眼前的黑不是黑,你過的節不是情人節……

一年一度的“七夕虐狗大賽”正式拉開帷幕,首先向我們走來的是零點發朋友圈秀恩愛代表隊,一覺醒來打開朋友圈,全是零點剛過就秀恩愛曬禮物的,其中還夾雜著零星的幾條“你們這麼早就開始了嗎”這種掙扎的可憐話語。“零點隊”的存在,提醒了倔強的單身貴族們,關掉朋友圈提醒的小紅點,保住自己最後的尊嚴。一對對甜蜜的小情侶為了過一個具有滿滿儀式感的情人節,浪漫晚餐、鮮花、禮物、轉賬、領結婚證……隨便哪件事都可以拍照發社交網站,這還沒算上懶得曬圖的“佛系”情侶呢。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過的節不是情人節……


遙想今天之前的那半個月,商家們紛紛提前開啟瘋狂吸金模式,不管是實體還是電商,全都特價打折做活動,買起東西來簡直不要太爽啊~或許節日活動優惠是單身狗和情人節之間最後的聯繫了吧。什麼?你問金臺君過不過七夕節?我只能說……今天下班後金臺君要獨自一人去坐地鐵了,因為同事們都有約會啊啊啊!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過的節不是情人節……


其實在兩千多年以前,七夕這一天是古人的“乞巧節”,又稱七巧節、女兒節等,主要是女孩子們的節日。傳統的習俗包括:穿針乞巧,七夕之夜女子們對月穿針,比誰更心慧手巧;供奉摩喝樂——一種泥塑童子,拜摩喝樂以祈求心靈手巧;剪燈詩話,女子們聚在一起讀書賦詩遊戲,閨中聚會;還有做巧果等。早先的這些習俗與其說是情人節,倒不如說有點像是現代的婦女節。後來經過歷史的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和“織女”之間的美麗愛情傳說,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所以七夕也就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現在的七夕節更是在商家們的推動下,有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慢慢的演變成又一個令廣大直男命懸一線的中國情人節。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過的節不是情人節……


國外的情人節是每年二月十四號,這是每年情侶和商家的必爭之日,但是,中國的情人節如果不是七夕,那又是哪天呢?現在的人們對於中國古代的情人節,主要有三個不同的說法: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也稱上元節)、農曆三月初三的上巳節、還有七月初七的乞巧節,那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古代“情人節”呢?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過的節不是情人節……


【上巳節】

農曆的三月初三就是上巳節,俗稱三月三,三月是古人祭祀生命之神的時節,最初上巳節有一項活動是祭祀高禖,高禖是管理婚姻和生育的神,人們通過這種活動,希望可以除災避邪,並祈求生育。

《詩經·鄭風·溱洧》有云: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這段詩的主要意思是男女在上巳節手持蘭草結伴相遊溱水與洧水,由此得知先秦以後上巳節有男女相會,互相表達愛慕之情的習俗;

而魏晉以後就逐漸成為男女老少盛服而出,在曲江畔宴飲、春遊踏青的節日;唐朝杜甫的《麗人行》中對"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的盛況也有所描寫;宋朝以後,三月三情人節的風俗漸漸衰微。人們還會在節日當天結伴去洗浴中心搓澡水邊沐浴,意喻著三月萬物甦醒,祓除不祥,稱為"祓禊",“祓禊”還有一項任務,就是招魂,即復活,和後來清明節在門前插柳是一個道理。

儘管在歷史的洪流之下三月初三上巳節的節日重心逐漸從生命、愛情主題轉變為復活主題,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上巳節仍是一個隆重而盛大的節日,從雲南每年三月三日舉行的潑水節活動中,也還依稀可以看到古時上巳節祓禊之俗的影子。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過的節不是情人節……


(明·文徵明《蘭亭修禊圖》局部)

【元宵節】

元宵節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了,每年除了春晚,最期待的就是元宵晚會了。儘管還會有很多人在南北方差異的討論裡提到元宵和湯圓之間的奇妙區別,但這絲毫不影響元宵節帶給人們的歡樂,和家人團聚的這份情感,不分南北。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對,就是長安十二時辰裡面的那個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我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的節令。元宵節的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和家人一起出門賞月、看花燈、猜燈謎、吃元宵,有的地方還有舞龍舞獅、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當地的傳統民俗表演。

古代時候,晚上是有宵禁的,但上元節時會解除宵禁,對於平日裡受限制的老百姓來講,基本就是狂歡節,男男女女的還不撒了歡地出去玩?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是不允許外出自由活動的,但元宵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賞花燈正好也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可以藉著賞花燈順便為自己物色對象,所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相當於一場大型非誠勿擾線下見面會,給未婚男女提供了相識的機會。這期間也是青年男女與情人相會的絕好時機。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過的節不是情人節……


(明·佚名《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卷》局部)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過的節不是情人節……

七夕節本是女兒家過的節日,上巳節又逐漸演變為了復活主題,所以如果從傳統節日中選個情人節出來,金臺君反而覺得元宵節比較接近。不過現代的“情人節”好像也沒什麼意思,比如七夕節已經和雙十一、618大促沒什麼區別了,早就不是女孩子們一起乞巧的七夕了,也再沒有人關注那些流傳千年的乞巧活動,有的只是滿世界的粉紅色氣球和商家給的七夕專屬心動折扣。商家們要是動動腦筋,估計所有傳統節日都可以給你過成情人節,只不過有個“牛郎織女”的傳說在,容易讓人們相信七月初七可以代表浪漫的愛情。所以,如果過七夕只是為了和心上人多一次約會,那就過吧,如果是想體驗傳統節日,那燭光晚餐和互送禮物的環節就都省了,現在就拿起針線,對月祈禱吧~

不論到底哪天才是中國的情人節,那句“只要愛對了人,每天都是情人節”聽上去還挺有道理的,願天下有情人不被束縛在一個又一個添加了太多附加屬性的節日裡。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過的節不是情人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