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不好做,因為我們是"文盲"

企業文化這個詞現在越來越火,它到底是什麼,很多人並不清楚,很多專家、學者、大師、名人給予的定義和解讀也不盡相同。

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很多人知道它很重要。人力資源業內人士瞭解,人才市場上有兩類人特別吃香:華為系和阿里系。

華為和阿里這兩家公司好比是企業中的黃埔軍校,走出的人不管是戰鬥力還是影響力都十分強悍。即便本人不講自己的出身,別人也能從他們身上嗅出氣息。

企業文化不好做,因為我們是

而之所以能夠散發如此強烈氣息、顯現出如此實力,是與華為和阿里的文化薰陶離不開的。也因此,無數的中小企業也爭相學習華為、學習阿里,期望通過自己的企業文化去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為什麼企業文化可以有這種力量呢?

今天筆者會從文化、企業文化、組織能量三個詞的解讀來尋找其背後的力量。

01、文化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文化”這個詞,文化這個詞是基礎,會花比較多的篇幅來說明。

我們要想理解“文化”就得先清楚文化的定義,而“文化”一詞的定義可以說牽動著全世界各類學者的心,數百年來無數人投身其中,直到今天也沒有給文化一詞一個令人折服的定義。

西方的“文化”一詞來源於拉丁文“Cultura”,主要意思是指人類創造的東西。在古希臘古羅馬時期,文化被理解為人們參加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品質和能力。歐洲中世紀時,文化也為“祭祀”一類的術語所代替。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之後,文化成為與“野蠻”、“不開化”對立的概念。

1871年,英國著名的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出版了《原始文化》一書,給“文化”下了一條當時學界認為經典性的定義:“文化是一種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規、習俗以及所有作為社會成員的個人所獲得的其他能力和習慣的複合整體。”

企業文化不好做,因為我們是


比較權威並系統歸納起來的定義源於《大英百科全書》引用的美國著名文化學專家克羅伯和克拉克洪的《文化:一個概念定義的考評》一書,這本書共收集了166條文化的定義(162條為英文定義),這些定義分別由世界上著名的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分析學家、哲學家、化學家、生物學家、經濟學家、地理學家和政治學家等所界定。


自此以後,不少西方學者紛紛給文化下過定義,以致形成了上千種關於文化的定義。


1982年,在墨西哥召開的世界文化大會發表的《總報告》和《宣言》中,對文化含義的描述得到了當時大多數人的認可。其主要內容如下:
“文化是體現出一個社會或一個社會群體特點的那些精神的、物質的、理智的和感情的特徵的完整複合體。文化不僅包括藝術和文學,而且包括生活方式、基本人權、價值體系、傳統和信仰……”。


由此近代學者把文化定義分為兩種:一種是廣義的,一種狹義的。


無論廣義的還是狹義的定義,都顯示定義本身的問題。從以上羅列出的文化一詞的定義來看,定義混亂,莫衷一是,給人的感覺仍然是在雲裡霧裡。好像解釋的非常全面,包羅萬象,但還是不知道到底什麼是文化。

追其根本,是沒有定義的依據。文化本身是無所不在的,正因為如此,每個人都是在憑著自己的感悟給文化下定義。而各人的感悟不同,其結論就自然不同,這是文化定義滿天飛的原因。

企業文化不好做,因為我們是


那麼,應以什麼依據為標準給文化一個貼切的、準確的定義呢?

筆者在與另外一位文字學者李學俊一起研究中國象形文字——甲骨文的過程中發現,我們的文字本身就蘊含著答案。

中國漢字是自源文字,準確承載著文化的產生和發展,以漢字的本義為標準為文化下定義才是準確的,並且也只有漢字能為文化做定義,因為除了漢字以外的大多數國家的文字,特別是拼音文字都是借源文字,失去了原本的根源,屬於後生文字,無法找到原始文字承載的文化本質。現在我們來看一看中國漢字中“文”和“化”的原始本義。

企業文化不好做,因為我們是

  

上圖是“文”字的字形演變過程,從甲骨文的字形可知:“文”是一個人前胸部位的花紋圖案。

其最初的作用是以選擇婚配對象為目的、區別不同氏族人群的標誌符號。這個意義非常重大,它是遠古人類走向文明的標誌。後被引用為不同氏族的族徽和旗幟以及宗教活動中祭祀人員的標誌。

中國文字是象形文字,脫胎於圖畫。遠古時期的每一幅(組)圖畫都具有完整的意義,圖畫的作用就是這種意義的表達。由於圖畫描畫起來太複雜,後來人們就將圖畫進行簡化和抽象,形成固定的、大家認可的簡單圖畫,這個簡單圖畫被稱為“文”。

由此可知:“文”的本義是事物意義的表達。
那麼,“化”的本義是什麼呢?


企業文化不好做,因為我們是

從甲骨文字形看:“化”是兩個方向完全向反的人形,頭朝下的那個人始終存在著轉向頭朝上的趨勢和行為。遠古先民利用這樣一個形象的寓意來說明事物之間相互轉化的關係。所以,“化”字的本義是轉化。


通過“文”和“化”所表達的意義進行會意組合,我們可以給文化一詞下一個定義:將萬事萬物的本質屬性和相互關係所表達的意義轉化為人類生存、生活的能力叫文化。

這種能力既包括思維能力,也包括對生存環境和條件的反應、適應、改造等諸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民族文化是指一個民族將某個特定生存區域的環境和條件轉化為這個民族的生存、適應能力。制度文化是指將某種制度的意義轉化為人群的適應能力從而得到體現。飲食文化是指將食物和水的意義轉化為滋養生命等等。

02、企業文化

我們瞭解了文化,那麼接下來,我們看一看“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不好做,因為我們是

關於企業文化的定義,有諸多管理學大師也都進行過深入研究。

埃德加沙因認為企業文化是一種基本假設的模型,是由特定群體文化在理外部適應與內部聚合問題的過程中發明、發現或發展出來的,由於運作效果好而被認可,並傳授給組織新成員以作為理解、思考和感受相關問題的正確方式。

特倫斯·E·迪爾和艾倫·A·肯尼迪把企業文化整個理論系統概述為5個要素,即企業環境、價值觀、英雄人物、文化儀式和文化網絡。

而我們大可不必捨近求遠,如果以“文化”的內涵來推導“企業文化”,我們可以得出:

企業文化就是將企業的本質和其附屬物轉化為有益於人生存、生活、發展的過程的外在體現。

企業文化為什麼不好做,因為我們是“文盲”。我們日常接觸到的“文盲”一詞,其實指的是不識字,應該叫“字盲”,而如果不懂得“文”的含義,不懂得“文化”的含義,我們即便“能讀能寫”,依然還是“文盲”。而只有懂得“文”的含義,懂得“文化”的含義,我們才能把握企業文化的本質,才會不拘泥於“相”,才會有更強的創造力。

企業是要有益於人的,不管是客戶、供應商、股東還是員工都需要在這個平臺上受益,才是企業文化主旨所在,這也即“共贏”理念。

近年來逐漸流行起來的“合夥人”制,將員工的角色給與新的定位,這不僅符合“改善生產關係以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本質上還是迴歸到企業的內涵上。

要讓企業文化發揮作用,就一定要順應人性中的閃光點,而企業文化從業者若要推動企業文化發揮作用,就一定要發掘人性中積極的部分,使之成為推動企業迅速穩定發展的力量。

那麼如何去發掘呢?

我們可以從著名的“冰山模型”中尋找線索。


企業文化不好做,因為我們是

麥克利蘭著名的冰山模型告訴我們知識技能是表象,冰山下的部分才起到決定性作用,而越接近最底層,決定性越大。

我們想要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其實非常難,底層核心價值如果沒有撬動,想去影響別人如同隔靴搔癢。即便有時候覺得很容易影響到了人,那是因為恰巧核心價值契合而已。而更多時候,沒有那麼巧,特別是在團隊迅速擴張後。

所以,企業中重要的不是著急做工作部署,重要的怎樣能夠撬動團隊成員的底層核心價值,這個才是那顆擁有無限生命力的種子,這個才會生根、開花、結果。而企業更多扮演的是土壤養分、是陽光空氣水的身份。

如果種子本身有問題,企業文化將很難產生作用。設想,假如我們種下一顆石頭,土壤再有養分,有足夠的陽光空氣水,會開花結果嗎?

那種子怎麼來呢?

一顆好的種子好比是金子、鑽石,它深藏地底,它不會自己出來,需要去挖掘和提煉。如果把人的底層需求找到,把人真正想要的東西找到,那產生的能量就如同起爆核彈。

把這顆種子放在企業文化土壤中,就會瘋狂生長。而這顆具有頑強旺盛生命力的種子一旦落地,哪怕一時間缺乏養分、一時間缺乏陽光空氣水,亦不會成為它生長的阻礙。


企業文化不好做,因為我們是

對於管理者,如果自己找到了這顆種子,就好比起爆了原子彈,不僅本身擁有巨大的能量,還能讓團隊這顆更大能量的氫彈爆炸。

企業文化之所以可以讓集體產生源源不斷的戰鬥意志和戰鬥力,正是因為它已讓企業當中的人自己產生力量。

綜上所述,企業文化脫胎於文化,進而產生組織能量。理解了文化本質,我們才能讓企業文化返璞歸真,真正創造價值。

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每一個組織都應找到自己那顆種子,希望人人都自帶強大正能量。


【原創主筆介紹】


企業文化不好做,因為我們是

李元甲

曾任華為HRBP及多家科技龍頭企業培訓負責人,智能+人力資源經理人聯盟成員。

漢字文化獨立學者,漢字文化叢書《獨體象形字解析》作者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