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商城遺址

鄭州商城遺址

鄭州商代都城遺址是中國第二個王朝 —— 商代的第一個王都,建於公元前十六世紀。鄭州商城於1955年被發現,2000年前後被確認為亳都。

60多年前,時任鄭州市南學街小學教師的韓維周,首次在鄭州二里崗發現了大量的繩紋陶片和磨光石器,從此揭開了一座沉寂3000多年的商代早期王都的神秘面紗。

鄭州商城遺址

鄭州商城是商代早中期的都城遺址,位於鄭州市,坐落在鄭州管城區內,即今河南省鄭州市區偏東部的鄭縣舊城及北關一帶。鄭州作為華夏文明早期發祥地,作為夏商的都城,歷史文化燦爛,特別是城郭分離,在城市發展史上也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上世紀30年代,韓維周參加了我省各地包括殷墟在內的考古工作,在鄭州地區夏商文化遺存的發現和認識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安金槐畢生致力於鄭州商城的考古發掘和研究,他創立的“隞都說”體系和商文化“三期說”,確定了鄭州商城的年代和性質;北京大學著名學者鄒衡則創立了鄭州商城“亳都說”學術體系和商文化“二期說”,確立了鄭州商城為商朝第一個國都的地位,被譽為“夏商周考古第一人”。

1955 年,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安金槐先生髮掘和確認了鄭州商城。明確的地層關係證明,鄭州商城屬於二里崗時期,也就是商代早期,其年代早於殷墟。國內學術界普遍認為它可能就是商湯所建的亳都。

鄭州商城遺址

鄭州商城遺址為商代二里崗期,距今約3600年。商城近似長方形,北城牆長約1690米,西牆長約1870米,南牆和東牆長度均為1700米,周長近7公里。城牆底寬20米左右,頂寬5米多,其高度復原後約10米。以全部的城牆長、寬、高計算,鄭州商城約用夯土量為87萬立方米,夯前挖土量約174萬立方米。

鄭州商城外城牆始築於商代中期的二里崗期下層一期,使用到二里岡期上層二期,總面積達25平方千米,是先周時期僅次於殷墟的龐大都城遺址,據中國考古學院的最新碳14數據顯示,鄭州商城外城牆的始建年代為前1500年左右,可以推算內城和宮城的時間年代要不晚於前1500年,根據文獻記載與考證,大部分學者認為是"湯始居亳"的亳都,屬商代早中期;不過也有很多學者認為它是商代中期"仲丁遷隞"的隞都,屬商代中期。

鄭州商代都城遺址是迄今為止已知的仍屹立於地面上的中國最早的都城遺址,也是世界同時期規模最大的都城遺址。古老城牆敘說著往日故事,厚重黃土覆蓋著千年威嚴,商城遺址是鄭州的歷史名片。

鄭州商城遺址

很多人都覺得:“這不就是個土墩兒麼?”雖然它確實是土做的,但這麼大一堵土做的牆,能3600年屹立不倒,別家兒還真做不到。同時也是這面牆,讓鄭州成為八大古都之一,無聲證明了在鄭州輝煌的年代,中國的其它地方,大多是不毛之地。

“這兒是首都的時候,你們那兒還是蠻夷呢!”

鄭州商代都城遺址自公元前十六世紀建成後,歷朝歷代都在使用,長達3600年左右,是中國甚至是世界城市發展史上的孤例。管城區最有份量的遺址就是商城遺址了。


鄭州商城遺址


鄭州商城遺址


鄭州商城遺址

鄭州商城遺址發現60 多年來,通過大量考古發掘,發現了規模宏大的夯土城牆、宮殿建築、祭祀場所以及居住遺址、作坊遺址等,出土了數以萬計的青銅器、玉器、陶器、石器、原始瓷器等大量珍貴的文化遺物。這些發現集中反映了我國商代前期青銅文明的發展水平,具有重大的歷史文化價值。

鄭州商城遺址

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價值巨大,十分珍貴,所以1961年國務院公佈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將其列為城池遺址序列第一名;

鄭州商代都城遺址的發現被評為中國二十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陳運和詩稱“七公里長的商代古城牆,一根能挑起鄭州歷史的扁擔;“考古價值無法估量,現代的目光莫輕視這殘壁殘垣。”鄭州商城的發掘,對於研究商代歷史和古代城市發展史都具有重要價值。

鄭州商城遺址

資料來源:中國考古網、《中原文物》、《鄭州商城遺址保護》、《鄭州商城的發現與研究》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