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俄羅斯四艘艦艇延遲維修,預計數月後才能迴歸

疫情的影響是深遠且廣泛的,俄海軍黑海艦隊也受到了波及,雖然軍中因防控措施做得及時沒有出現確診病例,但是四艘需要維修的艦艇卻只能停放在空無一人的船塢中,被迫等待疫情過去,預計還要推遲數月才能迴歸軍中了。黑海艦隊是俄四大艦隊之一,擁有各種艦艇90多艘,但多為上世紀的老舊戰艦,2010年俄國曾宣佈最晚到2020年至少補充15艘大型戰艦進黑海艦隊,可實際上補充進來的數量極有限,而且以中小型艦艇居多。這使得黑海艦隊的戰力每況愈下,實力已不及蘇聯時代的四分之一。

受疫情影響,俄羅斯四艘艦艇延遲維修,預計數月後才能迴歸

俄媒透露,船舶維修廠需要從各地調集專家來對戰艦進行維修,只因不利於疫情防控才中止的,可見這不是一般的小工程了。按《艦艇條例》規定,維修艦艇是一項常態化的工作,維修分為日常與計劃兩種,大維修屬於計劃,那麼計劃之外全是日常。日常分為日檢、周檢(每週半天)、月檢(每月5天左右)等,只有做好日常保養才能延長艦艇的使用壽命,俄海軍這些待修的艦艇估計多數與日常保養不當而累積下來的問題有關。

受疫情影響,俄羅斯四艘艦艇延遲維修,預計數月後才能迴歸

除此之外,維修作業的流程也需要更科學與務實,2003年美海軍為了改革拖沓的維修作業制度,特地引入了新流程,將原來2周時間縮短至現在48小時。新流程充分發揮了艦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艦員清楚什麼、何時需要維修,縮短了決策與維修之間的距離,另外在如何維修上也給予艦員更多發言權與參與權,使得整個維修體系更有效率。這裡明確的是“全員維護”思想,不僅依靠專業艦艇工程師來檢修,艦艇上也建立了技術保障小組,並定期與專家碰頭來解決維修的難題,使得艦艇既得到了及時保養,又不易出現大問題而影響出勤。這一點上,俄海軍也是非常欠缺的,有評論稱,俄海軍其實就是躺著啃蘇聯留下的老本。

受疫情影響,俄羅斯四艘艦艇延遲維修,預計數月後才能迴歸

據《消息報》的報道,這四艘受疫情而停工的黑海艦艇是1艘小型反潛艇“蘇茲達爾人”號、1艘導彈艇“舒亞”號、2艘導彈氣墊艦“西蒙風”與“布拉風”號。其中最大的也就是1千噸的導彈氣墊艦,是世界上噸位最大的側壁式氣墊船,艦上的火力配置相當強大,是俄海軍保衛黑海海域的重要力量。俄海軍中的大中型艦艇不僅老舊而且數量也不足,雖然可以通過增加出勤來解決,但高頻率的使用也加速了艦艇的老化,因此除非有必要,這些還需要用來撐門面的大傢伙都儘量趴窩,平時執行出勤任務的都是這些中小型艦艇。

受疫情影響,俄羅斯四艘艦艇延遲維修,預計數月後才能迴歸

疫情影響太大也太久了,全球經濟受到重創,也使石油價格大幅下跌,石油是俄國兩大經濟支柱之一,這讓本以拮据的俄軍雪上加霜。俄國在油價上漲時開建的兩艘22350型護衛艦與2艘11711型登陸艦也受到了影響,工程進展斷斷續續,看來短期內儘快填補各艦隊中因各種原因出現的大量空缺已無望。而預算達到了15億美元(相當於1000億盧布)的"領袖"級導彈驅逐艦計劃,更是無限期推遲,據瞭解,這艘1.75萬噸的大驅原計劃2018年就能完成研製,2019年就能開建,可如今這艘無敵戰艦隻能繼續躺在圖紙上等待下一個春天了。(zhgd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