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研究|吳歷《擬古脫古圖》


吳歷《擬古脫古圖》

山水畫研究|吳歷《擬古脫古圖》


《擬古脫古圖》軸,清,吳歷繪,紙本,墨筆,縱65.6釐米,橫31.2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右上吳歷自題:“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唐宋人和之者多,獨韋應物‘採菊露未晞,舉頭見秋山’真為絕和。畫之擬古亦如和陶,情景宛然更出新意,乃是脫胎能手。小重陽日墨井道人。”下鈐“吳歷之印”(白文)、“墨井”(朱文)。鑑藏印有“萊臣心賞”、“虛齋審定”2方。

山水畫研究|吳歷《擬古脫古圖》


山水畫研究|吳歷《擬古脫古圖》


山水畫研究|吳歷《擬古脫古圖》


畫家在自題中以唐宋人和(音hè)陶淵明“採菊東籬下”名句為例,說明了繪畫創作中擬古與脫古即繼承與發展關係,同時也為此幅畫作的創作旨意作了詮釋。此畫仿元代王蒙山水,但在皴法上長條披麻皴的運用與王蒙的牛毛皴有所不同,構圖也不似王蒙的繪畫那麼飽滿,與王蒙的峰巒重疊相比,吳歷的山水更接近真山實水,真實感較強。吳歷將前人的繪畫技法融會貫通,用筆嚴謹,厚朴沉著,筆意高淡,氣韻深淳,體現出自己的風格特點,雖是仿古之作卻有畫家自己的面貌和新意。

龐萊臣《虛齋名畫錄》著錄。

山水畫研究|吳歷《擬古脫古圖》


山水畫研究|吳歷《擬古脫古圖》


山水畫研究|吳歷《擬古脫古圖》


吳歷(1632—1718年),字漁山,號墨井道人、桃溪居士等,江蘇常熟(今屬江蘇省)人。少年時遭遇明亡,信奉佛教,後轉為信奉基督教。早年學畫於王鑑、王時敏,後接觸西方文化,這對其山水畫風的形成有潛在影響。喜用幹筆焦墨,筆墨細膩,注重畫面的縱深感,並略微注意到透視法的運用。吳歷以其獨到的藝術風貌與“四王”、惲壽平並稱“清初六大家”。有《墨井畫跋》《墨井詩抄》傳世。據《竹人續錄》等史料載,吳氏兼擅刻竹,風格縝密,深受嘉定派影響。

注: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