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戰爭正向我們走來,人工智能技術在軍事領域更具有發展前景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變局,軍事智能化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廣度和深度向全維作戰領域推進。不久的將來,智能化空戰必將橫空出世,人機一體、智能主導、群智協同的新型空戰體系將全新登場,任何人都無法阻擋其前進的腳步。

11月初,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制定了空戰改革計劃,研發讓無人機由人類戰鬥機飛行員進行控制的情況下進行空中格鬥的人工智能算法,人類戰鬥機飛行員變身為無人機操控員,在地面把控全局。與此同時,人工智能負責處理空中格鬥所有細節。

智能化戰爭正向我們走來,人工智能技術在軍事領域更具有發展前景

美軍“全球鷹”無人機

可以預見的是,軍事強國憧憬的未來空戰中,只有少數有人駕駛飛機,飛行員可以通過網絡與無人機群配合,向負責處理細節問題的人工智能無人機下達基本指令,利用機器高靈敏度發起"閃電攻擊"。

一、軍事智能發展的必然趨勢

當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其顛覆性力量已使人工智能成為大國競爭的科技制高點。未來,智能化將深度融合信息化和機械化,創造出萬物互聯、群機協同的宏大場景,徹底顛覆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

智能化戰爭正向我們走來,人工智能技術在軍事領域更具有發展前景

俄軍蘇-35戰機

恩格斯說過:"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於軍事目的,並且已經用於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刻幾乎強制地,而且往往是違反指揮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戰方式上的改變甚至變革。"當前,以軍事智能為核心的新軍事變革已在軍事強國如火如荼地展開。作為世界頭號軍事強國和軍事科技霸主的美國,已將人工智能定位為維護其霸權地位的戰略性技術。事實上,美軍不僅在無人機、戰鬥機、導彈和指揮控制系統中充分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而且已建立了以人工智能為根本支撐的新型作戰概念。俄羅斯一方面在敘利亞戰場大量使用無人化作戰裝備,另一方面為其先進的蘇35戰鬥機開發了智能化空戰功能,為第四代戰鬥機蘇-57配置了電子飛行員。先進的智能化無人作戰飛機和有人戰鬥機的發展,必將推動傳統空戰向智能化空戰發展。

智能化戰爭正向我們走來,人工智能技術在軍事領域更具有發展前景

遭受美軍無人機攻擊的沙特阿美石油設施

軍事智能對軍事思想、武器裝備、指揮控制、信息通信、作戰保障、態勢管控等進行多方位、全領域的技術滲透,將會引發軍事實踐和軍事理論全方位的深刻變革。2016年,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阿爾法"無人機在模擬空戰中完勝美軍資深飛行員。去年9月14日,沙特阿美石油設施遭數十架無人機和巡航導彈的集群攻擊,損失慘重,而沙特防空系統卻對此毫無反應。從模擬到實戰,這些初級的智能化作戰形態,已經昭示著智能化正在進入航空作戰領域,未來將對現有空戰體系形成顛覆性影響。

二、顛覆傳統空戰制勝機理

智能化空戰是由智能化航空作戰平臺、武器深度參與,甚至主導的空中作戰,是智能技術向航空作戰領域推進的必然。縱觀航空作戰史,先進技術對空戰變革的最深刻影響就是造就劃時代的新質武器裝備,進而產生顛覆傳統的空戰形態。飛機與手槍的結合誕生了最早的空中作戰,隨著飛機速度、高度的提升和自動機炮的出現,空戰發展為基於機載自動航炮的機動纏鬥。隨著噴氣式戰鬥機和紅外製導導彈、雷達制導導彈的相繼出現,發展出基於導彈的近距格鬥、超視距空戰,而第四代隱身戰鬥機則將空戰帶入隱身攻擊時代。隨著軍事智能技術的發展,航空智能兵器可以完全依靠智能技術實現全任務飛行和自主作戰,其典型代表就是智能無人戰鬥機。相比於有人戰鬥機,智能無人戰鬥機沒有人類飛行員,因而面對高強度、高風險空戰環境的狀態將極為穩定,不會產生疲勞、慌亂、誤操作等問題,可以始終保持純熟的空戰技能和高效的戰術策略。

智能化戰爭正向我們走來,人工智能技術在軍事領域更具有發展前景

博伊德上校提出的OODA理論

傳統的空戰對抗過程,本質上是雙方飛行員驅動戰鬥機的平臺、武器進行的對抗,其制勝機理以美國空軍上校博伊德提出的OODA理論最為著名。他將空戰過程抽象概括為"觀察(Observe)→定位(Orient)→決策(Decide)→行動(Act)"的不斷循環,指出空戰制勝的關鍵是以比對手更快的速度完成OODA循環,或者破壞對手的OODA循環。而航空智能兵器的核心是智能空戰算法,其戰鬥對抗是由算法驅動的行為過程。因此,當智能兵器進入空戰領域,高級的人工智能作戰算法將成為空戰的重要構成要素,使得智能戰鬥機、智能導彈等空戰智能兵器的自身行為呈現智能特性,感知(Perception)→認知(Cognitive)→行動(Act),將成為智能兵器的基本作戰模型,使得智能兵器的空戰行為特性將完全不同於人類飛行員。以快速精準制勝、以智能複製制勝、以群體協同制勝,會成為智能化空戰制勝的核心機理要素。

智能化戰爭正向我們走來,人工智能技術在軍事領域更具有發展前景

有人機與無人機協同作戰構想圖

新一代智能技術的突破,將使以航空智能兵器為戰鬥主體的有人機與無人機協同作戰、智能無人飛行器蜂群作戰、分佈式作戰等智能化空戰形態,成為未來空戰的基本形態。而智能化的制勝模式,也將徹底顛覆傳統空戰的制勝機理,使智能化空戰能力成為未來空戰場的新質戰鬥力。

三、奪取打贏未來空戰主動權

世界軍事戰爭史早已證明,誰在思想上主動地擁抱新技術新裝備,並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對新技術新裝備的創造性運用,誰就會優先掌握戰爭制勝的主動權,擁有引領戰爭形態發展的領導權。我們要鍛造面向未來空戰場的勝戰之能,首先必須更新思想觀念,把對智能化空戰技術裝備、戰術戰法、組織編成等的研究真正融入思想、落實到行動上,這樣才能贏得智能化空戰的主動和先機。

智能化戰爭正向我們走來,人工智能技術在軍事領域更具有發展前景

美軍艦載無人機X-47B

隨著新一輪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俄羅斯、美國紛紛提出了各自的人工智能戰略,加大本國對於新興技術發展的長期政策資金支持,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研究和發展。2017年9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公開發表講話稱,人工智能不僅是俄羅斯的未來,而且是整個人類的未來。2016年10月,美國連續頒佈了《為人工智能做好準備》《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發展戰略規劃》兩份重量級文件,勾畫出人工智能發展藍圖。人工智能技術在感知和信息處理、指揮決策、賽博安全、無人系統等軍事領域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將推動無人作戰系統成為未來重要的作戰力量。2017年4月,美國國防部副部長鮑勃·沃克簽發備忘錄,成立算法戰跨職能小組,該小組主要目標是將國防部的海量數據轉變成可用的情報,首要任務是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增強無人機系統對視頻信息的處理、利用與分發能力,將數以萬計的空中監視視頻轉變為可用情報,減輕情報分析人員負擔,提高追蹤伊拉克和敘利亞恐怖分子的效果。

智能化戰爭正向我們走來,人工智能技術在軍事領域更具有發展前景

柯潔對戰Alpha GO

隨著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以谷歌的AlphaGo、微軟智能圖像識別、IBM沃森等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必然會應用於軍事領域,從而深刻改變未來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2015年11月,美國官方首次比較系統地闡述了"第三次抵消戰略"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5個重點研究領域,即:學習機、人-機協作、輔助人類行動裝備、無人/有人系統戰鬥編組、自主武器。其中涉及的主要技術領域均是以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應用為基礎。智能化時代無人化武器系統與有人武器協同作戰將成為主要方向,智能化武器可在指揮員許可的範圍內自主決策,部隊編成更加自主化、扁平化、模塊化。

智能化戰爭正向我們走來,人工智能技術在軍事領域更具有發展前景

美軍海上無人艦隊

在物理域,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必然導致大量無人作戰系統的出現,它們與當前的無人武器平臺有著本質的區別,具備自適應能力、自主決策能力。目前,美國擁有的空中無人系統多達8000多個,地面無人系統更是超過了1.2萬個。未來,美軍力量編成,陸軍1/3地面部隊將使用無人作戰系統;海軍2020年形成擁有1000套以上航行器的水下無人艦隊;空軍現役作戰飛機1/3將是無人系統。在信息域,大量偵察圖像、語音等非結構化數據的人工判讀將成為歷史。智能系統將取代人工來收集、處理作戰信息和作戰數據。另外,在網電對抗中,藉助人工智能技術將能夠實現自主敏捷反應。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資助的"認知電子戰"計劃使用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能夠自主識別對手的信號頻譜並作出反應。在認知域,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將實現智能態勢感知理解和自主決策。DARPA正在大力發展的"半人馬模式",目標就是實現將人與機器深度融合為有機整體,讓機器的精準和人類的可塑性完美結合,利用機器的速度優勢為人類做出最佳判斷提供先決條件。未來智能化軍事裝備、智能化軍事指揮、智能化作戰方式,將會激發出更大的作戰效能。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滲透應用到戰爭物理域、信息域、認識域的不同領域,對人們的思維理念產生顛覆性變革。如果缺乏技術敏感性和理論創新性,我們與對手不僅僅會形成技術代差,還會導致核心軍事能力喪失。在即將跨入智能化時代的前夜,我們不僅要著眼信息化技術發展,還要著眼於智能化技術發展,加強在人工智能技術的硬件、軟件、數據、算法、標準、安全方面的研究,謀求彎道超車,實現從跟跑並跑向並跑領跑的轉變,以取得未來智能化戰爭的制勝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