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號轉網牛刀初試,運營商痼疾難治

不用換號自由更換運營商,全民期待已久的攜號轉網歷經漫長的等待後,終於落地了。根據此前大量老用戶和網友們的反饋,中國移動似乎註定將成為攜號轉網後的最大輸家,關於中國移動流量貴、收費不清晰、服務質量差的吐槽早已怨聲載道,大部分消費者因不願換號而隱忍已久,“一旦攜號轉網,必定告別移動”幾乎是所有老用戶的心聲。時至今日,老用戶望眼欲穿的攜號轉網終於來了,一番牛刀初試後,攜號轉網的首批戰報數據出爐了,但結果卻令人意外。

攜號轉網牛刀初試,運營商痼疾難治

據媒體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11月11日20點,三大運營商的攜號轉出總數量為1492,具具體的數據為中國電信415,中國移動275,中國聯通802。這也意味著,全民吐槽的中國移動不但不虧反而仍是最大贏家,用戶攜號轉出量最少,而中國聯通的老用戶轉出量最大。這樣的結果,不免令人匪夷所思。畢竟早在攜號轉網正式落地前,隨處可見的吐槽早已註定了中國移動的敗局已定,但實際結果卻截然相反,至於為什麼會促使產生這般結果,原因尚不得而知。

攜號轉網牛刀初試,運營商痼疾難治

但無論三大運營商,誰會因攜號轉網而流失大量用戶,攜號轉網的初衷都是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用戶權益。而由於會觸及自身利益,夾在中間的運營商卻不甘心坐以待斃,在心不甘情不願的被迫改革背後,運營商早已做好充足的前期準備避免老用戶轉投其他陣營。儘管工信部早已三令五申,嚴禁運營商以任何理影響用戶辦理攜號轉網,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習慣了做壟斷生意的運營商為守住自身利益、套牢老用戶,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千方百計的謀劃出各種招式進行應對,為攜號轉網設下層層關卡。

攜號轉網牛刀初試,運營商痼疾難治

最常見的招數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以送流量、返話費為主的糖衣炮彈,另一種是諸多不容易察覺的“隱形條款”,包括寬帶捆綁、有時間約定的套餐契約、靚號等,均被運營商列入不準寫攜號轉網的行列。普通消費者想要第一時間辦理攜號轉網,其難度可想而知,運營商總有各種冠冕唐歡的理由不予辦理,直接觸及運營商既得利益的攜號轉網,在正式全面落地後,是否能不辜負消費者的期待,運營商自願放權才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攜號轉網牛刀初試,運營商痼疾難治

攜號轉網牛刀初試,運營商痼疾難治。一味享受在壟斷獲利的環境下,不願也不敢面臨攜號轉網帶來的市場競爭,缺乏大刀闊斧的改革,束手束腳、欠缺力度的轉型,是運營商不願面對的頑疾。而攜號轉網的初衷正是一劑良藥,雖苦口,但對症,奈何活在病態下的運營商不配合治療。

身單力孤的普通消費者,在辦理攜號轉網時,不但要小心翼翼的躲過運營商預設的諸多套路、避免被套牢,同時不免面臨攜號轉入哪家運營商的難題,最終解釋權被牢牢掌握在運營商手中,對普通用戶而言,攜號轉網雖已近在咫尺,但卻又虛如縹緲、遙遙無期。如果不能連根拔除運營商從中作梗、口是心非的惡習,攜號轉網中就不免淪為畫餅充飢的尷尬境地,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攜號轉網牛刀初試,運營商痼疾難治

太過於顧及眼前既得利益,患得患失,運營商如果不能儘快適應、轉型,心甘情願的將主動權交還給用戶,全面提升自身競爭力,消費者想要切實享受到攜號轉網的便利,仍絕非易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