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出版“費孝通作品精選”紀念費老誕辰一百一十週年-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本報訊(記者 丁楊)紀念費孝通先生誕辰一百一十週年暨“費孝通作品精選”新書發佈會日前在北京大學舉行。

費孝通是中國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終生探尋適合中國文化與社會傳統的現代化之路,“費先生一生知行合一,是一位置身於時代而又不拘泥於時局的大知識分子。先生文章樸素易懂而意味深長,思想日久彌新。”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王銘銘對費孝通有這樣的印象。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朱蘇力說,“費老終身都是學者,是一個天生的學者,他自始至終對社會生活的很多細節保持高度敏感,用理論解說,始終保持文化自覺、學術自覺。他對這個國家和民族、對鄉土中國、對中國文化終身熱愛”。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劉能是費孝通最小的學生,曾師從費孝通從事社會學調查研究,他覺得,“從學術影響的角度來看,費老幾乎是所有當代社會學人的老師,每個人跟費老的相遇都有某種特殊意義的故事”。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渠敬東心中,費老是最後的士人,“在古今之際、中西之間的時代鉅變中,行行重行行,為人民百姓謀求自立富強之路,為中華民族探尋團結一體之道;又以讀書人的文化自覺,將自身與中國傳統之始源與流變融為一處,擔當起文明覆興的道義”。

在費孝通誕辰一百一十週年之際,經三聯書店與費孝通家人及其後輩學人合作,從他七百餘萬字著述中精選出十二種代表作,共三百餘萬字,以“費孝通作品精選”的方式出版。這套精選叢書包括農村農民問題、邊區民族問題、文明文化問題、世界觀察、學術反思等費孝通不同學術時期不同研究領域的代表作,《江村經濟》《祿村農田》《鄉土中國》《生育制度》《美國與美國人》《行行重行行》等在作者生前曾以單行本出版;《留英記》《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師承·補課·治學》《孔林片思:論文化自覺》則根據主題重新編選;《中國士紳》1953年出版英文版,2009年三聯書店推出中譯本;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發現的《繭》,這是作者1936年用英文寫作的中篇小說,長期被封存於作者曾就讀的倫敦經濟學院圖書館,2016年發現並譯成中文,是首次出版,對於理解費孝通早期學術思想與時代思潮的關係不無裨益。

王銘銘認為,“三聯版的‘費孝通作品精選’從費先生大量文字中選擇了一部分,從局部表現了費先生思想世界的整體面貌,可以看出出版者有志於表現費先生思想的整體性”。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院長甘陽表示:“三聯版‘費孝通作品精選’完美展示了什麼叫‘社會科學中國化’,什麼叫‘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

發佈會上,三聯書店總編輯肖啟明介紹了費孝通與三聯長達六十年的合作,“我們初步統計了一下,費老生前與三聯合作的書共八本,時間跨度五十七年。這套‘費孝通作品精選’是我們為讀者,尤其是年輕讀者儘可能全面理解費孝通編輯出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