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差54歲,攜手16年,他們將婚姻過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 婚姻是兩個人生活的扶持,還是精神的結合?柴米油鹽與志同道合,孰更為重要?

婚姻自始自終就像是一場生意,彼此談判磨合,到最後還不一定能走到一起。

太多的婚姻一開始有多轟轟烈烈,到最後就有多一地雞毛,身心疲累。

什麼樣的婚姻,才是自己想要的,才能活成別人羨慕的模樣。

相對於物質、家庭、年齡,靈魂的契合,才是婚姻的最高配。

1

你眼中的楊振寧先生什麼樣?

科學家?諾貝爾獎?美國人?老少戀?

這些統統都是我們的印象。

楊振寧先生,我的老鄉,安徽合肥人,現在的三河市還有這位老先生的紀念館。我從未有幸見其真人,卻與其是老鄉倍感榮幸。

因讀書時代,書上一句:“楊振寧、李振道,是最先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人科學家。”而知曉其人。

查閱楊振寧先生的履歷,你會驚歎佩服不已。

他是世界多所最頂尖的大學教授,最頂尖的科學院院士,早已站在科學象牙塔的巔峰。他是繼愛因斯坦、霍金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1957年,年僅35歲的楊振寧先生,與物理學家李政道先生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同獲物理學諾貝爾獎。

他當時的獲獎發言是這樣的:“我願意說我既以我的中國傳統為驕傲,同樣的,我又專心致力於現代科學。”

他是保釣運動的積極倡導者、擁護者與精神導師,以他的威望聲名,在美國掀起華人熱。

在他的倡導下,中科大首創少年班,成為培養頂級人才的搖籃。

在他的積極協助下,國外很多知名學者回國講學授課,開展各種學術活動。

然大多數人不懂科學。

很多人更關注他的後兩項:美國人、老少戀。

1964年,42歲的楊振寧先生加入美籍。

正是中國最困難的年代,急需人才慷慨救國,楊振寧加入了美籍,

後來,同樣在美國致力於科學研究的錢學森等人,卻排除萬難,想方設法地回到祖國的懷抱,為祖國建設作貢獻。

有比較便有孰是孰非,便催生話題,這成為楊振寧先生頗被詬病的汙點。

楊振寧先生為什麼在風頭正盛時,拋棄了祖國,成為美國人?

他說:“從1945年到1964年,我在美國已經生活了19年,包含了我成年的大部分時光。”

這句話也就是說,中國是他的心理上的歸屬,而美國是他生活的歸屬。

1965年,他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或許他缺的是科學領域最高的身份認可。

2017年,95歲的楊振寧先生恢復中國國籍。

這一彌補,似乎來得很遲。

相差54歲,攜手16年,他們將婚姻過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2

相對於他的科學與國籍,我們似乎更熱衷於他的婚姻。

楊振寧先生有兩段婚姻,

一是1950年8月26日,他與名門閨秀杜致禮在紐約結婚,當時楊政寧28歲,杜致禮21歲,曾經是其在西南聯大附中的學生,後來兩人先後去了美國,意外相遇於普林斯頓一家中餐館,開啟了愛情模式。

關於初次見面,楊振寧先生曾說:“我並不知道杜致禮到了美國,我是無意中走進了那家飯店。我早到或者遲到,都將錯過與杜致禮相見的機會。我們見不上面,也就談不上一輩子的婚姻。”

二是2004年12月24日,82歲的楊振寧先生與28歲的翁帆女士在廣東汕頭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記處登記結婚。

相差54歲的老少婚姻,翁帆曾經這樣說:“我選擇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條,它改變了我的一生。”

楊振寧先生在人生暮年,再一次將自己置於風口浪尖,置於道德倫理的審判臺。

各種冷言嘲諷撲天蓋地,據說翁帆嚇到連手機都不敢開。接著又有各種聲音:翁帆父親堅決反對,要與女兒斷絕關係;楊振寧子女一言不發,沉默相抵。

北京大學教授許仲淵送給他們一首詩:“振寧不老松,揚帆為小翁。歲寒情更熱,花好駐春風。”也不知是祝願還是調侃?

所有的人們都在看這場婚姻的笑話。

相差54歲,攜手16年,他們將婚姻過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3

你對翁帆的印象是什麼?

年輕?美麗?名利雙收?犧牲自我?

這些統統都是我們的世俗眼光。

翁帆,1976年出生於廣東潮州,畢業於汕頭大學。

一切緣由1995年的暑期。

廣東汕頭大學召開首屆世界華人物理學大會,她被學校指派負責接待楊振寧與其夫人杜致禮的工作。由此,她結識了這對盛譽海內外的夫妻,活潑開朗的她也深受這對夫妻的喜愛。此後幾年,她與這對夫妻之間書信往來。

2004年2月,翁帆突然接到楊振寧先生的電話,邀她中山大學見面,此時楊振寧先生已經喪偶。

本就一次再尋常不過的邀約,但兩人卻發現彼此興趣相投,開始電話聯繫,偶爾還相約旅遊。

2004年12月,兩人登記結婚。

當二人的婚姻一經宣佈,便舉世譁然,更多的人不是祝福,而是質疑與非議,這是一場名利與美色的交易而已。

16年過去了,你的質疑與非議還在嗎?你可以不認同楊振寧先生,但你會佩服這場超越世俗的愛情。

4

16年來,我們看到的是這樣的畫面:

楊振寧先生總是身形健朗,精神钁爍,洋溢一臉幸福的笑容,而翁帆也容顏姣好,美麗端莊,一個在笑,一個在看,到哪兒都手牽手,眼睛相望,眉目含情。

對比一下,16年前後的照片,他們二人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如果不是愛情,哪來的歲月如此溫柔!

他們總是一起攜手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一起旅遊。閒暇時,閱讀彈琴,寫詩追劇...

天冷的日子出門,翁帆總會為楊振寧披上圍巾,學術交流會上,楊振寧總會俯首,與翁帆輕聲細語...

遇見靈魂契合的那個人,你會滿足於他懂你的眼神,體貼你的小舉動。只要自己覺得值,哪管別人的流言蜚語,這世界的飛短流長!

楊振寧這樣形容翁帆:“噢,甜蜜的天使,你真的就是上帝恩賜的最後禮物,給我的蒼老靈魂,一個重回青春的欣喜。”

翁帆在鳳凰衛視巜鏗鏘三人行》中說:“我看到的楊先生,不是精,而是非常地傻。”

楊振寧先生這輩子真的太幸福了。他的前妻杜致禮女士,出身名門,家世顯赫,知書達理,賢惠淑德,陪伴楊振寧從默默無聞到譽滿天下,琴瑟和鳴,相濡以沫。

他又在蒼老之際遇到了翁帆,她的神韻像極了她,她年輕熱情,活力充沛,像春天剛醒的樣子,不畏世俗與流言,勇敢獨立,讓他又重回青春,重拾愛情。

相差54歲,攜手16年,他們將婚姻過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勿庸置疑,這場婚姻裡,翁帆付出了更多,這個年輕的姑娘的勇敢與體貼,讓世人刮目相看。

有媒體這樣評價他們的婚姻:“楊翁的忘年之戀讓我們在汙濁之氣中嗅到一絲清新:這份愛是人格魅力的引力,洋溢著知性之美。”

2012年,中山大學為楊振寧先生舉辦生日宴會,特地拍了短視頻,鏡頭裡,翁帆揚起笑臉,問向楊振寧:“你今天快樂嗎?”楊振寧則心滿意足地回答:“我很快樂。”

那是一幅特別美好的畫面。

婚姻裡,有一個懂你的人,愛你所愛,厭你所厭,是多麼珍貴的事情!

相差54歲,攜手16年,他們將婚姻過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什麼是幸福的婚姻?

沒有人能下得了定義,本質上就是兩個人一起過日子。

基爾·凱絲勒說:“婚姻就好比橋樑,溝通了兩個全然孤寂的世界。”

真正的好婚姻,一定是建立在精神世界的相互愉悅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