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的楷模,時代的選擇,乾隆福將兆惠兩次破圍屢立大功配享太廟

自古以來軍事史上,有所謂"福將"的說法,有時甚至作為選帥的參考指標。唐太宗年間名將李世勣(原名徐世勣,封英國公)選將一定要挑選"方面大耳"的人才:“以彼之福,成我之功。”,對此,歷代軍事家及著作多嘲笑徐英公的偏執。本文就介紹一位憑藉自身的“福分”而最終成就功業的將帥—乾隆朝名將烏雅·兆惠。通過他兩次死裡逃生、神奇突圍、成就大功的故事,進而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歷史選擇了兆惠完成

平定西域準部、回部的豐功偉績?

軍人的楷模,時代的選擇,乾隆福將兆惠兩次破圍屢立大功配享太廟

▲乾隆年間名將-烏雅·兆惠

一、文官出身,漸為統帥

兆惠,全名是烏雅·兆惠,滿洲正黃旗人,是雍正皇帝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的族孫。兆惠從負責抄寫的筆貼士起家,一路幹到刑部侍郎。乾隆十三年的時候,又擔任戶部侍郎。在清政府大金川戰役中就負責後勤保障工作,後來在西藏任職,邊疆工作經驗豐富。一直到清軍第二次進軍新疆之前,兆惠主要從事二線後勤保障工作。

但是時勢造英雄,兆惠很快就被歷史的潮流帶到了戰爭的一線,通過幾場硬仗,福將兆惠逐漸成為清軍馳騁西北邊疆的主要統帥之一。

二、平定阿睦爾撒納叛亂

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9月,準噶爾汗國一代雄主50歲的噶爾丹策零身染天花,於伊犁去世,準噶爾汗國頓時陷入了一片爭奪權位的腥風血雨中。幾經更迭,準噶爾貴族達瓦齊和阿睦爾撒納成功攫取權利,達瓦齊由於身份尊貴,繼位為準噶爾新任汗王,不久與阿睦爾撒納因為爭權奪勢產生矛盾,導致後者被迫投降清朝。

軍人的楷模,時代的選擇,乾隆福將兆惠兩次破圍屢立大功配享太廟

▲厄魯特蒙古輝特部臺吉 阿睦爾撒納

在阿睦爾撒納的幫助下,乾隆二十年二月,清朝大軍終於浩浩蕩蕩的就奔著新疆來了。這一次進軍新疆,清軍兵分兩路,北路的主帥是博爾濟吉特·班第,被授為定北大將軍。乾隆給班第配的副手,就是阿睦爾撒納,被授為定邊左副將軍。另一路是西路,統帥是被授為定西將軍的永常。不久,取得格登山大捷,標誌著曾經威震中亞,雄霸歐亞大陸腹地120餘年的準噶爾汗國的完結。

達瓦齊被平定以後,清朝為進一步削弱準部勢力,用“眾建以分其勢”的辦法,把厄魯特蒙古四部“封為四汗,俾各管其屬”。但是一心想作“四部總檯吉、專制西域”的阿睦爾撒納,卻竭力反對清政府的這一政策。乾隆二十年(1755年)八月,阿睦爾撒納在赴熱河途中叛逃,並興兵進犯伊犁。“厄魯特四汗"中實力強勁的輝特汗巴雅爾、綽羅斯汗噶勒藏多爾濟與杜爾伯特部臺吉車稜先後隨之叛亂。

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二月,清軍第二次入疆,還是分為北路、西路兩路大軍,西路軍由策楞、玉保率領;北路軍由哈達哈等率領,四五萬人馬直奔伊犁。同時命玉保、富德等人為參贊大臣,由巴爾坤火速進兵,平息阿睦爾撒納之亂。

在清代史料中,這一次清軍入疆,稱之為第二次平準之戰。

由於第二次入疆作戰依然比較順利,清軍主帥策楞等麻痺大意,中了敵人緩兵之計:不僅導致阿睦爾撒納逃跑,還導致叛亂範圍越來越廣。面對迅速惡化的局勢,乾隆果斷更換主將,本文的主人公兆惠就被任命為定邊右副將軍,駐伊犁主要負責善後工作。這樣,兆惠就由過去主要負責軍隊的後勤供應事宜,而成為直接指揮軍隊作戰的將領了。

當時,伊犁處於叛軍的包圍之中,情況十分危急。兆惠奉將軍達爾黨阿之命,自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啟行,率1500餘騎兵自伊犁東還請援。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啟行,綽羅斯汗噶勒藏多爾濟等叛軍前來截擊,兆惠率軍經濟爾哈朗鄂壘扎拉圖,與達什策零戰,大敗之。雙方次戰於庫圖齊,再戰於達勒奇。兆惠率清軍奮勇衝殺,前後消滅叛軍數千名。《清史稿》記載,兆惠是“日數十戰”,《聖武記》記載是“

連日數十百戰”,總之噶勒藏多爾濟是死纏著兆惠,戰鬥異常慘烈。

軍人的楷模,時代的選擇,乾隆福將兆惠兩次破圍屢立大功配享太廟

▲《乾隆西域戰圖三·鄂壘扎拉圖之戰》

圖片介紹:乾隆二十一年冬,時任定邊右副將軍兆惠率軍自伊犁向東轉戰,在鄂壘扎拉圖(今新疆烏蘇市以西),打退阿睦爾撒納叛軍。 畫面上,清軍人馬雖少,但士氣旺盛,以一當十,衝鋒陷陣,半夜向叛軍的營地發起攻擊,有的帳篷倒塌,有的叛軍連衣服都來不及穿就赤身出逃,驚恐萬狀。

乾隆二十二年正月,兆惠率兵至烏魯木齊,又遭到大隊敵軍的圍攻。原來烏魯木齊是綽羅斯汗噶勒藏多爾濟的大本營,噶勒藏多爾濟決心在兆惠返回清軍大營前,全力圍剿並殲滅兆惠的這支孤軍。兆惠此時無論在兵力上,還是補給上,都是完全處於劣勢,打到最後,兆惠的兵在烏魯木齊正月的冰天雪地裡,衣衫不整,鞋襪不全。但清兵將士無不以一當百,苦戰十餘日,猶不得出重圍。而糧食也沒了,只得宰殺駱駝和負傷的馬匹充飢,最後戰馬打光了,清軍只得在冰雪泥淖地裡步行戰鬥,且戰且走。於正月二十二日至特訥格爾(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阜康縣東,新疆著名的天池景區),便被噶勒藏多爾濟給死死的圍住了。此時將士們又疲又飢,不復能戰,遂結營自固,而天又降大雪,驛傳聲息不相聞,兆惠軍己處於全軍覆沒的危險境地

在這種惡劣環境下,兆惠將士們硬是又堅持了八天之久,直到三十日巴里坤辦事大臣雅爾哈善派遣侍衛圖倫楚率兵兩千人前來增援,與兆惠會合。兆惠這才終於得到了補給和生力軍,殺出重圍,安全抵達了清軍基地巴里坤大營。

乾隆聞訊,特頒發諭旨,對兆惠大為嘉獎:“兆惠系駐紮伊犁等處辦事大臣,適遇厄魯特等背叛,奮勇剿賊,甚屬可嘉。”封兆惠為一等伯“世襲罔替,並將御用荷包、玉牒、鼻菸壺加恩賞賜”。不久,又授他為戶部尚書、鑲白旗漢軍都統和領侍衛內大臣。

兆惠在這次突圍戰中的突出表現使他聲名大震,乾隆帝也以此而知兆惠可擔當討敵重任,於是兆惠就成為馳騁兩北邊疆的清軍主要統帥之一。兆惠乘勢長驅直入,連戰連勝,厄魯特各部潰不成軍,其首領也先後敗死,只有阿睦爾撒納未被擒獲,又逃到哈薩克,不久僅率部屬八人徒步逃入俄羅斯。後期經過再三交涉,俄國政府把患天花已病死的阿睦爾撒納的屍體移交清朝官員驗看。

三、平定大小和卓回部叛亂

平定準噶爾割據勢力之後,天山南路維吾爾地區宗教首領波羅尼都(大和卓木)和霍集佔(小和卓木)又趁亂髮起叛亂。乾隆二十三年正月,清朝正式出兵征討。同年七月,兆惠受命平定天山南路,率軍接連收復阿克蘇、烏什、和闐等重鎮

。到當年十月初,僅有喀什噶爾、葉爾羌二城分別在大、小和卓手中。令他沒有預料到的,他馬上又一次經歷艱苦卓絕的突圍之旅。這次,甚至比上一次更加慘烈艱苦。

軍人的楷模,時代的選擇,乾隆福將兆惠兩次破圍屢立大功配享太廟

▲清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之戰

乾隆二十三年十月初五,兆惠奉命兵臨葉爾羌(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葉爾羌市)城下,由於小和卓佔據高城不出,而且敵我人數差距懸殊,自十月中旬起,兆惠部隊再次被圍困在葉爾羌城南黑水河畔(維吾爾語稱黑水為喀喇烏蘇),是為黑水營之圍

。兆惠帥軍克服了引水、取暖、彈藥、糧食重重困難,到最後甚至以馬肉、鞍具為食。兆惠軍隊在深入敵後,孤立無援,人數懸殊,敵眾我寡的惡劣條件下足足堅持了近三個月的時間。

軍人的楷模,時代的選擇,乾隆福將兆惠兩次破圍屢立大功配享太廟

▲《乾隆西域戰圖七·通古思魯克之戰》

圖片介紹:畫面中間的土築城堡即為清軍黑水營,城外若干小土堡即為叛軍營壘

,清軍據城而守,還不時出擊,攻打叛軍,焚燒營壘。

直到乾隆二十四年正月十日黎明,清朝援軍定邊右副將軍富德、阿里袞與努三抵達葉爾羌,清軍分三路夾攻,和卓軍向南遁去。此役,富德、阿里袞等斬殺和卓兵千餘人,史稱呼爾滿大捷。

軍人的楷模,時代的選擇,乾隆福將兆惠兩次破圍屢立大功配享太廟

▲《乾隆西域戰圖九·黑水圍解》

圖片介紹:援軍與困守在黑水營內的兆惠軍裡應外合,解除了黑水之圍

。畫面上,清軍將領指揮炮兵向山下密集的叛軍猛烈轟擊,叛軍人死馬傷,兵敗如山倒。而左方被圍的黑水營將士在援軍接應下架設木橋,渡河衝出包圍圈。

正月十四日,富德抵達黑水營畔,與兆惠夾攻斬殺和卓兵二三百人。霍集佔見兩路清軍匯合後,不敢派兵阻截,帥軍渡河退去。富德與兆惠會合,按照諭旨於當晚啟程返回阿克蘇。至此黑水之圍得解,“將軍以下皆無恙”,“卒得全,莫不喜極涕出” 。

兆惠所部在阿克蘇休整到四月份,期間乾隆不斷給他增兵,又擴大後勤補給線。後在當年的七月份,大小和卓之亂終於被平定,從而結束了天山南北地區的分裂局面

葉爾羌黑水營之戰,兆惠先是帥400餘騎衝過木橋,就與和卓軍1萬餘士卒拼死廝殺;後又以3000疲兵傷卒牢守大營,堅拒2萬餘叛軍於營外,“掘井得水,掘窖得粟,三月不困”,使圍營的和卓叛軍大驚,“駭為神

”。既然連區區3000之孤軍都無法應付,又怎能抵擋馬上要來的數萬的雄師。

黑水營防禦戰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此役清軍不僅牽制了大小和卓的主要兵力,打亂了叛軍的進攻策略,穩定了新疆局勢;還展示了清軍的強大戰鬥力,又釋放出清廷鐵血平叛的堅定決心,有利於清朝統治在新疆地區的長治久安。

四、身前榮耀,死後哀榮

由於兆惠立下的赫赫戰功,在他的生前身後都獲得了眾多特殊榮耀。簡要列舉如下:

  • 亁隆二十二年,兆惠晉封一等武毅伯,授戶部尚書、領侍衛內大臣。領侍衛內大臣是正一品官職,也是武職中的最高品階。
  • 乾隆二十四年,乾隆獎勵兆惠在黑水營之圍中“統軍深入,忠誠勇敢”,進封其為武毅謀勇一等公,並賜紅寶石帽頂,四團龍補服
    。四團龍補褂是指胸背兩肩皆正龍,終清朝一代296年中,獲賞四團龍補者共73人。
軍人的楷模,時代的選擇,乾隆福將兆惠兩次破圍屢立大功配享太廟

▲賞賜給極少數勳臣的四團龍補褂

  • 兆惠位列平定西域前五十名功臣之第二名,亁隆為兆惠畫像御筆題讚辭為:濟爾哈朗,喀喇烏蘇。兩番襲廹,均保無虞。以智濟險,以誠感眾。卓哉崇勳,闢我提封
軍人的楷模,時代的選擇,乾隆福將兆惠兩次破圍屢立大功配享太廟

▲兆惠紫光閣功臣圖像

  • 嘉慶元年十一月乾隆命兆惠配享太廟。在整個清朝296年中,僅有12位大臣獲得了配享太廟的資格。
  • 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兆惠卒,乾隆帝親臨兆惠府第祭奠
    ,並當即把公主許配給兆惠之子扎蘭泰,並賦詩悼念,又下令加恩晉贈太保,入祀賢良祠。十二月諡號“文襄”,亁隆御製兆惠碑文以表彰兆惠。

五、兆惠成功原因

兆惠領導了平定準部、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並親身經歷了其中最艱苦卓絕的兩場突圍戰鬥。在乾隆親自制定的平定西域戰況圖中,刻畫了整個過程中十六個關鍵的節點中,兆惠一個人就親身參與了7個,主導了5個重大事件。那麼,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歷史選擇了兆惠來完成這個豐功偉績,或者說兆惠有哪些別人所沒有的特質

一、兆惠滿洲貴族的身份為他贏得了表現的機會,兆惠也用自己始終不渝的高度忠誠

回報了乾隆的信任。

二、在贏得乾隆信任的前提下,兆惠勇敢堅決地執行乾隆的命令

三、兆惠曾經長期負責部隊後勤工作,深知後勤對作戰部隊的重要性。這為他成功度過特訥格爾之圍與黑水之圍的艱苦考驗奠定了基礎。

四、兆惠善於用人。據不完全統計,在乾隆年間平定西域前五十大功臣之中,有九人就在黑水被圍的軍隊中,更有多達五人英勇戰死殉國

五、兆惠作為統帥部隊的高級將領,卻身先士卒,起到了榜樣帶頭作用。比如,黑水之圍戰鬥中"兆惠馬中槍斃,再易馬又斃,面及脛皆傷"。

六、兆惠在堅決執行乾隆命令基礎上,同時勇於變通,對行軍謀劃積極主動。平定阿睦爾撒納叛亂後,乾隆命兆惠視察庫車後便行返京,其時兆惠自己已經先行出發,並上疏言:“準噶爾事將蕆,

請自伊犁移師合攻回部。”“將八百人赴庫車,當與雅爾哈善協力剿賊,不原靦顏遽還。”乾隆帝對此大加讚賞:

“(兆惠)所奏肫誠勇往,深得領兵大臣之體。軍旅為國家重務,以滿洲大臣身膺簡畀,統率戎行,正當踴躍自效,公爾忘私。我朝簡策所重忠勤代著,遠軼前古。..今兆惠奉到前次回京之旨,不肯苟且了事,毅然以剿賊自任。其器識實出諸臣之右。..朕方幸得一急公任事之大臣,深為嘉悅。..兆惠著加恩賞戴雙眼孔雀翎,以示優獎。”

軍人的楷模,時代的選擇,乾隆福將兆惠兩次破圍屢立大功配享太廟

▲特訥格爾之圍就發生今天美麗的天池景區區域

經歷了平準、平回兩場戰役,乾隆皇帝把這片美麗的土地命名為“新疆”,取“故土新歸”之意。滄海桑田,今天的新疆面積166萬平方公里,佔我國國土總面積六分之一,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當我們驚歎於新疆風景優美的著名景區天池時,也許您會想起,170餘年前就在這裡,發生了激烈的戰鬥。有一位福將--烏雅·兆惠為我們掙得了祥和與穩定,使我們可以繼續去創造更加美麗的生活。他為維護祖國統一,保衛邊疆所做的貢獻,將永留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