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確定的世界,你必須學會的12項“永久技能”

在不確定的世界,你必須學會的12項“永久技能”

內容來源:本文為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圖書《本事:應對未來世界的12項永久技能》的書摘,作者 為(澳)基蘭·弗拉納根、(澳)丹·格雷戈裡,筆記俠經出版社授權發佈。

筆記君說:

面對不可確定的世界,面對人類自身的焦慮和壓力,什麼是確定性呢?

確定性是一種能夠提升自我、加強團隊協作、提高公司治理和未來能夠幫助孩子發展的永久性技能。如何在不確定時代尋找確定性?

世界中唯一的不變就是變。我們生活的世界,我們所處的社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孩子,時刻都處在變化之中。

不論是全球性突發的大事件,2020年以來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還是每個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不確定的事情,都是處在變化中。

如何在不確定時代尋找確定性?

《五分鐘商學院》作者劉潤老師曾說:

人生有兩大財富,一個是自己的本事,一個是連接別人的本事。本事是什麼?本事其實就是一種確定性,就是一種永久性技能,學會這種技能,我們就會提升自我,正確應對未來的挑戰。

世界在變,而我們在歷史長河中發展、延伸和學會的人類技能確是不變的。在任何空間、時間中這種永久性技能都是存在的,同時促進了人類、國家、企業、個人和家庭的發展。

在《本事:應對未來世界的12項永久技能》中,作者根據變化的三個維度,提出了技能的三個重要技能領域和12項永久技能。

一、創造的技能:

創造未來是預測未來的最佳方式

1.洞察力

我們處在一個大數據時代,要想在未來得以繁榮發展,我們需要掌握信息和數據,但僅僅擁有信息和數據是不夠的。

實際上,擁有信息並不總能走向成功,也並不意味著能夠準確地預測未來。相對地,成功與否取決於能否通過創造力和判斷力將信息轉化為洞察力

為了提升我們的洞察力,我們需要:

① 學習讀懂信號並尋找模式;

② 注意偏見;

③ 從爭論的對立面考慮問題;

④ 尋求理解(而非僅是分析);

⑤ 從收集的信息中進行意義構建。

2.轉化力

什麼是轉化力?

轉化力總是與我們息息相關 :將種子轉化為麵包,將煤炭轉化為能源,以及將想法轉化為創新。

轉化力成為永久技能的關鍵因素如下:

① 產品、服務及工具易改變,但它們所滿足的情緒和心理需求通常會繼續保持。

② 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改變經常是從行業或領域外尋找靈感的結果。

③ 回收和升級改造總是圍繞在我們身邊,且從環保和可持續的角度來看,它們的重要性也在不斷提高。

但是,即便轉化這一技能的歷史堪比人類歷史本身,在這個技術使我們對各種引發驚奇的事物產生免疫的時代,極可能忽略其日益增長的重要性。比起從已有的事物背後尋找機會,我們更易被新事物吸引。

要更好地提高轉化力,我們可以採取如下措施:

① 尋找大主題;

② 轉移、融合、宏觀化;

③ 保持廣泛的興趣和非凡的好奇心;

④ 創造意料之外的融合;

⑤ 學著像孩子一樣重新確定目標。

轉化、重塑、改變是提升創造力的有力工具,不僅能夠創造價值和提升效用,還有助於減少浪費。

轉化是決定人類歷史進步的能力,它不僅是發明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也是認識人類和發現資源中的價值並實現價值,將其激活以獲得商業效益或社會收益的一種能力。

3.問題解決力

關於問題解決力,有時直到發現了新的解決方案,我們才意識到最開始問題的存在。使問題解決力成為永久技能的關鍵因素如下:

第一,問題日漸複雜。

第二,問題通常是機遇的藏身之處。

第三,我們解決大多數人不願面對的問題的能力通常能夠對我們產生最大影響。

第四,其核心在於,創造力其實是種解決問題的技能。

這並非說所有的創造力都產生於問題意識,而是說創造力是由 “怎樣能夠更好”這樣一種心態促生的。富有創意的思考者會力圖改進事物,他們不會逃避挑戰和障礙,而是明白問題的存在是創新的生機所在。

如果想要變得更具創造力,我們需要將自己的心態從反感懊惱轉化為好奇。

世界會永遠需要能夠改進事物的人,如果我們能夠做到下列幾點,我們就能夠成為其中之一:

① 學會熱愛問題 ;

② 思考問題, 而非思考陳述 ;

③ 尋找多種答案,而不限於唯一的答案 ;

④ 努力做事(創造是場數字遊戲);

⑤ “敗”得其所。

4.靈活性

儘管對達爾文的理論還有很多爭論,但不可否認的是,不是強者生存,而是適者生存。具有適應性以及願意採取靈活的方式對人類獲得成功而言十分關鍵。

逼著自己去嘗試一些陌生的東西難免會感到不自然或不適,但若要使自己跟上時代、使周邊的事物永不過,則必須學會在“不致命的不適”中進行實踐。

如果要在面對變化時更具靈活性、適應性和技巧性,我們必須主動改進我們的想法,或者說,重新思考我們的想法、信念和行為。

重新思考就要有原則、有重點地挑戰自己的觀點和現有思維方式。若變化會成為一種永久挑戰的話,那麼思考的靈活性也將是一種永久技能。

要提高靈活性,我們必須:

① 將韌性視為思維靈活性 ;

② 設想其他的框架或領域 ;

③ 衝破“明顯的障礙”;

④ 挑戰我們自己的假設 ;

⑤ 培養多元化意識。

二、溝通:軟技能的力量

1.影響力

沒有影響力的想法是無效的。無論你是打算與團隊一起補倉的領導者,或是想要推廣產品或服務的銷售或營銷團隊,亦或是想推動事業發展的變革推動者,還是努力想要自己的孩子聽話的父母,影響力都是一項重要的永久技能。

當然,影響力一直很重要。在歷史的長河中,能夠用自己的想法去激勵他人,使他人信服你的作用並獲得他們的支持,這一能力即便在最小的社會和組織群體中都是一個關鍵因素。

影響力使我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意願協商協議、塑造觀點、帶動社會變革、建立能夠產生商業與社會價值的企業與組織。此外,隨著選擇規模、信息和選項持續增長,影響力在未來只會越來越重要。

使影響力成為永久技能的關鍵因素:

① 笑到最後的通常是最有影響力的人,而非最優秀的人。

② 依靠事實而非影響力實際上可能會適得其反。

③ 若你不能吸引他人,那便無法領導。

與聰明人共事時,我們發現個問題,那就是與贏相比,許多人更傾向於正確。換句話說,比起讓自己變得富裕,他們更傾向於做正確的事。

我們如此執著於自己的正直以至於變成了自以為是,併為此犧牲了我們所渴望的事物——影響力與吸引力!

要領導團隊,你必須能夠產生影響力。下列技能、工具和技巧能夠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影響力:

① 知道自己真正“銷售”的是什麼;

② 協調自己與他人的價值觀;

③ 展示你將幫助他們成為怎樣的人;

④ 培養自己的情商;

⑤ 通過故事來分享你的想法、價值觀和指令。

2.團隊建設

我們在生活中(以及縱觀歷史)遇到的大多數問題,無論是專業的或是個人的,通常都是出於人際(無論是人與人之間,或是集體與集體之間)溝通和理解的不暢。

然而,即便團隊和聯盟本質上可能存在這一風險,建設團隊並發展賽斯·高汀(Seth Godin)所說的“部落”(tribes)依舊能夠帶來驚人的益處,未來也會如此。

在不確定的世界,你必須學會的12項“永久技能”

使團隊建設成為永久技能的關鍵因素:

① 不斷提升的複雜程度以及對專業化的需求。

② 個人成功的神話。

③ 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

要想更好地協調他人、促進團隊協力合作,並營造共同的目標與合作的文化,你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 打造值得歸屬的文化;

② 打破藩籬;

③ 使團隊(及輸入)多元化;

④ 建立“完整”的網絡;

⑤ 將成員彼此(而非僅與你)建立聯繫。

3.信任

一個人的名聲並非自己對自己的評價,而是人們當你不在場時對你的評價。信任是相當脆弱的東西,得來不易,失去卻是一瞬間的事。

正如一古老的荷蘭諺語所說的那樣:“

信任來時是走著來的,離開時卻是騎馬飛馳而去的。”信任之所以如此脆弱易逝,部分原因在於信任和名聲很大程度上與他人的觀點相關。

例如,若你告訴我們你擅長某事,這是一碼事兒。但若我們信賴的某人告訴我們你很優秀,那麼又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換言之,產生信任的能力需要的不僅是向他人傳播你的用處和專業知識的能力,還需要能夠證明你能說到做到。

美國哲學家拉夫·沃爾德·愛默生曾有妙語道 :“你的行為動靜如此之大,我都聽不到你講的是什麼了。”

使信任成為永久技能的關鍵因素如下:

① 隨著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且愈加直接,責任也在不斷增加。

② 我們的聯繫更加緊密,意味著觀點會被更快、更廣泛地傳播。

③ 信任勝過真相(這一事實使我們許多人覺得不安)。

要想增強信任,你可以:

① 培養一定的思想領導力;

② 培育自己的團體;

③ 講述帶有弱點的事實;

④ 練習“故事—實踐”;

⑤ 使你的想法變得“可傳遞”。

4.解碼

解碼並不是簡單的信息傳遞與接收,而是朝著共同的意義推進。人類溝通最關鍵的斷裂點在於所說、所寫或所設想的內容與被理解的內容之間的差異。像“領導力”“創造力”“恢復力”這些看似無須加以說明的詞彙對於不同的人而言意義卻相差甚大。

我們都本能地理解這點,但我們大多數溝通策略所根據的溝通模式都並未將其考慮在內。這些模式都是讓我們從傳遞與接收(過濾干擾)角度進行考量,而人類的溝通遠比這種線性模式更為微妙。

因此,解碼——對想法和信息進行跨專業、跨社會、跨文化維度的評估、展示、理解及分享的能力——是一個永久技能。

使解碼成為永久技能的關鍵因素如下:

① 我們都面臨信息過量的情況。

② 理解比準確性更重要。

③ 教學、指導和輔導是“永久需求”。

我們在人際溝通中會容易陷入一個誤區,覺得需要傳遞正確而又完整的信息,但事實上這兩點對於達成共同的理解而言並非十分必要。沒錯,太多的細節反而會妨礙理解。

那麼,我們應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使溝通適應各種不同的情況?

① 將複雜簡化;

② 統籌重要的信息;

③ 使用恰當的語言;

④ 從教育角度進行思考,而不是信息分發;

⑤ 讓想法變得易理解、可實現且可執行;

三、控制:

把握不了自己的人無法掌握他人

1.自我控制

我們真正掌控的只有自己的思維範圍。使自我控制成為永久技能的關鍵因素如下:

① 事實上,我們能控制的只有我們自己。

② 從根本上來說,我們對情況的應對比情況本身更能決定結果。

③ 控制感能夠讓我們集中注意力並允許我們獲得獨特的個人力量。

由於我們最終需要對自己(獨立於情緒)的行為負責,因此控制自己是我們需要掌握的關鍵技能之一。我們是領航員、駕駛員、船長,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思維。

學習如何掌控自己是一生中最必要的技能之一,也是我們永遠需要的技能,若能做到以下幾點,便能學會掌控自己:

① 培養自我意識;

② 明白自己的情緒是種反饋(且並非永遠正確);

③ 有意識地選擇自己的心態;

④ 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⑤ 控制可控的。

2.資源管理

無論是時間、金錢、精力或人,所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而管理這些資源對於任何成功都至關重要。無論你想在生活或工作中實現什麼目標,管理自己資源的能力都極其重要。

使資源管理成為永久技能的關鍵因素如下:

① 除了想象力無限,其他資源都是有限的。

② 沒有人能擁有自己想要的所有資源,因此我們需要戰略性地運用好現有的資源。

③ 無法優先考慮資源或有效地做出選擇的話,便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失敗。

我們必須管理的資源形式多種多樣——金錢、精力、注意力、原材料,甚至是人以及星球的可持續發展。雖然如此繁多,但當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提醒我們“在我們能管理時間之前我們無法管理任何東西”時,我們相信他做到了這一點。

雖然我們所管理的資源的狀態和性質可能發生改變,例如技術進步使得我們可用的材料從泥土轉為木材、磚、鋼、石墨烯,然後還有將來取代石墨烯的材料,但我們對這些資源的使用方式、地點和時間等做出價值判斷的能力則是一項我們會永久需要的技能。

那麼,如何培養自己的資源管理技能呢?

① 聰明地使用你的資源;

② 將價值放在無形資產上;

③ 按有益的參考標準創造價值,

④ 不要只管理數量,也要衡量質量;

⑤ 選擇時機……聰明地選擇;

⑥ 設定健康的誤差幅度;

3.秩序

無論我們是尋求共識或塑造共識,都將需要社會秩序。現實中,每一場革命後都會立刻建立起新的規則和可接受的行為模式,無論是社會、商業或心理方面的革命都不例外。秩序從未真的離開,只不過是變成了新的秩序罷了。

縱觀歷史,我們的社會和群體都是由一批鬆散的或更正式的協議捆綁在一起組成的,這些協議的設計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防止我們彼此利用、竊取、傷害,甚至是殺害。

在不確定的世界,你必須學會的12項“永久技能”

鑑於社會是由一系列複雜的相互依存的人、場所和過程構成,因此這種情況也毫不意外。我們總是必須去探索和平衡頻繁衝突的需求,以獲得個人自由和公共安全,二元制只不過是被我們當前的兩黨制政府誇大了而已。

這意味著能夠成功引導這些社會規範、理解如何與其共處,並在需要時予以助力的人將會永遠被需要。

使秩序成為永久技能的關鍵因素如下:

① 只要人類決定在大型社會結構裡共存,我們就會需要對可接受的行為進行協商以達成一個共識。

② 並非所有人都願意遵循規則和群體公約。

③ 僅在偶然的情況下,社會秩序必須為了多數人的利益而非少數人的慾望而予以執行甚至強制執行。

我們知道人和觀點的多樣性會使集體更加聰明,而這種多樣性會豐富我們的生活、家庭、友情。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條件並非大家自然而然地就自願、全無抗拒或暴力就這麼定了。這就使得達成共識、塑造行為、建立人類行為界限,使我們能夠和平共處的這一能力成為一個永久技能。

若要培養這一能力,你可以:

① 樹立堅定的信念;

② 努力做到絕對清晰;

③ 自己和他人承擔責任;

④ 建立社會秩序和公約;

⑤ 關注價值。

4.執行

我們的腦海中都會有未實現的想法,紙片和筆記本上都會塗寫 著一些未實現的可能性:做到一半的項目、發明設計、小說的情節線索以及我們未來某天或總有一天要實現的“重大計劃”等。然而,正如網絡迷因(online meme)所說的:“‘總有一天’並非一星期中的哪天。”

夢想當然是美妙的,但最終看的並非夢想,而是我們付諸實踐的事情 :我們準備採取的行動以及我們願意去實現的夢想,從始至終均是如此。

歷史書中講述了許多完成了夢想或至少努力了的人,歷史記錄的從不是那些隱藏自己夢想的人,這使得執行成為我們的使執行成為永久技能的關鍵因素如下:

① 雄心價廉,重要的是行動。

② 果斷執行的能力是領導力的關鍵技能之一。

③ 績效與行動促生吸引力,而非後者促生前者。

如何提高我們的執行能力呢?

① 限制自己的選項;

② 通過開始和結束來參與;

③ 應對自己的天性;

④ 培養自己的商業頭腦(然後迴歸自我);

⑤ 看淡結果。

(來源:筆記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