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為何突然攜手STM半導體?任正非的這個心思你猜不到!

近日,有媒體報道,華為與意法半導體(STM)正在推進聯合設計芯片產品。但是據衛士藍人力資本查閱STM過去兩年芯片產品信息後發現,STM實際上已“退出”移動ARM SoC芯片製造市場。從2018年初至今,STM沒有再推出過一款移動基於ARM架構的SoC芯片。

如此,則海思和STM的移動芯片聯合設計,意義何在?


華為為何突然攜手STM半導體?任正非的這個心思你猜不到!


深度爆料

確實有可合作領域。意法半導體除了以上優勢領域,還是一家全球領先的MCU和汽車模擬、MEMS器件廠商,汽車芯片領域的實力選手,特斯拉、寶安都是其合作的夥伴。4月14日,STM中國推出了兩款汽車芯片(L9788和L9963)。”而近年來,華為正在車聯網領域發力。若華為與意法半導體攜手,未來在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感應等方面的芯片技術革新方面一定會帶來新的變化。

但醉翁之意不在酒。事實上,華為選擇意法半導體合作並非表面那麼簡單。多位業內消息人士表示:“華為和意法半導體的合作很早就有,此次合作主要想獲得EDA芯片設計技術。”

所謂的EDA,其實是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的簡稱。通過EDA,工程師能將芯片的電路設計、性能分析和IC版圖的整個過程,通過EAD技術自動完成。在芯片設計領域,尤其是當前納米級晶圓設計,EDA設計工具必不可少。但是目前佔據全球90%以上的EDA設計市場的三大公司Synopsys、Cadence和Mentor均已宣佈停止與華為合作。即便目前華為與國內企業有合作,但是技術很難支撐華為的設計。尋找新的EDA合作伙伴對於華為而言勢在必行。上述業內專業人士表示,STM雖然沒有在移動芯片方面有新動作和產品,但其仍能應用EDA設計工具。也就是STM要做芯片設計,並不受美國技術限制影響。

華為為何突然攜手STM半導體?任正非的這個心思你猜不到!


華為海思的芯片設計受制於美國技術禁令,因此繞道STM聯合設計,這樣就能用他們的工具。比如由STM應用EDA芯片設計工具做前期線路設計,後期由海思接手,再通過代工廠完成。華為這招曲線救國沒毛病!

為了“第二個海思?”2016年一位知乎網友透露,海思其實有自己的EDA研發團隊。雖然目前不能確定消息是否可信,但受制於人歷來不是任正非的風格。想當初迫於現實,地下工作者海思一夜轉正大快人心,這是華為居安思危,十年磨一劍的產物。而如今面對同樣的問題,海思是否有EDA的備份呢?或者即使有,只是火候未到,目前還需要藉助意法半導體的EDA經驗和技術來助力呢?

未來可期!

華為與意法半導體的合作可謂互惠互利。隨著華為麒麟芯片的需求量越來越大,EDA技術對於華為也就越來越重要。若美國在5月繼續收緊對華為的技術限制,與STM合作的優勢就會更加凸顯。而意大利和法國目前都是新冠疫情的重災區經濟受到重創是必然,趁勢藉助華為這個大客戶發力中國市場是個不錯的選擇。

華為為何突然攜手STM半導體?任正非的這個心思你猜不到!


目前國內大多數的芯片設計都是採用美國的EDA工具,國內也有的EDA企業,但只能設計14nm的芯片,而高端的芯片都是採用7nm的。

對此,衛士藍人力資本業務副總武素菊表示,制約國內EDA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就是高端專業人才的儲備嚴重不足。國內做EDA研發的人大約有1500人,其中約有1200人在國際EDA公司的中國研發中心工作,真正為本土EDA做研發的人員,只有300人左右。而國內最大的EDA企業擁有150個人,國內還有還有一些小的EDA公司,以及高校與研究所,總共只有300人。但是全球最大的EDA公司,研發人員大約有7000人,其中5000多人做EDA工具。可見,要發展國內EDA產業,引進以及培養人才才是重中之重!

大家對於華為此舉的目的有何看法?你認為咱中國的EDA有希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