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聰明孩子是“逼”出來的

中國自古都是一個崇尚苦難,崇尚挫折教育的國家。在90年代以前,家長都是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從某種程度,我也是一個信奉苦難教育的人,越長大越發現,沒有苦難未來也難安逸一生,有苦難,現狀也未必一蹶不振。苦難激發出的鬥志和驅動力,讓我更堅定目標。

這次的主題是“養出聰明孩子”,我覺得養出一個“聰明”的孩子並不難,但是養出一個意志力堅強而獨立孩子卻更有挑戰性。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聰明孩子是“逼”出來的

高考難嗎?

不難,三年不斷狂轟亂炸,最後能守得雲開的一定不是那些最聰明的孩子,是那些意志力堅強的孩子。

生活難嗎?

難,需要面對兩性關係,家庭關係,社會關係,獨立的孩子表現更優異。

真正成才的孩子,是擁有一定的獨立性的,比如經濟獨立,性格獨立,生活獨立且意志力堅定,對自己的工作,生活都有規劃。

如果孩子,成年畢業之後還一直要父母“哺育”,經濟上的無限制投入,這樣的孩子“不聰明”嗎?

我覺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樣的孩子是聰明的。不過都是貪便宜的小聰明,格局不高。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聰明孩子是“逼”出來的

那什麼樣的環境下能培養一個意志力堅強且獨立的孩子呢?

我沒有辦法從專業的教育角度來闡述這個問題,我想說兩個例子,讓大家參考一下。

故事一:小商品店店主的“成熟”孫女。

我們這裡把故事的主角叫小青,小青今年11歲。奶奶腿有殘疾,爸爸外出打工,媽媽有肝硬化,有一個弟弟。兩人在老家唸書,奶奶守著一個小商品店,從7歲開始就要負責家務和守店。

在這個物質日漸豐裕的時代,小青的物質生活算不上貧瘠,但也算不上豐裕。

小青的成績一直都是班上最好的,甚至年級的也不差。在家裡,家人關注的重點也始終落不到她身上,但是她對自己的事都有規劃,對大人交代的事也能快速回應,這可以稱為“懂事”。

從小青的個人來講,生活一定不是安逸的。可是她釋放的能量,對周圍人的照顧,都是正面的。是困境讓她學習了很多技能,是困境讓她成熟。

對於不能過度勞作的奶奶,自己要學會做飯洗衣,對於往來購買商品的顧客,學會了討價還價。

她是我見過同齡人中最經得起生活困難的人。她之後未必能一直保持著優異的成績。但是她一定可以比較好的面對生活的困難。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聰明孩子是“逼”出來的

故事二:嬌養的檢察官女兒

這個故事的主角叫小慧,小慧是檢察官的女兒,妻子來自書香世家,兩家人門當戶對,生活幸福而滿足。

從小學開始,父母就給小慧上培訓班,小學的校長都要看小慧父母的面子。從小到大各種比賽,只有是小慧能參加的,小慧父母都會支持,包攬了學校的主持人,學生會會長,班級老師的寵兒,同學群中的紅人。

小慧的能力在高中的時候第一次遇到了挑戰。那是一年的詩歌大賽,有一組組合詩歌跟小慧的個人朗誦並列第一,但就分數,組合詩歌憑藉感情略勝一籌。

小慧的父母,對著組合詩歌中的一個成員說了這句話,“你是故意在臺上哭的吧”

其實這次比賽主要是為了選拔去省會參加朗誦大賽的比賽人員,當然最終還是小慧去了。因為另外兩個人,甚至連消息都不知道。小慧依舊是學校最受寵的學生。

轉眼到了大學,小慧家卻出現變故。

父親病逝,聽一直關注小慧的同學說,她家還發生了很多事。

最終,小慧還是承受不住,追隨父親而去。

不可否認,小慧一定承受了許多,所以才會輕生。

可是,這一行為,無疑是狠狠的諷刺了她一路走來獲得的光鮮。很多人在猜測她是因為嬌養才不能經受生活的風浪。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聰明孩子是“逼”出來的

但是從哪我意識到了,“糖果”和“愛”有時候會殺了一個人。

我並不是支持打罵,也不支持一味鼓勵。

我理想中的苦難教育不是父母刻意打壓,辱罵孩子。

我支持的是坦誠面對苦難,父母坦誠的讓孩子接受苦難,教孩子坦誠的面對苦難。

讓孩子,自然的接受生活的洗禮,這樣的“教”“養”才能讓孩子真正的“聰明”“有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