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帶你破解人性的祕密

《長安十二時辰》帶你破解人性的秘密

2019年6月27日開播,豆瓣評分不8.4分的《長安十二時辰》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突厥狼衛在一個夜晚潛入了長安城,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查案,與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拼死拯救長安的故事。

《長安十二時辰》的靈感源自於知乎上網友針對一款熱門遊戲的背景的一個問答“如果你來給《刺客信條》寫劇情,你會把背景設定在哪裡?”。馬伯庸便開了一個“腦洞”,信手寫了一段遊戲劇本:“俯瞰長安城,一百零八坊如棋盤般排布,晴空之上一頭雄鷹飛過”。

就這樣一個問答誕生的作品,在這短短十二時辰之內,始終彰顯著人性對生活的本質,沒有絕對的善與惡,只是對生活的期盼,每個人每件事都有自己不可推卸的理由。

居中每個人設都活靈活現的體現出不同人性的不同人格。

《長安十二時辰》帶你破解人性的秘密

一、歷經磨難,始終保持一顆善良的赤子之心。

長安第八團禁軍,在一次嚴酷地戰鬥中,整個第八團只存活九人,其中張小敬成為長安不良帥,盡心辦案。

他的盡職盡責卻始終沒有得到公平對待,在當時腐敗的權勢打壓下,生死兄弟聞無忌為保護自身權益被殺,為給聞無忌報仇張小敬殺了自己上司,還一次性殺了整整三十四人。

殺人之後張小敬被關進死牢,他從沒想過逃避,以為自己只有等待死刑的到來。

但是長安混入狼衛,張小敬被李必選中限定十二時辰之內破案,還承諾免去他的死刑,張小敬明知李必是說的假話依然為了整個長安百姓破案。

張小敬全心全力破案過程中,因官府內鬥,他既要查探狼衛的下落又要躲避一部分官府追殺,即使上級如此對待他的盡忠職守,無數人勸慰他放棄查案,他都堅持著自己的初衷,去拯救他所愛的長安與百姓。

他這一天就如他自己所說:“事到如今,我一個死囚犯,不是何必如此拼命,而是無需任何顧忌才對。”

無論遇到何種困境,無論有多少理由讓他放棄拯救長安,他都在堅持著,不顧及自己的生死,不顧及上級如何待他,只想著長安百姓的安全。

他明明有無數次可以逃跑,逃出長安,逃離死亡,但他的這份善良卻讓他堅持著。

一份善良的心讓他盡心保護著長安百姓,他想留在長安,他想保護好每一個人

《長安十二時辰》帶你破解人性的秘密

二、歷經不公待遇,心中保持著

在不公平對待面前,有的人會堅守自己的信念,有的人則會被仇恨侵蝕。

與張小敬同為生死兄弟的蕭規卻選中了與張小敬截然相反的心性。

蕭規仇恨聖人,仇恨當時朝中沒人援救他們,導致整個第八團差點全軍覆沒,他討厭朝中不公平的待遇。

他痛恨他們僅僅活下來的戰友也沒有得到朝中重視,依然活在一個不公平的待遇之中,一個接一個的被朝中權勢打壓,甚至枉死,痛恨聖人偏愛右相,痛恨權利鬥爭的腐敗。

在種種仇恨中,蕭規一步一步計劃出一場恐怖襲擊,在上元節最熱鬧,最高興的日子裡襲擊聖人,從一個戰鬥熱忱,保護百姓初心的兵變得完全不顧及百姓安危。

他沒有想的是,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而暴力只能讓仇恨加深,走入深淵。

三、自私又貪婪

《長安十二時辰》帶你破解人性的秘密

元載,大理寺八品官員,他的出場方式無不展示著他腐敗自私,十幾個肥胖的女子圍城一圈,為他擋風。

在張小敬查案途中,偶遇長安第一千金,大將軍之女王韞秀,假借救她之名攀附權貴。

為討永王信任,元載構陷張小敬,再一次把張小敬送進監獄,後來為討聖人信任又將張小敬救出,在花燈樓再次陷害張小敬,導致聞染死亡。

急功近利,利用他身邊一切可利用之人,只為自己可以可以升官發財。

用他自己的一句話就是“人性從來都是趨利避害,可以背叛忠義仁德,但絕不會背叛利益。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野心、貪婪、自愛、虛榮、友誼、慷慨、公共精神:這些在不同程度上摻雜在一起而遍佈社會的情感,自有史以來一直是所有行動和事業的動因。”

《長安十二時辰》帶你破解人性的秘密

四、權利慾望

權利很多人嚮往,有了權利可以主宰一方。

整部劇都揭示朝中官員對權利的鬥爭,右相、太子、永王、崔器、元載、老實的徐斌,甚至靜心辦案的李必,也對權利有著雄厚的慾望。

只是他們每一個人對利用權利的心不一樣,有的人只是為了權利而爭奪權利,有的為了榮華富貴爭奪權利,有的人認為自己就應該是一個掌權者,而有的人則為了保護他人爭奪權利。

每一個人對權利的心境不一樣,也無非對錯。

無論某種任性,那都只是一個選擇,別人所看到的都只是浮於表面,更深層次的挖掘或許就是另一番景象。

《長安十二時辰》帶你破解人性的秘密

居中林九郎說:一個人被口口相傳的功績、言論,就是這個人的本來面目嗎?世人的評論,就是這個人的本來面目嗎?後世之人,揣測出來的傳記、史料,繪像者憑空繪出的畫像,就能還原這個人的本來面目嗎?只不過是啊,看故事的人想怎麼看,寫故事的人就怎麼寫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