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人物|作為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誰最能忍辱負重?

作為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都有忍辱負重的歷史流傳後世。

張良身為韓國貴族,能夠為長者穿鞋子,“屺橋三進”之典故就是講張良能夠忍辱,不計較個人顏面的故事。

青年韓信更加不計較個人顏面,能夠“出跨下”,而不逞一時之勇。

蕭何是劉邦的老上級,卻為“劉亭長”鞍前馬後的幹了一輩子的苦差事。

大漢人物|作為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誰最能忍辱負重?

圖⒈張良見劉邦

現在咱們就來好好聊聊“漢初三傑”,看看誰更能忍辱負重,而成大業。

一、“漢初三傑”的由來

西漢的蕭何、張良、韓信。此三人都是漢初大臣、政治家、軍事家,他們在秦末農民戰爭和楚漢相爭中,輔佐劉邦擊敗楚王項羽,最終建立了漢王朝。

漢高祖置酒洛陽南宮,語諸將曰: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吾不如子房;鎮撫百姓,饋餉不絕,吾不如蕭何,連師百萬,戰勝攻取,吾不如韓信。

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所以取天下。

公元前209年,蕭何同劉邦起兵,入咸陽,在諸將都得金帛時,他獨自收秦相府律令圖書,以此掌握全國山川之險,人口之狀。

楚漢戰爭中,他推薦韓信為大將,自任丞相,留守關中,轉送糧餉漢建立後,以功臣第一封酇侯。

大漢人物|作為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誰最能忍辱負重?

圖⒉張良四處遊說

張良,於公無前208年,聚眾歸劉邦,不久遊說項梁立韓貴族為韓王,後復歸劉邦,為其重要謀士。楚漢戰爭期間,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聯合英布、彭越、韓信等追擊項羽,盡滅楚軍,漢朝建立後,被封為留侯。

大將軍韓信,早年跟隨項羽,楚漢戰爭中被蕭何推薦給劉邦,任為大將。

他善於謀略,劉邦採用他的策略,攻入關中,後在滎陽、成皋,劉邦與項羽相持不下時,他從後路抄襲,大破楚軍、趙軍並斬殺趙主將,繼而又攻下燕和齊,佔據黃河上游。

公元前202年,他率軍與劉邦合擊項羽於垓下,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大漢人物|作為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誰最能忍辱負重?

圖⒊蕭何與韓信議論局勢

三人為漢朝的開國,立下了汗馬功勳,以此被後人並稱為“漢初三傑”。

二、“漢初三傑”的忍辱經歷

​⒈委曲成全的“窮漢”韓信

《史記·淮陰侯列傳》講述了一個曲則全、枉則直的故事。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乞食於洗衣的婦女,有一位婦女見韓信確實飢餓難耐,就給韓信吃的東西。

韓信對她說:“我有出息的時候,必然會重重地報答你。”那位婦女說:“堂堂男子大丈夫不能自食,我實在是可憐你而已,哪裡會奢求報答呢!”

淮陰少年又侮信曰:雖長大,好帶刀劍,怯耳,眾辱信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跨下,於是,信孰視,俯出跨下。一市皆笑信,以為怯。

滿大街的人,從此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子太小,不是個男子漢。

大漢人物|作為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誰最能忍辱負重?

圖⒋韓信受辱

韓信不是沒有血性,更不是甘心受此屈辱,他只是想幹一番大事業,因此要保全自己。

韓信受胯下之辱,成為一個廣為流傳的典故,後人常用此來比喻,那些為了幹大事而甘願受一時屈辱之大丈夫。

⒉“屺橋三進”的張良

《史記·留侯世家》記載,張良年輕時,在橋上遇到黃石公,老人三次約張良夜間橋上見面,並故意把破破爛爛的鞋扔到橋下,讓張良撿來給他穿上,張良順利地通過老人的考驗後,被授予兵法。

張良在輔佐漢高祖劉邦時能夠運籌帷幄,立下汗馬功勞,應該得益於,其年輕之時,心懷善良,尊師重道,不怕磨難,積極進取,當然也有忍辱負重,而成大業的意味。

大漢人物|作為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誰最能忍辱負重?

圖⒌張良之運籌帷幄

⒊“自毀其名”的蕭何

蕭丞相,沛縣豐邑(現今屬江蘇豐縣)人。年輕時擔任秦朝沛縣獄吏,秦朝末年輔佐劉邦起義,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王朝起了重要作用。

他不管是在戰爭時期,還是在漢朝初期的恢復時期,都表現出了中國古代傑出政治家的風度和治國才幹,兩千年來一直被後人稱頌。

為了避免遭到漢高祖的猜疑,他以“自毀其名”的方法,最終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

三、“漢初三傑”忍辱經歷之比較

作為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誰最能忍辱負重呢?

此三人,或忍辱負重於一時,或忍辱負重一輩子,或淡泊名利,以“辟穀”為樂。

大漢人物|作為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誰最能忍辱負重?

圖⒍漢初三傑之韓信

⒈韓信能夠忍辱負重於一時

韓信青年時,在忍辱負重方面,確實對自己“夠狠的”,根本不在意什麼顏面和尊嚴。

可惜成名後,又是“一飯千金”,又是“寬宏大量”獎勵淮陰少年,居然讓當年欺辱自己的淮陰少年享受高官厚祿。

韓信的做法,現在有一個詞彙可以恰到好處的形容他,一個“作秀”了得,何必來著,一飯就是一飯,你給她幾兩銀子,他就可以快活一輩子了,多了也沒什麼用處,反而招禍。

對於喜歡惡作劇的淮陰少年,你韓信大可以不計較,但你又何必去提拔這些個“亂七八糟”的人呢。

所以,韓信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他當楚王,也當不了幾天,事實上,很快他就被劉邦五花大綁的帶走了。

⒉蕭何能夠忍辱負重一輩子

蕭何最初時曾在沛縣擔任秦國的小官吏,他非常好學,對歷代律令很有研究。蕭何很喜歡結交朋友,與劉邦就是貧賤之交。當時,劉邦只是一個小亭長。

大漢人物|作為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誰最能忍辱負重?

圖⒎漢初三傑之蕭何

蕭何對法律十分精通,更與劉邦、樊噲、周勃等人結識。蕭何雖然博學多才,卻對作風比較無賴的劉邦也比較敬佩,更多次利用職務便利來維護劉邦。

後來劉邦之妻呂雉因劉邦私放囚犯而被捕入獄,又是蕭何等人想辦法將她救出。

公元前209年,劉邦起兵抗秦,不久率軍直抵關中。蕭何身為丞督,負秦責管理地方事務,保障軍隊的後勤供應。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軍進入咸陽。蕭何即入秦丞相府、御史府,收國家戶籍、地形等檔案,使劉邦對天下的關塞險要、戶口多寡、強弱形勢、風俗民情等等。

可以說是瞭如指掌,為此後劉邦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據。

不久,項羽也率軍人關,並自封為漢西楚霸王,同時封劉邦為漢王,以偏僻的巴、蜀和漢中地區作為劉邦的封地。劉邦憋了一肚子氣,要和他決一死戰。

蕭何冷靜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必須忍辱負重。

漢朝建立以後,他為了避免遭到漢高祖的猜疑,他以“自毀其名”的方法,最終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

可以說他是能夠忍辱負重一輩子的人,自然也就能夠善始善終。

⒊張良淡泊名利,以“辟穀”為樂

張良以其謙虛有禮的做人原則,成為後入學習的楷模。青年張良的謙虛有禮得到了老人的讚許。老人認為張良有出息,可以將本事傳授給他。

大漢人物|作為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誰最能忍辱負重?

圖⒏漢初三傑之張良

“屺橋三進”的張良,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你尊重別人,別人就會尊重你。

漢朝建立以後,他也為了避免遭到漢高祖的猜疑,而行淡泊名利之事,以“辟穀”為樂。

綜上所述,比較“漢初三傑”忍辱經歷之後,可以說此三人者,或忍辱負重於一時,或忍辱負重一輩子,或淡泊名利,以“辟穀”為樂。

比較而言,蕭何與張良能夠善始善終,與其為人處世的精神境界有關。韓信也是很了不起的人物,僅僅是有點年輕氣盛而已。

要知道,韓信實在是太年輕,委曲成全的“窮漢”韓信與飛黃騰達的韓信,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參考書目

⒈(清)楊臣諍:《龍文鞭影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06月第1版,第51頁

⒉袁世全,中外譽稱大辭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第102頁

⒊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⒋[明]謝詔著. 兩漢君臣演義[M].1999

⒌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

⒍李英主編. 中國戰爭通鑑 上[M].199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