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兩點論”看經濟 “兩分法”想辦法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同比下降6.8%。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帶來的衝擊由此可見一斑,不能等閒視之。不過,此時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頑強拼搏,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經濟社會運行逐步趨於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儘管經濟增速下來了,但是整個產業體系扛住了衝擊,14億人的基本民生得到了強有力的保障。

20200418065239_6127.jpeg

看待當前經濟形勢,既要目光犀利,聚焦突出矛盾,認清問題的嚴峻性;還要眼光深邃,透過現象看本質,冷靜分析挑戰和機遇、壓力和動力、當前和長遠。一言以蔽之,就是要運用“兩點論”看經濟、“兩分法”想辦法。

就近期而言,疫情對我國經濟的衝擊比較明顯,企業訂單減少,需求受到抑制。就業形勢雖總體平穩,但潛在壓力明顯加大。尤其是疫情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蔓延,跨境投資、貨物貿易和人員往來大幅減少。無論我國還是國際社會,都不得不為此付出短期經濟代價。對此,我們要有充分思想準備。

從中長期看,疫情衝擊導致經濟增速下滑,是突如其來的暫時現象,對整個產業體系並沒有產生破壞性影響。眼下,第二產業增速下滑明顯,但產業升級態勢並未阻斷。數據顯示,3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同比增長8.9%,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9.9%。工業機器人和發電機組產量分別增長12.9%和20.0%。中國生產能力大、產業配套強的優勢依然還在,這是確保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重要基礎和強大支撐。

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佈報告,預計全球經濟今年增長-3%,增速較上年下降5.9個百分點;預計中國今年經濟增長1.2%,增速較上年下降4.9個百分點。如果在正常年份,這個數字確實讓人感到有些擔心。但若考慮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2021年世界經濟增速的預期為5.8%,而對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高達9.2%,就可發現,中國經濟蘊含強大的內在潛力和回補韌性。只要在統籌國內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全力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推動世界經濟儘早回到正常發展軌道,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趨勢就一定會得以延續。

透過一季度主要經濟數據,我們更應感悟的絕不僅僅是數據本身,而是如何順應矛盾對立統一規律,找出環環相扣一攬子解決突出難題的方法與路徑,是立足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對未來與全局的系統謀劃。立足國內、著眼全球,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一定要善用“兩分法”。

就國內而言,受疫情影響,我國經濟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企業發展。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8.4%。其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下降更大,分別為14.5%和11.3%。千方百計做好企業幫扶工作尤為重要,重點是在稅收、成本、資金等各個方面,加大對中小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我們必須明白,只有穩住企業,才能穩定就業;只有企業渡過眼前難關,才能確保我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完整;只有市場主體穩定,經濟運行和社會大局才能穩定。堅持底線思維、問題導向,硬功夫和真功夫就要用在這裡。

就國際而言,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我國防範疫情輸入壓力不斷加大,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有鑑於此,一方面,我們要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確保糧食、能源、生物和經濟安全;另一方面,還要著眼於全球防疫抗疫形勢的新特點、新變化,主動出擊、從容應對,突出抓好疫情防控領域的國際合作,積極推動世界經濟儘早步入常態化發展軌道,為我國持續推進復工復產和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