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公正嚴明不卑不亢,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做人公正嚴明不卑不亢,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人只要生存在這世界上,就不可避免與人打交道,作為一個普通人,與別人的關係儘可以以個人的好惡來定論。你對我好,我便對你好,你對我不好,我便對你不好,或者避而遠之,最不老死不想往來,但是,假如你是一個處在領導地位的人,地位不同,看人的角度也會不同,那對待他人的態度就要發生改變了,如果你還以個人意氣用事,非得壞了大事不可。

曹彬,字國華,河北真定靈壽人,出生於後唐長興二年(公元931年),比趙匡胤小四歲。後周郭威時,曹彬的姐姐為皇妃,因而貴為後親國戚。

後周世宗時,曹彬任供奉官司,掌管世宗皇帝柴榮的飲食茶酒之用。當時趙匡胤為後周大將,喜歡喝酒,便常去曹彬那裡要酒喝,而且常能得到,後來才知道他所要的那些酒,全是曹彬自己花錢去街市上買來的。後來趙匡胤知道真想後,去問曹彬:“我正是因為你掌管飲食茶酒,所以才向你會討酒喝,你怎麼去街市上自己沽酒給我呢?”曹彬說:“我掌管的是官司酒,怎麼能私自動用呢。”

對於這件事,對趙匡胤印象深刻,登基以一,在與臣僚說起後周世宗的舊臣時,趙匡胤感觸頗深地稱讚曹彬道:“不敢負其主,獨尊彬耳。”

曹彬的行為,正如《詩經》所曰:“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曹彬作為一個小小的供奉官司,就能敬奉職位,以官司酒不能私用,寧可掏錢到街市去買,一邊為公,一邊為仁義,正直如此,正可謂神聽說到他的品格操行,也會給予他很大的福氣。等到趙匡胤的稱讚,後來又為趙匡胤所倚重,曹彬果然有福氣。

曹彬為人不諂諛,不趨炎附勢。在後周時,趙匡胤出任禁軍統帥,後周的官員紛紛以結交趙匡胤為榮,於是府門前車水馬龍,總是熱門非凡。

因為後周世宗皇帝柴榮是郭威的外甥,他當了皇帝,與曹彬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此時的曹彬也就失去了後親國戚的地位。

做人公正嚴明不卑不亢,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趙匡胤十分讚賞曹彬,從內心裡想結交這位正直的朝中內奉官,然而曹彬卻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對朝中官司員大都去討好趙匡胤的事兒,冷眼旁觀,更不因趙匡胤對他欣賞就去趨炎附勢。趙匡胤升任禁軍統帥後,曹彬與他的交往反而少了起來,沒有公事,決不進他的府門。對他舉行的邀請宴會,也絕少參加。

趙匡胤對此有所不解,但依然讚賞他的人口。他即皇位後,任命曹彬為省使(外交官)

一次,趙匡胤與曹彬談話,聊起了以前的往事,問:“我在周為將時,朝中的官員,我最想結交的就是你,你為何要故意疏遠我呢?”曹彬找了個藉口,回答說:“臣為周室近親,復恭內職,靖恭守位,猶恐獲過,怎麼敢隨便交結人呢?”

趙匡胤笑道:“世宗即位以後,你還算什麼周室近親呢?”曹彬聽後神色淡定的說道貌岸然:”雖不是周室近親,但同在一朝奉職,何用交結?“曹彬回答的很耿直,意思是秉公辦事,心不挾私,何必一定要互相交結呢,仍然是一副正氣,並不因趙匡胤已是皇上而有半點奴顏卑膝之態。

莊子曾經說過:“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謅其君。”可以說,曹彬就是這樣的人。有道是趨炎附勢,人之通病。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為勢所趨者到處可見,但在曹彬身上卻沒有一點勢利之氣,這該是何待寶貴。

做人公正嚴明不卑不亢,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而從另一角度講,趙匡胤不以個人好惡來看人,用人的做法更是值得人稱道。任何人對於不合已意的對象總是會不由得態度冷淡,甚至希望對方最好從自己的眼前消失,常會在無意間吐露出希望對方不再出現的信息。領導者必須警覺自己的心態,每當想給某人巾上不好的標籤時,都應該三思而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