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高熱、全身疼痛 常德石門一農婦患上奇怪“布病”"

原標題:反覆高熱、全身疼痛,石門一農婦患上奇怪“布病”

發熱、多汗、肌肉和關節疼痛、全身乏力......近日,一名50歲女性患者因上述症狀前往我院就診,在排除了新冠肺炎診斷後,收至呼吸內科三十三病區住院治療。

入院後完善胸部CT、相關實驗室檢查後仍未找到發熱病因,給予經驗性抗病毒等治療後體溫無下降趨勢,仍反覆高熱、全身肌肉疼痛。持續的高熱導致病人情緒焦躁不安。

科主任唐純金主任醫師與主管醫師生反覆多次仔細詢問病史,不放過任何有價值的線索。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問到病人最近是否勞累過度時,患者訴在家餵養數六十隻多羊,她沒日沒夜忙了好幾天,進一步追問,近期家中有數只母羊流產!

這一重要信息讓呼吸內科醫生迅速想到了一種簡稱“布病”的疾病,即“布魯氏菌病”,多發生在牧區。我院從未接診過這樣的病例。

在科室疑難病例討論會上,唐純金主任認為:雖然未見過本土病歷,但是仍然要做排查。果然,檢驗科上報了患者血培養結果提示革蘭氏陰性菌,可疑布魯氏菌。結合患者病史及症狀,更加確定了患者發熱的病因,即是布魯氏菌病。

明確了診斷,新的治療方案立即執行。目前,在規範治療下,患者症狀明顯緩解。

“布病”是一種什麼病?會不會傳染?能不能治好?哪些人容易得這種病?

我們一起來看看醫生的權威解答。

什麼是布魯氏菌病?

布魯氏菌病(簡稱布病)又稱馬耳他熱、地中海熱、波浪熱,俗稱蔫吧病、懶漢病、羊病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

布魯氏菌病有哪些臨床症狀?

動物感染布病後,潛伏期約14天到180天。懷孕母畜容易流產,引發子宮內膜炎。患病公畜常出現睪丸炎、附睪炎和關節炎等症狀,影響生育,甚至能傳染給同群母畜。

布魯氏菌病通過什麼傳播?

帶菌母畜生產時,排出的胎兒、羊水、胎衣是最危險的傳染源。人可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病死動物、病菌汙染物、流產物或食入生鮮乳等病畜產品而感染,也可以通過吸入汙染的氣溶膠而感染。

感染布病的懷孕牛羊,其流產物或者仔畜攜帶有大量布魯氏菌,這些細菌就可以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甚至健康皮膚進入體內感染人。

市場上常常有商販牽著牛羊現擠現賣奶製品,若這隻牛羊患有布病,喝之前奶製品又沒有充分煮沸消毒,也容易把細菌喝到肚子裡,而感染布病。

哪些人容易感染?

易感人群:布病感染者主要是牛羊飼養人員、屠宰加工人員、獸醫和檢疫員等職業人群,這些人的感染概率最高。隨著消費模式、生活方式的改變,普通人群的感染風險有增加趨勢。

怎樣去防範與控制布病呢?

一要做好家畜的檢疫檢測。購買家畜必須經過檢疫,確保家畜沒有布病。引種、補欄、販運、屠宰或利用牛羊進行實驗研究時,首先看這批牛羊有無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出具的檢疫證明。

二要養成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做好自我衛生防護。生活中接觸牛羊等家畜的人員,日常工作要穿好工作服,帶好口罩和手套,收工時將手洗淨。

參觀訪問、旅遊觀光人員,務必遵守養殖場所的防疫制度,不要隨便近距離、親密接觸牛羊。接觸後,要採取洗手、換洗衣物等衛生措施。

牛羊奶一定要煮沸後再喝。生熟案板要分開,羊肉煮熟、烤熟後再吃。對那些未經檢疫或來路不明的牛羊肉、病死畜的肉,必須堅決做到不買、不吃、不接觸,更不能賣給別人。

告廣大居民朋友:當出現布病疑似症狀,應儘快去醫院檢查。一旦確診感染布病,需遵循“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切不可拖成慢性病,否則後果很嚴重。特別提醒石門縣養羊養牛的農戶們警惕!

(石門縣人民醫院 文字:尹洪章(呼吸內科33病區))

來源:騰訊大湘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