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 诸德之中,唯有琴德最尚


但当时的他确实很不如意,曾经也是朝廷大员,只因参加“永贞革新”,企图使得藩镇割据状态下唐王朝重新强大起来,触犯很多人的利益。

古琴 | 诸德之中,唯有琴德最尚


被政敌攻击,贬为一个县中的小官,县令很势力,看着刘禹锡不受重用,就百般刁难,给他住的房子,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陋室”。刘禹锡有感而发,愤然写下这篇流传千古的《陋室铭》。


房子简陋又能如何?只要住的人高雅,那么陋室也显得有内涵。刘禹锡借“仙”、“龙”自喻,表明自己的德操,向诸葛亮、杨子云这两位大家靠拢,表明自己的志向。

古琴 | 诸德之中,唯有琴德最尚


但这其中有一句话比较费解“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代表的是弦类的乐器和管类的乐器,像琴、琵琶、笛子、箫等等都属于这一类乐器,因为包括得种类太多,后来直接泛指乐器。


“无丝竹之乱耳”很好理解,在陋室之中,在这个不被待见的地方,想要听一听演奏那是很难的,不过这也正好清静清静。可前面又说“可以调素琴”,那就是可以弹一弹琴了,难道琴不是“丝竹”吗?不是乐器吗?

古琴 | 诸德之中,唯有琴德最尚


琴之为器,可以教化万民,沟通天地。诸德之中,唯有琴德最尚。在过往的漫长岁月,琴虽然是乐器,是丝竹,但人们一直不以普通的乐器来看待。


醉于声色,皇帝会被大臣谏言淹没,听琴抚曲,没有哪一个大臣会没事去劝谏皇帝,顶多是歌颂恭维一下。因为琴是圣德之音,中正平和,清微淡远,听琴抚琴,是效仿圣人的做法,是所有有识之士共同遵守的“礼乐”。


古琴 | 诸德之中,唯有琴德最尚


君子无故不撤琴瑟;君子当左手持书,右手弹琴。琴在世人眼中,已经脱离了乐器的范畴,成为修身养性的器物,成为陶冶情操的器物,成为审读内心的器物,不可再与普通的“丝竹”混为一谈。


听丝竹,那是淫靡之音,高尚的人不应该这样,理应禁止;听琴,这是君子应当有的作风,值得提倡。所以历史上有很多君王都以远离动听的丝竹为标榜,显示自己的向上的决心。

古琴 | 诸德之中,唯有琴德最尚


刘禹锡居住在如此的“陋室”当中,依然保持自我,谈笑的只有鸿儒,娱乐的只有调素琴和阅金经。他的志向不可谓不远,他的品节不可谓不高。因为有琴相伴,所以他不会显得无助,琴中自有他想要的平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