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與棕熊——千年修得共枕眠(下)

感謝您的繼續閱讀,喜歡請關注我!


上半部說了棕熊與俄羅斯人的歷史淵源,下半部分主要講俄羅斯熊的文化及大概現狀。

你是我心中的一首歌

就像中國的"龍"一樣,俄羅斯文化中熊的形象也是無處不在。

比如俄語中隊熊的單詞是由"蜂蜜"和 "吃"兩個詞組成的,發音很牛----梅德韋傑,已經成為了一種姓氏(按中國習慣,俄國總理乃是姓"熊");而幾百年來,俄羅斯數不清的小孩子都曾被叫作"沙米",這也是他們對熊的一種愛稱。

俄羅斯人與棕熊——千年修得共枕眠(下)

普通小女孩與俄羅斯小女孩

不僅如此,熊還是俄羅斯童話裡唯一 "有名有姓"的動物:米哈伊爾﹒伊凡內奇﹒拓普特金,正宗的俄羅斯全名----中國的龍都沒這種待遇。

在一兩千年的東斯拉夫人文明史中,無論是民間故事、童話作品還是嚴肅的文學作品(比如普希金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熊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聰明、善良、誠懇的形象;即便有缺點,也頂多是"憨痴",俄羅斯人從來不會把兇殘、野蠻這些帽子蓋到熊的頭上----儘管熊肯定沒少吃人。

俄羅斯人與棕熊——千年修得共枕眠(下)

鑽入水下的熊

在俄羅斯人看來,熊的忠厚、老實、善良、冷靜、行動緩慢,這不正是自己民族的特點嗎?所以今天"熊"已經不是對於俄羅斯的諷刺,頂多只能算一種揶揄;俄羅斯人自己更是以熊為驕傲,自稱"熊的傳人"。

這個叫"沙米"的"美食家"已經上升到整個俄羅斯民族圖騰的地位了。

比較重大的活動比如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的吉祥物。2006--2007中文化俄交流年的吉祥物等等,至於生活中,更加比比皆是了。


俄羅斯人與棕熊——千年修得共枕眠(下)

2006-2007“中俄國家年”吉祥物(咱們這熊貓形象實在......)

話又說回來----

俄羅斯棕熊真不敢吃俄羅斯人嗎?

這麼說的話就有點太不拿熊當猛獸了,連老虎都不敢輕易招惹的傢伙,難道還真的怕你這沒牙沒爪,渾身一碰就破皮的人不成?

@冷冷的眼想,這只不過是熊太愛吃了,一個真正的吃貨,信條必然是:凡事以吃為第一要義,只要有好吃的,一切好商量。這是一種高超的生存技巧有沒有?

而且同床共枕了幾千年,俄羅斯人早把棕熊的脾氣性格摸了個門清,他們知道這傢伙不比獅子老虎脾氣爆,只要讓它吃飽,它對人肉是一點興趣也沒有;相反為了以後還有得吃,拉下臉來逗人玩玩也完全算不上喪失名節。

俄羅斯人與棕熊——千年修得共枕眠(下)

美國也有人養棕熊

加之隨著經濟的發展,吃飽飯的人越來越多,養個阿貓阿狗什麼的顯然與年輕俄羅斯人的氣質不相稱,搞個兩米多的大傢伙在身邊才叫拉風,所以今天在俄羅斯除了某些農場主撿到孤兒熊會留下來養之外,更多的年輕人開始加入在家養熊的行列。

這才有了我們所看到的棕熊在俄羅斯各種受欺負、各種對主人獻愛心的段子。但是你要是真餓它幾天的話,它們轉身把主人當成食物根本不需要越過多大的心理障礙。

這就像老外熱衷的各種極限運動,平安無事的前提是做好萬全的準備,因為一旦犯錯,基本上就不會有第二次機會了。

俄羅斯人與棕熊——千年修得共枕眠(下)

俄羅斯獵人謝爾蓋,2014年救了這隻小熊,4年後反被它在家中吃掉

雖然一兩千年的時間也足夠把熊馴/化成家畜,但由於這貨除了給有錢人當寵/物和去馬戲團表演,基本上也沒其他用途了,所以一直也沒聽說過俄羅斯有專門馴/養/繁/殖/棕熊的機構。很有可能是歷史上俄羅斯人反覆地抓/小----養/大----放/生,這樣的循環導致的棕熊的自我馴/化,跟當地人產生越來越多的親近感。

不過以後應該看不到這麼多有關俄羅斯人“盤”熊以及其他兇猛動物的段子了;因為有鑑於危險寵物傷人案不時發生,2019年7月俄"熊"總理已經簽署了一項法令,宣佈從2020年1月1日起禁止民眾在家飼養/熊、老虎、獅子、猞猁等大型食肉動物、鱷魚、食肉龜、科莫多巨蜥、鬃獅蜥和其他爬行動物以及眼鏡蛇、蠍子、狼蛛等有毒生物作為寵/物----看到這個名單也真的是無語了。

不過有一點得承認:俄羅斯人確實比我們生猛,這還真值得我們學習一下,不是嗎?

我是@冷冷的眼,喜歡的話請點贊、轉發、關注我吧!

如果您沒有看過上半部分,請點擊這裡:

俄羅斯人與棕熊——千年修得共枕眠(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