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對手相比,青島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挑戰與短板

留言功能已開啟,濤君期待與您交流

發展工業互聯網,青島有基礎、有優勢。

但有基礎、有優勢的並不只有青島,青島在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道路上,還面對眾多實力強勁的對手,比如上海、杭州、深圳、廣州、濟南、無錫等;如果放眼世界,全球科技高地硅谷也在向著工業互聯網“磨刀霍霍”。

與對手相比,青島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挑戰與短板

作為引領下一個時代發展的生產關係變革,工業互聯網的價值足夠大,大到它完全可以像消費互聯網一樣,支撐起北京、深圳、杭州、成都等多個城市的騰飛。但發展機遇是爭出來、幹出來的,基礎再好、優勢再大,工業互聯網也不會自己開花結果,在歷史機遇期的動作慢了、道路錯了,所有基礎和優勢都會煙消雲散。

因此青島發展工業互聯網,立足基礎和優勢,應該信心滿滿;但面對眾多競爭對手,如何在工業互聯網的機遇中打造起青島高地、如何讓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真正落地青島,需要揚長,也需要補短。

因此,在系統總結青島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優勢、舉措之後,與競爭對手來一個橫向比較,在更大的座標系上看看青島到底還需要補哪些課,更有利於青島找準改革攻堅方向。

1 互聯網、新技術仍顯弱勢

工業互聯網更加側重於工業,但也離不開互聯網。

發展工業互聯網,需要以互聯網思維重新審視組織工業生產全流程,需要5G、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的底層支持,這些恰好是在過去20年裡,青島“錯過”的領域。

這方面可能是青島與競爭對手相比,差距最大之處。

與對手相比,青島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挑戰與短板

由於“錯過”,青島至今沒能在上述領域建立起自己的人才隊伍、產業體系,即便是在山東這個互聯網、新技術不算髮達的省份內部相比,青島與濟南的差距也十分明顯。據統計,2018年濟南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已經突破3000億元;而根據2018年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該年青島規模以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營業收入為306.8億元。

雖然青島擁有海爾卡奧斯平臺,但濟南也有浪潮雲In-Cloud平臺,而且濟南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數據佔據全省的半壁江山,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獲評全省唯一支持的支柱產業集群,大數據應用等8個產業集群入圍全省首批現代優勢產業集群,數量居全省首位。與之相比,青島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領域的人才積累、企業數量、產業結構上都要弱於濟南。

與對手相比,青島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挑戰與短板

浪潮雲In-Cloud平臺官網截圖

如果把參照對象放到全國,青島需要補的課就更多了。

擁有阿里巴巴的杭州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當之無愧的“高地城市”,根據2019年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2019年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企業100強榜單》,杭州以電商企業總市值31660.75億元居首,青島企業無一上榜。從部分招聘網站的一個側面數據,可以看到青島與杭州的差距:2019年4月,杭州招收程序員18816人,平均工資14673元,工資中位數12500元;同期,青島招收程序員4420人,平均工資9197元,工資中位數7500元。

至於北京、深圳、廣州等互聯網、新興技術全都比較發達的城市,青島與之相比差距更大。例如,廣州已經雲集了華為雲、阿里雲、騰訊雲、微軟雲等國內外主流雲計算開發平臺,先後引進了樹根互聯、航天雲網等近20家各類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了中設智控、機智雲、裕申、中和、中船互聯等多家本土工業互聯網平臺。深圳的高新技術企業已經超過1.7萬家,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63萬億元,高居全國首位;華為、騰訊等能夠為工業互聯網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的“巨頭”企業均為深圳本土企業。

與對手相比,青島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挑戰與短板

事實上青島藉助的許多“外力”,就來自於深圳,借力本身也是在正視差距之後做出的選擇——因為幾乎完整錯過了過去20年互聯網經濟浪潮,青島現有產業生態幾乎不可能“內生”出相關行業、企業,靠外來“種子”改善本土生態,是當下的最優解。

發展工業互聯網,相關的技術、人才、產業,青島缺少內力,現在正在藉助外力,但歸根結底,還是要讓外力盡快轉化為內力

,不然就是在拿百米衝刺的狀態跑馬拉松,即便在最初100米大幅領先,對於全馬42公里的總長度來說也意義甚微,這值得青島格外注意。

2 應用還要再加快、再深化

要儘快看見成果

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最終目的是賦能百業,讓社會生產在工業互聯網的幫助下提質增效,因此需要讓工業互聯網的技術、平臺,儘快與機電、裝備、汽車、化工、食品、家電等各行各業的企業融合起來,在實際的使用場景和生產流程中發揮作用。

在之前的文章中,濤君已經詳細列舉了青島工業體系完備等方面的融合優勢,也公佈了青島市工信局選出來的100個融合案例,這方面青島確實力度很大、優勢突出、走在前列,但競爭對手們的步伐也一點都不慢。

與對手相比,青島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挑戰與短板

在工業互聯網的應用上,許多城市都在探索,而且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濤君不選北京、上海、深圳等與青島有“代差”的城市比較,而是選擇一個同樣立足於工業、同樣佈局工業互聯網的“同重量級”城市作為參照對象——無錫。

無錫給自己的標籤是中國首個“物聯網之城”,而物聯網就相當於工業互聯網的“光纖”,目前許多有關工業互聯網的實踐與佈局,實際上與物聯網高度重合。在現階段,物聯網領域的實踐,基本也可以看作是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實踐。

同樣作為工業城市,無錫近年來在工業互聯網上的探索腳步絲毫不慢。2019年上半年數據顯示,無錫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傳感網創新示範區,已經聚集了超過2000家相關企業,承接的物聯網工程遍佈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700多座城市;物聯網及相關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幅超過20%,2018年產業營業收入超過2600億元。根據2018年9月數據,無錫累計實施物聯網應用示範項目300多個,其中國家級重大應用示範工程21個,包括全球首個城市級車聯網應用項目。目前,無錫已經建成了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國家智能交通綜合測試基地、國家物聯網感知裝備產業計算測試中心、國家醫療健康物聯網產品測評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58個。

在研發方面,截至2018年9月,無錫牽頭或參與制定物聯網國際標準11項、國家標準41項,包括有“物聯網憲法”之稱的體系架構標準,醫療物聯網無錫研究院包攬了國標委立項的11個醫療健康物聯網標準。而且無錫還打造了3個各有側重又相互依託的物聯網小鎮——鴻山小鎮主攻物聯網技術研發,專注於產品打造和應用研發;慧海灣小鎮集中於各種各樣的傳感器製造和技術突破;雪浪小鎮打造思想策源地、資本新天地,為傳統制造業提供物聯網新跑道。

無錫並不是北上廣深那種與青島隔著“段位”的城市,青島具備的工業優勢無錫也同樣具備,因此青島的許多優勢不是唯一的,也是面臨競爭的,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當下的無錫比當下的青島佔優的地方,就在於成果更多、實打實的實踐更多,也就是更能“看得見摸得著”。

與對手相比,青島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挑戰與短板

對於無錫與青島這種沒能誕生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頭部領軍企業的城市來說,並不具備攻關工業互聯網領域底層技術研發的實力和條件,這些工作正在由華為、阿里、商湯科技等“巨頭”承擔。而青島負責的部分,就是把它們的解決方案整合到實際的工業生產中去。以手機生產舉例,華為、阿里相當於高通、索尼、京東方,提供芯片、攝像頭模組、屏幕等供應鏈技術,而青島的角色相當於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將這些技術整合為具備市場競爭力的手機產品。

因此青島提出向工業互聯網開放全部應用場景是非常精準的“對症下藥”,而且也確實開放了許多應用場景。但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像無錫一樣的城市,它們的許多場景已經開放了、已經結果了,青島開放全部應用場景的步伐要更快。

3 施工目標要再細化倒逼

政策落實要簡單明瞭

《青島市工業互聯網三年攻堅實施方案(2020-2022年)》已經出臺,濤君將之發佈在了“回瀾聽濤”公眾號上,青島的目標、實現路徑完整寫在了方案上。

基本上所有中國城市在發展歷程中,都會出臺各種各樣的三年規劃、五年規劃,有的執行下來了,有的“無疾而終”了。對於“無疾而終”的那些規劃為什麼“無疾而終”,似乎也不難理解。三年之後、五年之後,說不定領導都換了、責任人都換了,這個規劃也早被人忘了。

但是工業互聯網這個機遇對青島來說太重要了,這份作為青島作戰“總綱領”的三年攻堅方案必須貫徹始終,因此就不能只盯著2022年的目標是什麼,更得把目標分解細化成2020年底、2021年上半年、2021年下半年、2022年上半年、2022年底的目標分別是什麼,逐個考查、倒排工期,以更加細化的目標去倒逼考核相關部門,到了什麼時間就得辦妥什麼事,而不是三年以後算總賬。細化倒逼之下,才能讓相關部門“想忘也忘不掉”。

與對手相比,青島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挑戰與短板

工業互聯網作為新生事物,在探索實踐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新情況、新問題,這就需要青島的關鍵少數們思想再開放一點、積極性更高一點,把各種協調工作、溝通工作提前做好,把複雜的工作在“後臺”全部完成,讓政策在落實上簡單明瞭,這樣才能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保駕護航

例如,工業互聯網領域的許多優惠政策、平臺建設,可能是跨部門、跨區市的,涉及到人員、資金、資源的調配,這當中的協調工作一定是極其複雜的。但無論這些協調工作再怎麼複雜,它也必須只能是“後臺”的複雜,當它面對最終的用戶——企業時,必須是一個“極簡”的窗口或界面。比如企業來申請一筆扶持資金,如果符合相關標準,那麼就算這筆錢涉及的部門再多、再複雜,也是“關鍵少數”們自己去做工作協調,企業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交賬號、拿錢;如果在規定時限內沒拿到錢,那就是“關鍵少數”的無能、那就是政策不兌現的“欺詐”,必須嚴厲追責

此外,青島幹部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競爭對手”,是深圳幹部、北京幹部、杭州幹部、上海乾部……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的素質和能力,是在全國營商環境的大座標系裡來考察的,

工業互聯網的攻堅,也是青島幹部能力素質的攻堅。

與對手相比,青島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挑戰與短板

尤其是青島因為錯過了互聯網風口,所以相關的產業實踐相對較少,由此帶來的後果之一就是青島人、青島幹部對於互聯網思維在本質上還是相對陌生,有時難免在紛繁複雜、眼花繚亂的宏大敘事和漂亮PPT中迷失方向。

在濤君看來,把工作交給軟件、把數據上傳雲端不叫互聯網思維,通過軟件程序重塑工作流程也不叫互聯網思維;並不是把社區業務、涉企業務都搬到微信、客戶端、網站上,就叫開放了政務場景了;並不是企業引進自動化生產線、生產設備旁邊放上電腦就叫工業互聯網了。

這些本質上都是把人的工作交給機器來乾的“自動化”思維。目前青島部分實踐雖然掛上了許多高大上的名號,但本質上還是浮於表面的淺嘗輒止。

互聯網思維是一種生態思維、一種大局思維,而許多青島人、青島幹部習慣於點對點、事對事的思維模式,缺乏將點連成面、將個例連成生態的互聯網思維。只有從生態層面去謀劃佈局,去尋找互聯網與產業的結合點,才是真正的用互聯網思維思考問題。

例如在政務服務方面,單純業務和數據的上網是假的互聯網思維,考慮怎麼用互聯網技術手段實現“頂格協調”才是真的互聯網思維。事實上許多人對“頂格協調”的疑問就在於,書記和市長哪有那麼多時間去協調那麼多事?互聯網思維就是,考慮用什麼程序、算法、軟件,打通所有部門、區市的信息數據隔閡,建立問題意見的智能收集分類數據庫,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快速總結共性問題、多發問題、堵點問題,把這些問題上交給負責的“一把手”來進行“頂格協調”,這種信息由下及上直達、決策由上及下砸實的體系,才是真正開放了政務服務場景。

發展工業互聯網,更加急需青島幹部儘快培養起這種舉一反三、連點成面的互聯網思維,從生態層面去謀篇佈局、狠抓落實,真正讓政策養分滋養到工業互聯網“熱帶雨林”中,而不是零散分佈在幾棵樹下。

與對手相比,青島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挑戰與短板

發揮優勢,也不避諱短板,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征程才剛剛起步,一定會有困難、可能會有挫折,這是青島城市發展史上的又一次創業,而創業從來都不是輕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