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辭之後做自媒體,發現幹這行跟做明星有點像

為什麼說做自媒體跟做明星有點像?

兩者都需要通過營銷自己來贏得在人群中的影響力。不過,自媒體人和明星交給公眾評判的東西不一樣:一個拼綜合實力,一個拼內容。

不管是明星還是自媒體人,最重要的是實力。有次跟一個同行聊天,他提到自己在很多平臺都有撒網發文,但效果並不理想,沒有多少真正的粉絲關注,不能做大,形成良性循環。這時,我突然想到韓國明星寶兒曾說過的一句話:

人氣是泡沫,實力就是托起泡沫的水,泡沫稍縱即逝,但水不會。

這句話對明星來說很適用,我覺得也特別適合自媒體人用來自勉。

裸辭之後做自媒體,發現幹這行跟做明星有點像

易烊千璽

我覺得做一個優秀的自媒體人比做一個普通明星容易多了。明星綜合實力要求非常高,同時,還需要接受來自公眾幾乎全方位無死角的鏡頭考驗和目光審視;而自媒體人需要給出的就是內容,藉助文字、圖片、視頻等等傳達出有理、有用或者有趣的內容,讓受眾覺得「有所得」。世界是公平的,你想要獲得人們的目光,你就需要先展現出自己的實力與魅力,讓人覺得「值」。

堅持、積澱,讓實力引發影響力的質變。沒有任何人能一步登天,當你看到那些人在你面前閃閃發光的時候,你不會知道他曾經在哪個陰溝旮旯裡獨自默默掙扎,經歷過怎樣的傷痛,面對過多麼不堪入耳的譏諷。面對萬千紛擾,依舊不忘初心,堅持,積澱,當各方面實力達到一定水平之後,牢牢抓住機遇,量變轉為質變,最終突破原有的封閉圈,也就是「出圈」,在更多的人面前大放異彩。這所謂的成功之後,曾經的傷痛才會變成你的勳章、你與眾不同的標識,否則,他們就只是你自己身心上的一道疤痕而已。

裸辭之後做自媒體,發現幹這行跟做明星有點像

魏無羨和藍忘機

我們努力看世界,也是為了被世界看到。

我們需要選擇合適的平臺讓自己的實力被看見。辭職之前,部門領導跟我有過一次關於自媒體的交流,他說的一個觀點一下子點醒了我:微信像是在客廳講話,微博、今日頭條、簡書、知乎這些開放性平臺如同在廣場上講話,影響力自然不同。當你有了足夠的實力,如果只是封閉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裡展示成果,那就無法被更多人看到,影響力會大打折扣。根據自己的定位,選擇合適的平臺,定點突破,專心深耕,這會成為你擴大影響力的臨門一腳。

把所有自己當下能做的都拼盡全力去做好,剩下的就交給老天爺吧。時間會給你的努力付出一個滿意的答案。天道酬勤,希望你終有一天被看見。

本文作者「鹽大蝦」 爭做一個有才華有溫度的肌肉女。

個人原創公眾號「歷史心跳」 忠實記錄歷史長河中值得被記錄的人和事。期待你的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