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有境界 人格有力量——關於許遐齡和他的書法藝術

書法有境界 人格有力量——關於許遐齡和他的書法藝術


中辦機關幹部,學習書法幾十年。我們叫他許大哥。他從警衛部隊轉業到中辦機關做老幹部服務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受到了老領導和老同志們的肯定與稱讚。今天清晨,許遐齡自駕車出去,他要去通州運河附近的村裡送福字去。原來,北京市道教協會道家書畫藝術委員會節前組織部分書畫委員到通州區於家務回族鄉崔各莊村送文化、寫春聯,許大哥便是其中的一員。一切都是自理,自己攜帶毛筆和印章,要求當天9時45分就要到達於家務回族鄉崔各莊村村委會,現場給鄉親們寫書法送福字兒。中午飯是在區政協食堂吃的盒飯。這就是奉獻,這就是付出,他無怨無悔,用他的話說,這是來村裡接地氣了。

書法有境界 人格有力量——關於許遐齡和他的書法藝術


平時,許大哥就是喜歡閒適與恬淡的生活,特別喜歡鄉村田野上的一切景緻。許遐齡,看上去不像官,也不像書法家。然而,他的書法的確寫出了獨一無二的風采與神韻。但是,他還特別低調與謙虛,從來不張揚。就拿書法來說吧,我如果不是在科技部一位領導那裡的牆上看到,他從不會告訴我的。幾天前,他去看望原江青的秘書楊銀祿先生,路過我開會的內參編輯部和輿情與大數據國家實驗室附近,順便來看望了我,這個著實讓我十分感動。許大哥自己開車那麼遠來我這裡,我們之間談了一些事情。江青的原秘書楊銀祿都這麼老了,而且早就離退休了,許大哥還是一如既往地看望一個沒權沒勢的老人,足以讓我對他仰視與膜拜。他是屬於那種精神境界型的人物。前幾次我們聊天時候,他流露過生活裡吃穿夠用就行,人要追求更多的精神層面的事。

書法有境界 人格有力量——關於許遐齡和他的書法藝術


我對他說,你的書法如此有境界,這就是文化與人格的力量在支撐著。談到了王羲之的書法,他說自己師二王。後來我也發現,他作品裡也有晉韻之風。許大哥基本認可我的現場分析與判斷。我說了,當年王羲之為了練習書法,買了鵝來觀察,許大哥不會也買鵝來觀察練習書法吧,他笑著說京城哪裡允許養鵝呢!大家開心地樂了。熟悉他的朋友說,他家裡陳設簡單,著作特多卻很豐富,除《蘭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謝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時晴帖》《樂毅論》《黃庭經》等,徐大哥都學習與研究。我讀了王羲之一些書法帖子,看到了眼前拍攝的許大哥的書法作品,我在想難道歷史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麼。許大哥的書法主要特點是這樣的,平和之中流露自然神韻,筆勢委婉之中賦予含蓄平緩,遒美健秀之中略顯內斂與舒緩。這就使我想起了後人對王羲之書法的評價:“飄若遊雲,矯似驚龍”,王羲之的書法是極美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以它特有的魅力對於許大哥的價值觀與藝術思想,世界觀與藝術風格,人生觀與藝術趣味……等等,影響很深刻,使他的書法有了魏晉風骨與神韻及靈性之美。再加上退休後的許大哥平時學習與研究佛道,道法自然,隨性隨緣,所以,許大哥的書法裡還透出有一種特別的道性和佛性。我在科技部朋友那裡看到了許遐齡大哥的五六幅書法後,用微信傳去了這樣的評價:“流變裡的灑脫,二王裡的米芾,一個大我藏在一筆一劃裡,藏拙示弱,真是漢風古韻通神靈啊。其實,你的這書法就是人格魅力的展示。我是一口氣欣賞下來的。謝謝大哥!”而許遐齡大哥回覆的特別謙虛:“謝謝楊賢弟賞識!但愚兄實不敢當,只是喜歡而已!”

書法有境界 人格有力量——關於許遐齡和他的書法藝術


水底為王,海納百川。看看許遐齡大哥書法藝術與他的人品完全一致。於是,我又給許大哥微信回覆:“大哥你是那麼低調,水低為王。你是隱居在大鬧市裡的大隱者,心靜如般若心經,內心世界寧靜如水,心靈心境如佛如道,沒有在山頂見過日出的人,不可能有如此深厚的書法功夫與藝術境界。我理解你。我首先必須向你學習,先做人,再研究內涵,補充我的文化底蘊,哲學思維注入,之後我再下筆寫你。學習,致敬……”不少的業內專家指出,品味許遐齡大哥的書法如同品嚐陳年醇醪,為之沉醉,又如同品味百花馨香,暗香浮動。觀之則如墨蝶蹁躚,疏影橫斜。書法至此有詩有畫的境界,殊為難得。許遐齡的行書境界,還給人一種遠取晉韻的風格。那種淡雅秀潤、精熟婉和以及流暢鋒利無不是流水曲觴、茂林修竹般的超然意境。有了這種意境,還遑論什麼紅塵名利?淡泊明靜,筆墨寫真,其實就是靈魂的寫照。不少的業內以及文化界人士這樣評價許遐齡的這個人以及他的書法。

書法有境界 人格有力量——關於許遐齡和他的書法藝術


許遐齡,1954年6月生,現居北京市西城區。本科學歷,現為國家民政部慈善中國書畫院副院長,北京京華藍天書畫院院士。受家父影響,自幼喜愛書法。50多年堅持不斷。楷書以歐體為主,兼顧褚遂良;行書以二王為主。多次受邀或入選參加中辦和中直機關以及北京市的書畫展。曾獲得2011年中央機關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書畫作品展優秀獎。書法藝術的至高境界是自然簡元,返璞歸真,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謂的驚世之名或刻意的筆墨雕琢。書法藝術家也應該是這個樣子的,用高水平、高境界的書法作品來說話,而不是單一的論多少萬一平尺來衡量。許遐齡就是這樣清心寡慾、寧靜淡泊,以書為樂,以筆墨為伴,瀟灑豁達的書法藝術家。他從未自詡為書法藝術家,而觀其書法作品,這個書法家的榮譽是和他很相配的,絕沒有商業運作的嫌疑。在書法極其繁榮的今天,書法呈現五花八門,包羅萬象之勢,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各種書法形式,還創新了很多筆墨形式。但在人們的觀念中,傳統的真草篆隸才是真正的書法形式,而其他所謂的創新、玩花樣不過是筆墨遊戲而已。在傳統的書法形式中,行書和草書是流傳最廣泛的一種是書體。我們往往就會依據這種行草的判斷標準來裁定一種書法的品級。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這兩種書體的影響太過深入和廣泛,對於普通的愛好寫字的人來說,以偏帶全反映了人們對書法美學的取向。

書法有境界 人格有力量——關於許遐齡和他的書法藝術


另外,行草給人們在書法觀念上帶來比較成熟的主張,也比較容易評價。這樣也帶來一個問題,就是濫觴的評價讓真正有著高水平的行草書法反而因主流觀念而受到影響。比如,現代人過於追求飄逸流暢甜美,從美學角度上雖然增強了,但在書法內涵上卻喪失了很多重要的元素。由此可知,行草雖然影響最為廣泛,但也需要最正統的繼承發展才能捍衛行草書的書法地位。許遐齡的行草書就是這種繼承傳統的代表書家之一。他的行書,以二王為宗,兼有董其昌筆法,用筆灑脫自然,墨法清新潤朗,字體雋秀靈透,看似好不著力,實則筆力雄健、筆法老辣純熟,字字珠璣,為行書中的上品。在筆法上,他的字體變化豐富而精妙,筆墨的粗細濃淡運用的得心應手,意在筆先,一氣呵成,筆斷意連,牽絲婉轉。特別是八面出鋒的特色,不僅展示了高超的技法,更給人一種淋漓痛快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又伴隨著牽絲的搖曳變化而心旌動搖,欲罷不能。細觀其筆勢,不刻意佈局經營,奔放自如,如雲捲雲舒,巧奪天工之趣。筆墨上,計白當黑、濃淡枯溼、奇正相生、向背映帶無一不精,筆墨的掌控力度和技法的嫻熟讓人讚歎不已。許遐齡的行書,讓人們再次醒悟到書法之道只有精研傳統,以傳統為立身之本,得其書韻,才能創造出富有藝術生命的書法作品。看過非常多的行草書法作品,包括不少名家入室子弟,其行草大多有刻意追求古風的味道,或在行草中融入篆隸,或融入其他創意,以提高觀賞性。但這種刻意追求的藝術呈現出來的美是不自然的,是給人突兀違和的。而許遐齡的行草則不同,他的筆墨中沒有刻意雕琢的用意,其書如清風明月,山泉瀉流,展現出朗潤華滋,溫和如故的自然格調。我在許大哥辦公室裡欣賞他的書法,看他揮毫潑墨寫書法,但是,我並沒有感受到他書法的運筆的自然流暢,我倒是突然想到了佛說的禪是當下,悟道靠的是心悟,寫書法同樣靠心悟。

書法有境界 人格有力量——關於許遐齡和他的書法藝術


《楞嚴經》裡說,得一毛端,遍含十方國土。我突然覺得許大哥這幾尺紙張上寫出的是,佛在當下,道在心中,儒在身上。看上去許大哥的這書法就是儒釋道的集中體現。字裡行間既放得下(釋),又顯仙風道骨(道),每一個字都還立得直(儒)。他的書法藝術整個涵蓋了中華民族儒釋道文化的精髓與華夏文化的自信。日前,許遐齡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和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梅花香自苦寒來。學習書法靠下苦功夫,沒有任何捷徑。初學書法要沉得住氣,把書法技法亂熟於心。到了一定高級階段,書法它還是要與文化結合起來,讓書法藝術與文學等深度結合,這樣,自己的書法才有廣闊的空間和願景。許大哥說,中國文字得以倖存,那是因為每個字都有大量信息儲存在其中,傳承文字與傳承書法都是要傳承民族文化。書法的氣韻與神韻來自於民族文化的能量支撐,中華民族文化之所以沒有消亡,是漢字產生出一門以漢字為基礎的“書法”藝術守護著它,愛護著它,並見證了書法和文字之不可分。試想,一個不認字的或者寫錯字的書法家,嚴格意義上來說,那就是一個殘缺的書法家啊。許大哥說,人生從學文識字開始,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人類學習文化其實都是從識字開始的,一個人如果連字都不認識,那就是缺少文化的,根本談不上書法藝術了。所以,練習書法,提高書法藝術,寫出具備生動氣韻與靈活神韻的書法,必須學習民族傳統文化,做到厚積薄發。在書法家協會專家裡,有人這樣評價許大哥:許遐齡的行書境界,還給人一種遠取晉韻的風格。那種淡雅秀潤、精熟婉和、流暢鋒利無不是流水曲觴、茂林修竹般的超然意境。有了這種意境,還遑論什麼紅塵名利?淡泊明靜,筆墨寫真,其實就是靈魂的寫照。(新華社高級編輯楊兆波 人民日報記者陳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