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市朝陽街道韓李村一家三代勞模將荒山變成金山的故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連雲港市朝陽街道韓李村的李學珍一家三代人,用60多年的時間,將韓李村的荒山變成了綠水青山,也成為了金山銀山。

現年83歲的韓李村居民、原連雲港市廣播電視大學退休教師李正中對李學珍一家的開荒種樹的艱難過程記憶深刻。

李正中:他家是果林世家,家裡有一種傳承,果林傳承。三代勞模解決一個朝陽整個果林業發展的過程。

李家第一代勞模李學珍1951年的時候擔任鄉林業委員兼前進社林業組長,最初就是他帶領社員在花果山北坡開荒種樹。

李正中:朝陽雖然佔守半個雲臺山。但是沒有水果,只有野果,野桃子,棠梨,一些山果。到李學珍第一代勞模,當時在滿山進行嫁接。因為我們朝陽山上是毛桃,長的很小,最大也長不到小雞蛋大,不能吃,很苦很澀。搞那個水蜜桃嫩芽進行嫁接以後。就長出來品質好的水果了。

李學珍帶領社員們漫山遍野找野生的果樹進行嫁接。到了50年代中期,他在紅黑林開墾了40畝荒地,把嫁接後的果樹全部移栽到這個園子裡,這些果樹也成為了朝陽街道的第一代果樹。

李正中:

那時候就有桃、梨、蘋果。他通過嫁接有了這些水果和把一些樹苗貢獻給國家,所以他57年被評為全國林業勞動模範,在北京召開群英會受到毛主席的接見。

據朝陽街道大事志記載,“1955年,韓李村李學珍主動把多年精心培育的120萬株樹苗獻給國家”。

1958年初,年僅53歲的李學珍便因病去世。他的二兒子李正基挑起了朝陽園藝場黨支部書記的擔子,成為改變朝陽所在的花果山北坡面貌生力軍。

李正中:他在他父親的基礎上朝山上開荒栽果樹。當時朝陽那個山上以前是沒有果樹的,全部是石頭。李正基開出一畝荒山,要開出80方石頭。他在石頭山上開了3000畝地。種了一大片果樹。建立了一個叫朝陽園藝場。在他的帶領下,當時朝陽每一個大隊都成立了林業隊。把整個朝陽各個村莊的果林都帶起來了。所以整個朝陽就都是果園了。

1989年,李正基當選為全國林業勞動模範,他也成為了李家的第二代勞模。在此前,李正基先後三次當選省勞模。

李家的第三代勞模叫李傳茂,他是李學珍的孫子,也是李正基大哥家的兒子,他是連雲港市勞動模範。

李正中:李傳茂還有李正基的兩個兒子。一個叫李傳喜,一個叫李傳艾。因為朝陽水果多了,這幾個人就在水果的加工上去動腦筋,所以就成立了好幾個加工廠加工水果罐頭。他這個加工廠就把附加值提高了。一年能生產3萬多噸的罐頭。解決當地800多人就業的問題。這就貢獻很大了,生產的水果出口到世界各地,東南亞、歐美。

李傳茂在2007年成為韓李村黨組織的負責人。作為市勞模,李傳茂近年來的重要工作,是完善保護綠化樹種和鞏固改造沿山的果園。在他的帶領下,韓李村探索推進的“黨組織+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帶動韓李村黃桃產業越做越強,出口量佔全國市場份額的6.5%。

李正中:最近這幾年不光在水果加工上,旅遊產業啊,採摘園啊,各個方面得到一些發展,使整個地方經濟帶來一個好的變化。深加工,通過旅遊開發,通過各個方面,解決了很多人員、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一方經濟發展都起了很大作用。

目前,朝陽街道已成功創建省三星級鄉村旅遊區2個:朝陽韓李鄉村休閒旅遊區、開發區四季如意家庭農場。李傳茂表示,李家三代人的付出,只是朝陽人幾十年艱苦奮鬥的縮影。正是一代人接著一代人的紮實苦幹實幹,從花果山南麓景區登頂的中外遊客,才欣喜地看到北坡上栽滿了果樹,七八月間更能欣賞到“仙桃”(黃桃)綴滿枝頭的景象,由衷地發出“花果山名副其實”的讚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