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碑小記:暮靄中的縣功鎮司川最美

#寶雞頭條#

拓碑小記:暮靄中的縣功鎮司川最美


拓碑小記:暮靄中的司川

文|王亞軍

愈到中年,又更多了些浪蕩性。平白間,又越發添上痞氣,蕩足了山水味道。

那碧波浩瀚的千里青海湖,那風景如畫的雲南麗江,那兼具各種風情的甘肅隴南,那幽秘邈遠堪比華山的西鎮吳山.......讓我久久沉迷其間,不忍離開,打開了我思想的閘門,狂瀾的波濤衝擊著我靈府的海岸,這股力充斥著我的全身上下,攪動著我的思維神經遊蕩在大山大川勝景當中,幾乎夜夜不能壓抑,興奮的不能入眠。

在我所有遊歷這一年半間,心中常常湧起那美好的景物,如同發酵沉澱般,於夜晚浮現出腦海,當日觀看之時,並未體察出它的美好,之於它直觀,帶給我瞬間的衝擊,而全忘了它之於世間其他區別之處,過了許多的日子,及至某日夜半人深處,忽間,大雨滂沱,肆淚橫流,觸及靈魂,才最終明白山水之味於曠久間咂磨,如品茶。山水,於我人生又多了另一層意味,不是到得一兩次,就能知他根的。

還是回到生我育我的故鄉。對於故鄉,我是最有發言權的,也是最難描摹的,近一兩年,日日泡於她懷抱中,最愛母親的,也就最易挑剔母親的,嫌她絲毫的變化,都是眼裡的放大。也曾私下不滿過,沒有南方富裕,沒有北方壯美,可她的質樸天真率直,在我再一次體味中,終於深深懂得了。

拓碑小記:暮靄中的縣功鎮司川最美


從臘冬開始,我們三個放誕,驅車提了拓碑的工具,宣紙、棉錘、軟刷、花灑、毛巾、墨汁、水等,此刻,並不是好季節,饒了雪,放了風,那春花秋月放逐在季節之外,唯有漫天的黃蒿相伴,踩著迷亂的步子,竟走上了一道坡前。小虎山上,翠柏圍裹,染了耳目,老遠就一股香氣陣陣泛來,我們懷疑,走錯了季節,天地是如此的空濛。忽憶起放翁這句: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明知他寫梅,倒覺得用在翠柏身上也很貼切。站在巖頂,無意與他人做比較。

盡日間,從它眼面前過,卻從未仔細領略這石佛洞前的一景一物,真是罪事。而於午後,石虎撲面而來,頓覺凜凜冷意,倦了世俗的眼,帶了心中的喜,把這眠了百年的青石潑了又洗,清掃了一遍,那泛了石的亮,著了歲月的淚斑,點點滴滴,清清楚楚映在我們的眼簾內,這層層洞府下有了歷史的苔痕,一圈一圈放射出冷冷的青光,將我們逼迫的眼前給了無限的生機。

拐過瘦的不忍觸目的司河,蛇嘴上的長蛇村依然艱難地排比著,它的面貌和百年前並無多大變化,只是多了磚瓦水泥,可惜這好好的城牆隨著舊歲月土崩瓦解,留給我們無盡的惋惜。踩著它的身子,我們登上了柳家堡,要不是這一行行土摞著 梯田似的厚土層,打死也不會相信,這裡曾是長蛇縣城的遺址,也更不會想到古戰場,柳家堡兵營屯紮之地,也是縣功鎮明清民國居民避難之所,而述說這段歷史的,恰恰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拓這山頂的半截碑,於瓦礫中,於荒草中,只有迎山的風和路過的明月,三五株柏樹,兩面要倒的關帝廟土牆,一切的一切就要在我們眼面前消失,我們怎能不心痛,撫摸著冰涼的斷碑,遙望著如黛的遠山,彷彿聽到了遠處的哀嚎,其實兩川夾出狹長的地域帶,是半圓的縣功城和金陵水淌出的渭河。我們蹲著,一遍一遍灑清水,將歲月的泥痕在石上清出,棗樹一旁泠泠作響,遠山在夕陽映襯下給了一種莽莽蒼蒼之感,似乎打一個滾兒就到遠山之外。石經抹布一過,板刷磨動,字就一個一個往外蹦,宣紙平展著,歲月的印跡就到了北宋紹聖,吳山縣令丁芾的十首瀟灑吳山縣給了我們契機,從此這段湮沒的歷史時時出現照耀,我們知道了明萬曆年間這裡建堡建廟,從此,煙火不斷。

拓碑小記:暮靄中的縣功鎮司川最美


金陵川八景不一一述來,唯獨這司川紫氣嵐光照,就這嵐光照,只有登臨這柳家堡,才可領略,司川就像一個狹長的口袋,抖動著銀絲綢般的光亮,西陽洞夕陽晚照,不是浪得虛名,這奇妙,無法用語言來描摹。就在這一動手一抬足間,相機的咔咔聲中,夜的身子撲稜著來之前,一幅奇異的景象出現,從身下到山老頭,家家戶戶煙炕洞點起,就像安了一溜溜的路燈,唰的齊齊升起,如樹木,形狀別有趣,遠處近處,交相呼應,似田間牛,山坡羊,巨大的人,成片的雲,來來回回在山間環繞,在川道里盪來盪去;又似潑天的猴,鑽地的鼠,架起蓋滿山間的蓋板,如圖如畫的仙境,婉約那潑墨的妙手丹青。真可謂,這霧如綢如緞,裹披在心間,坐在山頂,怎捨得離開,它們和著這一川的錦繡永久地駐留心頭,慢慢洇染著色......

拓碑小記:暮靄中的縣功鎮司川最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