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導:《揮手自茲去》、《架一座心靈之橋》

《揮手自茲去》

按要求作文。

揮手自茲去,出自李白《送友人》,意思是“揮揮手,從此離開”。粗讀,平淡無奇;細品,意蘊豐厚。《孤獨之旅》中,杜小康戰勝孤獨,走向成熟,告別原來的自己,揮手自茲去;最後一課裡,小弗朗士幡然醒悟,悄然蛻變,遠離過往的生活,揮手自茲去…“揮揮手,從此離開”的,也許是一個人,一個地方,一段時光;“揮揮手,從此離開”時 ,或許有一點無奈,一絲灑脫、一份期待……

請以“揮手自茲去”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實感;②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詩歌除外);③不少於6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⑤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寫作思路】

從字面意思看,“揮手自茲去”意為揮手後從此間離開,因此本題的題眼就在於“揮手”和 “去”,立意方面就可以從“離開”、“分別”角度著手,寫分離和告別。更進一步來看的話,揮手後離去也體現了一種看淡聚散後的豪邁和灑脫,因此也可以從這方面立意著手,寫對離開的灑脫和前程的憧憬。

選材方面。如果寫記敘文,優先推薦的依然是通過具體的事例來傳達情感。從本題來看,最顯而易見的便是寫即將初中畢業進入高中,通過一定的結構安排來串聯一些生活學習中的瑣事,使這些瑣事形成畫面,傳遞感情。當然,如果運用其他材料也能夠表達清楚主旨,更佳。然而能否運用更具體、更有代表性的事例與情節來表達思想就成了區分優秀作文與普通作文的重要標準之一。此外,擅長議論文的學生只要有鮮明論點,能選擇符合主題、主旨的論據進行寫作,也是可以的。

【參考範文】

範文:

揮手自茲去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望著眼前的燈紅酒綠,跟前的繁華著實奪目光彩,炫暈了我的雙眼。終於還是走到這裡了,終於還是到了要選擇的時刻了。可是,在這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我該往哪個方向走?

為了到達這個十字路口,我走了整整15年,這一路走來,路上沾滿了我的淚水和汗水,地上更是印滿了我凌亂的腳印。迷迷茫茫的這些年,每一步,原來都是一種成長啊!

還記得剛上初一的時候,才脫去小學的我稚嫩的面孔,就要面臨青春期對我的考驗。那時候的我,第一次留宿第一次獨立生活,如此的轉變帶給我的是極大的不適應。我時常在宿舍想念自己的爸爸媽媽,學校的電話亭每天的排隊大軍總會有我的身影,一旦抓起電話一聽到爸媽的聲音的時候,我總是泣不成聲。爸爸媽媽比任何時候都心疼我,在電話的那頭緊張不安著。哭泣的初一那一年隨著我對校園的漸漸適應日子過的飛快,很快初二向我迎面走來。初二的一年,我再也不會整天哭哭啼啼了,我開始緊張我的成績我的排名還有一年後的中考。那一年的進步是飛速的,雖然還是會因為成績問題容易掉眼淚和感到無助,容易在考試的時候緊張忐忑,初二的我雖然有所成長但還是不夠成熟。

時間流逝得飛快,跌跌撞撞的我終於跨進初三這個門檻,門前一個世界門後更是一個世界。門前還能看到父母焦慮的面孔和神情,以及他們手上每天變化著的補品和愛心餐,而門後的我則是再也沒有時間哭哭啼啼,只想擠出更多的時間留在學習上。每天的我奔波於老師辦公室和課室之中,每天的我重複著做題做題翻書翻書的習慣性動作當中。日復一日,我終於走進了中考的殿堂,終於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恍惚中從回憶裡抽離了出來,我回過頭,突然看到了父母那飽含淚水的雙眼。他們在路口的對面依依不捨地對我搖晃著手臂,嘴裡叨唸著對我滿滿的期望和不捨。看到這一幕,我的眼淚止不住往上溢,我突然大喊著:“爸爸媽媽,就送到這兒吧!剩下的路我會自己走的了,你們放心吧!我一定不會辜負你們的期望的!”我急忙擦去臉龐的淚水,用堅定的眼神看著他們。

揮手自茲去,我終於有勇氣向爸爸媽媽揮手,向我的過去揮手道別。終究還是要告別過去,憧憬未來,學會獨立的!再次看著眼前的十字路口,我突然不再焦慮了,向前走,不後悔,那一定會是一條適合我的路!


中考作文指導:《揮手自茲去》、《架一座心靈之橋》


《架一座心靈之橋》

按要求寫作。

題目:生活中的橋樑,讓人們輕鬆跨越地理障礙,來往更便捷,彼此更貼近。每個人在豐富自己內心世界的過程中,同樣需要 “橋”來實現與他人的溝通。請以“架一座心靈之橋”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①請將作文題目抄寫在答題卡上。②字數在600---800之間。③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或師生姓名。

【寫作思路】

命題作文。“橋”的作用是連通雙方,使兩岸的交往不再存在障礙:“心橋”連通的則是兩顆心靈,使心與心達到交流、理解和溝通。現實生活中,我們缺少一座溝通的橋,我們也太需要一座溝通的橋,來拉近我們心靈之間的距離。我們渴望溝通、交流、理解,渴望拆除心靈的圍牆!我們有話可說,有詩可寫,有情可抒……

思路設計一:架一座心靈之橋,能減少冷漠、猜疑,增加理解、交流,形成互敬互愛、互諒互讓的人際關係。

思路設計二:架一座心靈之橋,能消除歧見、誤解,保持健康的心態。

思路設計三:架一座心靈之橋,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起創造的靈感。只要雙方敞開心扉,讓各自不同的見解或主張相互碰撞,新異的思想火花就會不斷迸發。

【參考範文】

架一座心靈之橋

橋,是溝通兩岸的媒介。因為有了橋,人們可以跨過障礙,到達彼岸。

--題記

每個人,彼此交流,需要一座溝通雙方的橋樑。這座橋,需要雙方同時動手,從兩邊建起。那麼,為建造一座心靈之橋,我們該怎麼做呢?

用善良來架一座心靈之橋。

善良,我我國優良的傳統美德。每個人,都應懷有一顆善良的心。與人為善,構建和諧。1990年夏天,河南省駐馬店市的退休女工邵美玲,上街買菜時見路旁有位大娘吃力地搬著東西,便上前幫忙。交談中得知這位78歲的劉淑貞是個五保戶。從此邵美玲便常來幫老人料理家務,照顧她的起居。邵美玲的善良使得她與老人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之橋。世事就是這樣的奇妙,這位老人正是自己的母親,當年由於生活所迫,老人把自己的親生女兒送給了別人。母女相認,自是其樂融融。

試想如果不是邵美玲的善良,不去幫助她,沒有和她交流,又怎能打開塵封多年的往事,成就一度人生的佳話呢。善良,確實能在人與人之間架一座心靈之橋。

用真誠架一座心靈之橋。

真誠的人總是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彼此敞開心扉。

孔子云:“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漢朝人季布以真誠而聞名。他跟隨項羽戰敗,被劉邦通緝,不少人都出來掩護他,使他安全渡過難關。後來因為季布的真誠,受到了漢王朝的重用。季布,用真誠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之橋,使得他與人交往中少了障礙。

廉頗和藺相如之間出現了重大的誤會,心靈沒有辦法得到溝通,弄不好會危機到趙國的安全。是藺相如用自己的真誠化解了一場矛盾,使得兩個成為“刎頸之交”。架起的心靈之橋直通兩個人的內心,再沒有了沙漠,有的只是共同為國家出力。

用寬容架一座心靈之橋。

寬容是消除隔閡、誤解的良藥,是化解矛盾積怨的法寶,是融合人際關係的潤滑劑。

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婉主持朝政,他的下屬楊戲性格孤僻,訥於言辭。蔣琬與他說話,他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和蔣琬說:“楊戲這個人對你如此怠慢,太不像話了!”他坦然一笑說:“人嘛,各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讚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了臺。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寬容,就在他們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之橋,共同維護著人與人之間的協調。

讓我們彼此敞開心扉,架一座心靈之橋,讓世界再沒有隔膜,讓世界和諧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