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师生潜规则零容忍,能否让师生关系回归原位?

家长、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绝大多数老师还是崇尚师德、履行师者责任的。

然而,个别教师有偿补课、索要红包等致师生关系异化的现象应当引起重视,它损害了教师声誉,败坏了教育形象,破坏了整个教育生态。

对待师生潜规则零容忍,能否让师生关系回归原位?

近日,安徽省合肥市全面启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将组织、参与校内外有偿补课及组织、推荐或暗示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列入“合肥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列举了13条具体的师德负面行为,为教师日常工作划清师德“红线”和行为“底线”。

合肥市教育局局长王杰才说:“我们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就是明确告诉大家,哪些行为是教师职业从业人员坚决不能为的,且为社会所知晓并予以监督。”

对待师生潜规则零容忍,能否让师生关系回归原位?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该负面清单规定,师德考核不合格的,绩效考核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应定为不合格;当年不得晋升职务、岗位等级,不得评先评优,按有关规定扣发绩效工资,必要时可调整工作岗位。

一名教育工作者坦言,狠抓教师违规补课、建立师德考核等举措对于“课上不讲课下讲”的情况能够起到遏制作用,有助于让师生关系回归原位。

对待师生潜规则零容忍,能否让师生关系回归原位?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参与校外补课的,有的是优秀教师甚至骨干教师,也有家长会担心如果处理了这些教师,会不会让教师情绪不稳定,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这名教育工作者认为,如果配套措施没有跟上,仅仅关注教师不能补课,依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山东省今年3月专门下发文件,在全省组织开展“树师德、正师风”治理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活动。

与单纯“一刀切”式严管不同,山东提出“疏导合理需求”,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

各地教育部门积极创新方式,疏导家长和学生的补课需求,采取设立公益辅导点、志愿服务、网络平台答疑等形式,满足家长和学生的合理需求。

安徽芜湖市教育局副局长刘育红、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校长阮厚广等教育工作者呼吁,在严查师德问题、强化师德考核的同时,也应正确认识到师德问题“点”与“面”的关系,增强广大教师职业感、荣誉感和尊严感,如进行“寻找最美教师”的推选活动,讲好教师故事,塑造新时代好教师队伍的形象,弘扬社会正能量。

对待师生潜规则零容忍,能否让师生关系回归原位?

在提振教师职业荣誉感的同时,部分教育管理者认为,对基层教师应给予更多的改革获得感与红利。譬如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老师,每月班主任专项津贴仅有100元。

有的基层教学点,一位教师的周课时量达二三十节,这些付出却无法在工资上得到反映。

荣誉留人之外,更需要待遇留人,方能促使教师队伍自觉抵制不良风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