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秋,手握曹魏政權的司馬昭命令鍾會、鄧艾率軍兵分兩路討伐蜀國,而此時的蜀國,由於後主劉禪寵信宦官黃皓、奸相陳祗,導致蜀漢內部國事諸多不順,民怨漸起,內憂外患,蜀國政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不過幸好蜀國此時還有一位大將:姜維,他將來勢洶洶的鐘會擋在了劍閣之外,不得寸進,鍾會勞而無功,只得準備撤軍。
正當蜀漢上下以為可以鬆一口氣的時候,鄧艾居然率軍越過七百餘里無人煙的險域,悄無聲息地來到了軍事重鎮江油,並一舉拿下了江油。消息傳到成都,蜀漢朝廷又一次陷入了恐慌之中,後主劉禪急忙命令諸葛瞻(諸葛亮之子)前去抵擋,可惜諸葛瞻非但沒有繼承到武侯諸葛亮的才智,而且還自命不凡,導致錯失良機,鄧艾也得以長驅直入。之後諸葛瞻率軍與鄧艾在綿竹決一死戰,結果不難想象,蜀軍大敗,諸葛瞻也戰死沙場。綿竹落入鄧艾之手後,蜀國都城成都就變成了一個無險可依的孤城,被鄧艾的軍隊團團圍住。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此時成都被圍,但是城中依舊有數萬兵馬,糧草也可以維持一年左右,加上姜維手中還有數萬兵馬,並正火速前來支援,如果後主劉禪願意堅持,蜀漢未必沒有一線生機。可惜後主劉禪居然毫不抵抗,直接宣佈向鄧艾投降,自此劉備辛辛苦苦數十年打下的江山,建立的蜀國宣告亡國,還派人告訴姜維,讓他無條件投降。如此一來,前來支援的姜維就難過了,茫然到不知道怎麼辦,臣子還在外拼命,後主卻乾脆利落的投降了。這一刻的姜維百感交集,可是一想到諸葛亮的遺願,姜維振作了起來,心生一計,表面上投降了鍾會,並大肆吹捧鍾會,慫恿其據蜀稱王。
鍾會被姜維的一頓誇,開始膨脹了,稱王稱帝的念頭也被姜維勾了起來,設計將鄧艾除去,又在姜維的建議下,決定除去一大批不是自己嫡系的將領,從而徹底掌握大軍,妄圖和司馬昭扳扳手腕。事實上,這只不過是姜維的計策,姜維認為,一旦鍾會殺掉一批將領,魏軍必會大亂,到時候,姜維振臂一呼,召集舊部,趁亂滅掉魏軍,光復蜀國(《三國志·卷四十四》:維教會誅北來諸將,既死,徐欲殺會,盡坑魏兵,還復蜀祚)。
可惜的是,想法很美好,結局很殘酷。姜維不但沒有實現光復蜀國的宏圖大業,反而因為消息走漏,魏軍將領率領各路魏軍發動進攻,姜維寡不敵眾被殺。殺了姜維後,魏軍還不滿意,於是將姜維一門全部斬殺。而此時,當年被關羽殺死的龐德,他的兒子龐會借題發揮,趁亂滅掉了關羽滿門。自此,蜀漢兩大顯赫將門都被屠殺殆盡。而且除此之外,魏軍更是開啟了屠城模式,昔日繁華的成都被殺的血流成河,蜀漢太子劉璿也因為這場暴動,在亂軍之中被射殺(《資治通鑑·卷七十八》:殺漢太子璿及姜維妻子,軍眾鈔略,死喪狼藉。衛瓘部分諸將,數日乃定)。
至於後主劉禪,亡國之君自然不是這麼好當的,屢次被司馬昭羞辱,而為了活命的劉禪也只得裝瘋賣傻,苟且偷生,後來還留下了“樂不思蜀”的荒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