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特色田园乡村,托起群众幸福“安居梦”

图片

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是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关于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部署中重点强调的三件事之一,这项工作关系苏北农民生活质量,关系全省全面小康建设大局。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推动乡村振兴实施的实事工程,深受基层农民欢迎。

盐城市东台三仓镇是全国闻名的中国西瓜之乡,近年来,将改善农民住房条件与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目前,农民住房得到改善,富民产业大力发展,配套硬件设施、生态环境、乡村治理能力方面都得到大幅提升,一个“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新三仓已变为现实。

精细完善规划,彰显村庄特色

图片

农房改善是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作为引领。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围绕打造“安心·田园老家”特色田园乡村目标定位,邀请省城市规划院和城镇规划院专家,在逐村现场调研、组织镇村座谈的基础上,科学编制改善农民住房建设规划。同时,结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加强协调联动和规划衔接,推动改善农民住房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园区规划、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和旅游规划“多规合一”,形成全覆盖、一体化的规划体系。二是致力彰显特色。三仓镇是滨海平原,自明朝中后期淤积而成。兰址、联南和官苴等三村立足地域特色,进一步修编完善改善农民住房条件规划。修编中根据各个自然村区位、规模、特色、设施配套等现状,充分挖掘本乡本土的历史、地理、文化,延续东部沿海平原建筑风貌,注重传统肌理空间形态的保护,规划塑造村在园中特色。三是顺应群众需求。从规划方案到建筑风貌、户型结构、建房方式,都征求农民意见,充分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既塑造了乡村特色风貌,避免了“千篇一律”,又留住传统文化文脉。

重抓项目建设,建设宜居乡村

图片

围绕生态宜居的建设要求,大力组织改善农民住房项目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精致美观乡村。一是大力推进兰址新型农民社区建设。今年以来,即使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兰址新型农民社区建设依然没有丝毫“怠慢”和“松劲”。目前,6栋12户住房已经全部建成交付,道路、绿化、污水处理、监控等配套设施也全面完工。已有农户陆陆续续进场装修施工、入住。二是大力推进农房改造工程。兰址、联南和官苴3个村在保持原有村庄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改造院落景观,改造提升沿路房屋262户,打造农家小院230处。实施新五、仓胜等村新型农民社区污水、道路、绿化、亮化提升工程建设,为群众营造良好居住环境。扎实推进226省道沿线提升改造工程,动员农户拆破拆旧、搬迁关零散房、退出零散宅基,到现有村集中居住区内选址建设、插点安置,改善住房条件。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与精准脱贫攻坚及改善农民住房条件紧密结合,改造农村危房88户。三是大力引导入镇进城。近年来,以“商贸流通中心镇”为定位,加大宜居小区工程建设力度,先后建有四季花苑、大地和苑、嘉城新苑、金水湾、府邸花苑、天润城等7大楼盘近40万平方米,同时加强镇区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村民乐享现代舒适便捷的城镇生活。目前,集镇常住人口1万多人,流动人口4万多人。

做强特色产业,留住记忆乡愁

农房改造了,农村变样了,还要让农业找到好路子,才能让农民“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这也正是省委书记娄勤俭提到的“为乡村持久繁荣打牢基础”。一是做强特色主导产业。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大力推进村园融合发展模式,标准化设施大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以西甜瓜为基础,各类蔬菜为辅的“1+N”复合种植模式,以“东台西瓜”为代表的一批叫得响的农业品牌,设施农业占比80%以上,亩平效益超8000元,85%以上西瓜种植户年收入超1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万元。二是方便群众就业。本着房子靠近田,贴近厂的原则,兰址新型农民社区选址兼顾居民就业机会,紧靠现代农业产业园、海升生态农业示范园、金津果业西瓜分选、西瓜工厂化育苗基地和嫁接育苗基地,让居民出了家门就进厂门,赚钱顾家两不误。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近年来,兰址、联南和官苴等村不仅建有省三星级卫生室,市级居家养老院,还建起了农耕文化园、农民公园、文化广场,和10多个便民小憩点,32处水景绿化节点,3处健身器材场,传承乡土文脉,培育文明乡风,一座座现代化的村民幸福“安居梦”在这里成为了现实。

图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