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體驗·模擬·創造”,記雙陽區科技教育成果展示

“參與·體驗·模擬·創造”,記雙陽區科技教育成果展示

科學技術是社會發展的第一生產力,科技教育是民族興盛於未來的基礎。這裡所說的科技教育不等同於科學教育,更不是指用科技手段增強文化教育的效果。科學教育側重於傳授基本科學知識,體驗科學思維方法和科學探究方法,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建立完整的科學知識觀。而科技教育側重於科學技術、工程技術的體驗和模擬,最終運用技術去發明創造或者是發明創造的擬態。應該說科技教育更注重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更有力地彌補了傳統文化科目授課的不足。

“參與·體驗·模擬·創造”,記雙陽區科技教育成果展示

走進長春市雙陽區繽河實驗學校,赫然映入眼簾的“科技號高鐵”,當然別誤會,它實際上是學校系列科技教育成果展板前後拼接而成的“高鐵狀”,不難看出,這列“高鐵”做的頗為用心,值得稱道。走進教學樓,會看到一個一個的小展廳,機器人、航模、紙橋承重、搭塔競高等都是繽河學校的主打項目,當然也有小而精的手工製作、小型養殖、3D打印作品等,陳列在精美的展臺上,可謂琳琅滿目,精美和悅。合格+特長=優秀,繽河實驗校的育人理念清晰明瞭。

“參與·體驗·模擬·創造”,記雙陽區科技教育成果展示

“參與·體驗·模擬·創造”,記雙陽區科技教育成果展示

“參與·體驗·模擬·創造”,記雙陽區科技教育成果展示

“參與·體驗·模擬·創造”,記雙陽區科技教育成果展示

“參與·體驗·模擬·創造”,記雙陽區科技教育成果展示

“參與·體驗·模擬·創造”,記雙陽區科技教育成果展示

“參與·體驗·模擬·創造”,記雙陽區科技教育成果展示

“參與·體驗·模擬·創造”,記雙陽區科技教育成果展示

長春市雙陽區第一實驗小學,長春市150中學、152中學、162中學等學校借繽河實驗校的寶地也做了精彩的展示。

總之,國運昌盛,系之科技,系之教育,讓我們試目以待中華民族科技強國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