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親征高句麗,真的失敗而歸?別再給韓劇騙了!

韓劇《帝國的早晨》中,李世民在征討高句麗時,遭遇了一場可恥的大敗,不僅被高句麗將軍射瞎一隻眼睛,而且還低聲下氣的向蓋淵蘇文跪地求饒,最後割地賠款無數,為高句麗譜寫了一曲蕩氣迴腸的英雄讚歌(見下圖,劇照)。

那麼,縱橫東亞打的突厥、薜延陀、回紇等悍敵俯首稱臣的李世民,在攻打高句麗時真的翻船了嗎?其實,之所以流傳李世民失敗而歸,不是李世民真的打了敗仗,而是李世民要求太高,沒能達成目標罷了。

李世民親征高句麗,真的失敗而歸?別再給韓劇騙了!

眾所周知,高句麗是一個硬骨頭,隋煬帝三徵高句麗,不僅沒能成功,反而導致國內亂起,唐朝建立之後,李世民等人吸取教訓,一直沒有輕易對高句麗用兵,而是採取和平友好的對外政策。但“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高句麗不僅聯合百濟進攻唐朝盟友新羅,而且還使前往漠北,挑唆薛延陀汗國與唐的關係,大有要抗衡唐朝之勢。

小朋友不聽話,自然要打屁股。貴為天可汗的李世民,有這個實力、權力和責任。

644年,李世民兵分兩路征討高句麗,行軍路線與隋煬帝一樣:陸路上以李世勣為總管,率軍六萬向遼東進軍,海路上以張亮為總管,率領4.3萬從萊州走海路向平壤進軍。與隋煬帝三徵高句麗最大的不同是,李世民出兵規模很小,總計10餘萬人(不計後勤民夫),儘量減少百姓負擔。對此,李世民非常得意:“煬帝無道,失人已久,遼東之役,人皆斷手足以避徵役。朕今徵高麗,皆取願行者,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從軍者,皆憤嘆鬱邑,豈比隋之行怨民哉!”

李世民親征高句麗,真的失敗而歸?別再給韓劇騙了!

古代大軍作戰,沒有如今的快速化反應部隊,沒有工業化後勤支持,需要很多準備工作,不是想打立即就能打,先要集結部隊、運輸糧草等工作。一直到645年3月,一切才準備完畢,四月李世民征討高句麗之戰正式拉開序幕。

在到達高句麗安市城外之前,唐軍所向披靡,百戰百勝。

四月,張儉率軍渡過遼水,向建安城進軍,擊敗高句麗士兵,斬首數千級。

四月,李世勣攻破蓋牟城,俘獲兩萬多人,糧食十餘萬石。

四月,張亮率軍從東萊渡海,進攻卑沙城,五月,唐軍攻佔卑沙城,俘獲男女八千人。

五月,李世勣率軍抵達遼東城外,高句麗步騎四萬救援遼東城。李道宗率領四千騎兵迎戰,李世勣也引兵幫助李道宗,打敗高句麗軍,此戰唐軍斬首敵軍千餘級。

五月,李世勣率軍攻遼東城,唐太宗率兵與其匯合,隨後唐軍攻佔遼東城,殺敵一萬多人,俘敵一萬多人,還俘獲男女四萬人。

五月,唐軍進軍白巖城,高句麗烏骨城派一萬多軍隊支援白巖城,唐軍又一次打敗高句麗軍,追殺數十里,斬首千餘,最後因為日落天黑而停止。六月,唐軍佔領白巖城。

李世民親征高句麗,真的失敗而歸?別再給韓劇騙了!

一路勢如破竹的唐軍,在六月之後遇到了一塊硬骨頭:安市城!

李世民抵達安市城外之後,戰爭形勢發生了變化:高句麗“北部耨薩延壽、惠真帥高麗、靺鞨兵十五萬救安市

”,加上安市城的兵力,高句麗總兵力應該在20餘萬,但唐軍總計10餘萬,刨去各地駐守部隊,李世民攻打安市城時所能調動的實際兵力只有三到四萬,敵我兵力嚴重不對稱

但,李世民信心十足,根本沒當一回事,更沒有想過退兵,而是擺開陣勢開打,還取得了一場大勝。

《資治通鑑》:上夜召文武計事,命李世勣將步騎萬五千陳於西嶺,長孫無忌將精兵萬一千為奇兵。上自將步騎四千,挾鼓角,偃旗幟,登北山上,敕諸軍聞鼓角齊出奮擊.......薛仁貴著奇服,大呼陷陳,所向無敵;高麗兵披靡,大軍乘之,高麗兵大潰,斬首二萬餘級......延壽、惠真帥其眾三萬六千八百人請降.....獲馬五萬匹,牛五萬頭,鐵甲萬領,他器械稱是。高麗舉國大駭,後黃城、銀城皆自拔遁去,數百里無復人煙。

李世勣率領1.5萬步騎,長孫無忌率領1.1萬精兵,李世民率領4000步騎,總兵力只有3萬,卻打敗了高句麗一方,並且還斬首2萬餘(殺敵數字往往遠超斬首數),俘虜3.68萬人,繳獲5萬匹馬、4萬頭牛、鐵甲萬領,以及其他物資無數。另外,戰神薛仁貴,就是在這一戰嶄露頭角,讓李世民知道了。

李世民親征高句麗,真的失敗而歸?別再給韓劇騙了!

安市城外的這一戰,李世民軍事才華和唐朝軍事實力表現的淋漓盡致,古今戰爭中的一場罕見大勝。

九月,唐軍開始圍攻安市城。這時,高句麗體現出了一塊硬骨頭的本色,守軍殊死抵抗,讓唐軍沒能攻下安市城。當然,這與唐軍自身有關:一者唐軍兵精卻量少,很難攻下重兵把守的堅城,二者唐軍遠道而來,缺少攻城器械。

更為重要的是,陰曆九月,已是陽曆十月,臨近深秋,遼東已經嚴寒,因此唐太宗考慮氣候問題,士馬難以久留,加上糧食將盡,於是決定班師回朝。需要說明的是,唐太宗班師回朝的非常從容,先是耀兵於安市城下,安市城的人皆屏跡不出,安市城主登城拜辭,唐太宗讚賞安市城主的堅守與忠誠,賜給安市城主縑百匹。可見,來得從容,走的更從容。

李世民親征高句麗,真的失敗而歸?別再給韓劇騙了!

總得來說,正如《資治通鑑》記載的:“凡徵高麗,拔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巖、卑沙、麥谷、銀山、後黃十城,徙遼、蓋、巖三州戶口入中國者七萬人。 新城、建安、駐驆(皇帝營地)三大戰,斬首四萬餘級,戰士死者幾二千人,戰馬死者十七、八”。

可見,李世民親征高句麗取得了一場空前大勝。但歷史上李世民的確認為此戰沒有成功,這又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李世民的戰略目標是滅掉高句麗,結果止步於安市城,沒能達成戰略目標,因而覺得“失敗”。所以,聲稱李世民失敗之人,可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根本不懂李世民的驕傲。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