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吝嗇的老大救不回來二兒子,范蠡為什麼還讓他去楚國?

卻說春秋時,那功成名就的范蠡,為了避免兔死狗烹的下場,不顧長頸鳥喙的越王勾踐許給的一半國土,急流勇退地來到了齊國。

這時的他雖然赤手空拳,但人家憑著軍、政、商無所不能的大腦,很快就“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致卿相”,以至於“三致千金”,又三次給親朋好友散盡。但“千金散去還復來”,很快又聚斂了百萬財富,用現在人的話來說,就是想不發財都不行。


明知道吝嗇的老大救不回來二兒子,范蠡為什麼還讓他去楚國?


成了百萬富翁的陶朱公范蠡,在陶的幸福生活中,老當益壯,竟又生出了一個兒子。有人問范蠡大夫不是帶了西施跑的嗎?這個兒子是跟西施生的吧?跟誰生的史書上也沒有說清楚,但肯定不是跟西施生的,因為,這么兒子前面還有兩個親哥哥呢!

“皇家重長子,百姓愛小兒”,老三這小子,生下來就掉到進福窩裡了,天天錦衣玉食,寶馬香車,所以比他爹還心還大,從不把錢當回事,經常是一擲千金,花錢如流水一般。范蠡本來就信奉黃老之學,認為萬物都應自然而然,因此也懶得管他,反正自己家大業大底子厚。

可是,這時發生了一件大事,讓他不能再優哉遊哉地保持心底清淨了。

原來他在楚國的二兒子,因酒後殺人,被關進大牢裡做了“楚囚”,依照楚國的法律,殺人是要償命的。不過,按當時的風俗,“幹金之子,不死於市”,范蠡心想,殺人償命是應該的,但以自己的聲望和財富,兒子不該在異國他鄉的鬧市中被殺。於是就指派三兒子帶上錢財去楚國看望二兒子,再瞅機會活動一下,看能不能保住他的小性命?

誰知道,剛安排好,一向老實能幹的大兒子不願意了,找到父親哭訴:“家有長子,猶如國有儲君,今有大事不讓我去,而讓那個不經世事,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傢伙去,這不是太看不起人了嗎?讓鄉鄰們知道,我做老大的還有臉在人世上混嗎?我不活了!”說完,就要往牆上撞。

明知道吝嗇的老大救不回來二兒子,范蠡為什麼還讓他去楚國?


看大兒子這樣,范蠡嘆了一口氣說:“不是為父不公,而是依你的為人,不但救不了弟弟,反而會壞了大事。”範夫人一聽,就不樂意了,也上前來理論:“老大在家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而且從沒有出過遠門,這次就讓他去吧!人的命,天註定。救回救不回,就看老二的造化了。你派小兒子去,也不能保證救回老二,如果因此再惹得老大自殺,豈不是兩個兒子都沒有命了?”

范蠡一聽,也沒有辦法了,就讓老大帶了兩萬五千兩黃金去楚國,並寫了一封信給楚國的朋友莊生,然後交代大兒子說:“到了楚國,把財物和信交給他,就沒有你的事了,我找的人,都是很可靠的,隨他怎麼處理,你千萬不可多管閒事。”老大爽快地答應了。準備出發時,他多了個心眼,怕這隻這一條路不一定辦成事,就又多帶了幾百鎰黃金備用。

到了楚國,這范家老大費了好大勁才在一個破舊的院落裡找到了莊生,行過禮後,就按照老爸的吩咐把東西交給了他。莊生看了後,淡淡地說:“這件事交給我了,你先回去吧!估計能辦成。但你切不可再讓別人知道了。”

范家老大出來後,身邊沒有了萬兩黃金,心裡空落落的,看莊生那輕飄飄的語氣,也不像是很有把握的樣子,就沒有按照莊生說的那樣回去,而是留在了楚國。從小辛勤創業的他,早已磨練成一個以事業為重的人,同時也養成了生意人斤斤計較的心態。他覺得莊生現在如此貧窮,未必有父親說的那樣有能力,他不讓我聲張,是不是想昧下這些黃金呢?於是就又託人找到了一個在楚國宮廷裡做事的達官貴人,把私下裡帶來的黃金都送給了他,心想這次雙管齊下,肯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際上人家莊生雖然家貧如洗,卻是一個清正廉潔、德高望重的人,在楚國,上至君王,下至百姓,無人不尊重他。他收下范蠡送來的黃金後,就放在家中,對家人交代道:“這是齊國大賢范蠡的財物,我如不收,他會認為我不願給他辦事,又要拿著這些錢財再找別人。現在暫時放在我處,你們一分一釐都不能動,日後終是要還給他的。”

明知道吝嗇的老大救不回來二兒子,范蠡為什麼還讓他去楚國?


幾天後,莊生找到一個機會入宮,在閒談中對楚王說:“臣夜觀星象,見將有不利楚國之變。”楚王大驚,連忙問破解的方法。莊生說:“這也不難,只要普施恩澤,自然會消災免害”。楚王說:“好,我正想大赦天下哩!”

莊生不顯山露水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然後就回家靜待佳音了。誰知范家老大也從楚國貴人那裡聽到了大赦消息,他想,既然楚國要大赦天下,二弟自然就會釋放回來,那兩萬五千兩沉甸甸的黃金,豈不就白送了嗎?夜裡思來想去睡不著,第二天一大早就來到了莊生家。莊生一見是他,有些吃驚地問:“你怎麼還沒有回去?”

范家老大說:“當初我奉父親之命,是為弟弟的事來麻煩您的,現在聽說楚王要大赦天下了,弟弟一定能被放回來,所以今天我是特意來向您告辭的!”說完,兩眼不住地往屋裡瞄。

莊生聽了這話,再看他這個模樣,心裡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就說:“那些黃金都在屋裡桌子上,一分沒少,你進去拿吧!”

拿到黃金後,范家老大十分高興。弟弟馬上就要出來跟自己一起回家,帶來的金子分文不少,他心裡那個美啊,無法表達。他想,這次事情辦得這麼圓滿,父母一定會對自己刮目相看,以後自己在家裡的地位,是再沒有人能撼動了。

明知道吝嗇的老大救不回來二兒子,范蠡為什麼還讓他去楚國?


再說那莊生,費了這些力氣,卻沒有落個好,就在心裡生氣:這範大夫天下聞名,怎麼會有這麼樣一個混賬兒子?聽范家老大那個口氣,就好像自己是貪圖他的錢財一樣,這簡直是對自己的侮辱!

莊生這麼一想,就更是氣不打一處出,立馬就起身去見楚王,說:“上次咱們說的星象之事,本來是打算以德襄災,保佑國泰民安的,誰知道如今被外面的人誤解了!他們議論紛紛,都說是齊國的富人陶朱公兒子殺人後,他的家花了好多錢來收買大王的身邊近臣,讓這些人蠱惑大王才天下大赦的!”

楚王一聽大怒,說:“我雖然沒有多大才能,但也不至於聽了別人的指使就做出這麼重大的決定!既然說我是因為陶朱公,那我就先殺了他的兒子,然後再大赦,看他們還能說什麼?”

楚王真的這樣做了。正在旅館裡等好消息的范家老大,突然接到讓他領弟弟屍體的通知,頓時如五雷轟頂,癱軟在地。他怎麼也想不明白,已經說好的放人,咋又把人殺了?後來一打聽,才知道還是他的過錯造成的,但也追悔莫及,無濟於事了。

范家老大垂頭喪氣的地把弟弟棺槨運回家,全家人無不號啕大哭,范蠡卻在旁邊微微一笑,說:“都別哭了,我早就知道會有這樣結果!老大不是不愛他弟弟,而是他太愛錢財了!他小時候就跟我一起吃苦受累置辦家業,知道掙錢不易,把錢財看得很重。而老三則不然,出生就在富貴之家,天天吃喝玩樂,揮金如土,一點都不知道錢財來之不易。也正因為他不會吝嗇金錢,所以才最有可能救回老二。現在你們都明白我當初的用意了吧?”

明知道吝嗇的老大救不回來二兒子,范蠡為什麼還讓他去楚國?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知道範蠡是一個很有頭腦和眼光的人,但我們也會有個疑問:他既然知道老大救不了二兒子,為什麼不想辦法改變一下?

這就要從他的處世哲學講起了。據史書記載,范蠡受教的老師是文子,文子又是道家始祖老子的學生。范蠡與老子之間只差幾十年的時間。也可以這樣說,范蠡不但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而且是一位重要的道學家,對道家黃老之學的發展承上啟下,做出過舉足輕重的貢獻。

道家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該發生的,就有他發生的道理,不要人為地去幹預。比如,當年他看出了越王勾踐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為什麼不去想辦法改變他或者改變自己呢?在他看來,那都沒用,一切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方法。

所以,在救兒子這件事上,他也是這樣的思想,盡人力,聽天命,其他就不管了。否則,就是再搭上大兒子的命,也不一定換就能回來二兒子呢!

你認為是這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