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誰挪用了北洋艦隊軍費?翁同龢只是刁難,罪魁禍首另有其人

要說晚清時期,最慘烈的一戰是哪一戰,那肯定是甲午之戰了;相比起其他戰役,甲午戰爭是期望最高、投入最大,同時也是輸得最慘的一戰了,在此戰之前,清王朝在世界上還勉強算得上是一個強國,就算是西方列強,也不敢太過欺凌清王朝,而且清王朝表面上還擁有號稱世界第九、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

到底是誰挪用了北洋艦隊軍費?翁同龢只是刁難,罪魁禍首另有其人

但是在甲午之戰後,不僅日本得到了極大的好處,而且西方列強也徹底看清了清王朝的虛實,開始加速對清王朝的剝削,最典型的就是《辛丑條約》的簽訂。如果說鴉片戰爭是擊碎清王朝驕傲的一戰,那甲午之戰就是將清王朝推向地獄的一戰;雖然甲午之戰是陸地和海洋同步進行的戰役,但很多人仍然傾向於海洋一方。

認為,是北洋艦隊的慘敗,導致清王朝失敗的,其實這麼說也沒錯,因為日本是一個島國,只要北洋艦隊戰勝了日本的聯合艦隊,那即便陸軍失敗了,登陸的日軍在缺乏後援的情況下,也只能被迫宣告失敗。但當時北洋艦隊的表面實力看上去要和日本聯合艦隊差不多,為何會遭受如此慘敗呢?

到底是誰挪用了北洋艦隊軍費?翁同龢只是刁難,罪魁禍首另有其人

其實這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首先北洋艦隊是倉促迎戰,而日本聯合艦隊是蓄謀已久;北洋艦隊的實際控制人李鴻章,其實一開始就不想日本開戰,後來被迫迎戰,也是心存保留實力的心思,以至於北洋艦隊打得畏首畏尾;當然,北洋艦隊自身也是良莠不齊,比如淮將戴宗騫,不顧丁汝昌反對,執意突擊日軍,結果團滅,而且炮臺都被日軍佔了,給北洋艦隊帶來不小損失。

不過北洋艦隊面臨的真正問題還是船隻老化,缺少保養以及彈藥劣質等問題,歸根到底就是經費問題;很多人可能會疑惑,清王朝花大力氣打造了這麼一支龐大且精銳的艦隊,不就是想擺脫被列強欺辱的困境麼?為何還會捨不得給軍費?是清王朝的財政狀況出問題了嗎?

到底是誰挪用了北洋艦隊軍費?翁同龢只是刁難,罪魁禍首另有其人

表面上看的確是財政出現了問題,至少主管財務的“帝師”翁同龢是這麼對李鴻章說的;在北洋艦隊成軍之後,清王朝上下以為天下就此太平,於是又恢復到往日的文恬武嬉,內耗眾生,主管戶部的翁同龢多次以經費支絀為藉口,要求停止添船購炮,自此,北洋艦隊的建設陷於停頓、倒退的困境。

當然,並不是說真的沒錢了,否則頤和園是怎麼修復的?真實原因是由於翁同龢與李鴻章有私仇,翁同龢早年因曾國藩及李鴻章曾經檢舉其兄,因而終身與李鴻章有私怨,故而在其任戶部尚書期間,處處刁難北洋艦隊;當時有一副譏諷對聯描寫二人:“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上聯“合肥”指安徽合肥的李鴻章,下聯“常熟”即江蘇常熟的翁同龢。

到底是誰挪用了北洋艦隊軍費?翁同龢只是刁難,罪魁禍首另有其人

李鴻章和翁同龢二人的恩怨直接導致日後甲午戰爭北洋艦隊的失利,當時英國人建議清政府:“必添購快船兩艘,方能備日製勝”,未料翁同龢不斷拖延,兩艘快船為日本購去,新日艦速度快、炮門多,其中一艘日艦“吉野號”成為甲午戰爭中擊沉北洋艦隊最多的船艦。

不過翁同龢只是表面上的“替罪羊”而已,作為一代大儒,想來在大是大非面前應該還是分得清的吧;既然說翁同龢是表面上的,那就肯定還有實質上的,那實質上的是誰呢?這種事漢人肯定不能做決定,也就是說,肯定是滿清貴族了;沒錯,這人就是十二大“鐵帽子王”之一的和碩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也就是光緒皇帝的親生父親,慈禧太后的絕對心腹。

到底是誰挪用了北洋艦隊軍費?翁同龢只是刁難,罪魁禍首另有其人

在中法戰爭後,鑑於福建船政水師幾乎全軍覆沒,清政府決定“大治水師”,於是在公元1885年成立了海軍衙門,醇親王奕譞總理海軍事務,李鴻章為會辦。利用這個機會,北洋水師建設成軍。這醇親王奕譞在任期間,大舉挪用海軍經費修建頤和園,也就是說,受到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洋艦隊,另外三支艦隊也受到極大影響。

因為軍費短缺造成的後果是什麼呢?首先是燃煤問題,北洋水師的用煤來自於開平煤礦。丁汝昌曾向開平煤礦的總辦張翼寫了一封信:“……煤屑散碎,煙重灰多,難狀氣力。”但是張翼根本不予理會,一是北洋水師的報價太低,根本買不起優質煤;二是朝廷大員和張翼多有瓜葛,甚至連直隸衙門也有開平煤礦的股份,丁汝昌根本拿他沒辦法。

到底是誰挪用了北洋艦隊軍費?翁同龢只是刁難,罪魁禍首另有其人

隨之而來的是鍋爐問題,北洋水師的軍艦艦齡較久,在甲午戰爭前夕,大部分軍艦的鍋爐已經到了報廢年限。1893年丁汝昌多次申請更換鍋爐,但是侷限於戶部的政令,此事基本不具有可行性。“鍋爐汽管本皆舊朽,經此震動,多有滲漏”則是對於“靖遠”艦當時的描述。三是炮彈問題,北洋水師所使用的炮彈,多是天津機械局生產的實心彈,多有尺寸不合格,無法使用的。

戰艦無法更新,原有戰艦“……濟遠火炮尚未齊備,經遠、來遠尚缺尾部主炮,定、鎮兩鉅艦,應添快炮六尊,威遠前膛舊炮,不甚靈動……”同時北洋水師也買不了新的戰艦。而日軍在甲午戰爭前“以國賭運”,購買了大量新式戰艦,中日海軍力量的對比也發生了逆轉。

到底是誰挪用了北洋艦隊軍費?翁同龢只是刁難,罪魁禍首另有其人

古往今來,都知道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軍隊,可是在晚清時期,卻是帝黨領頭人翁同龢和後黨核心醇親王奕譞聯手製約北洋艦隊發展,這在歷史上都是罕見的,結局就是甲午戰爭慘敗。回過來再說說,清王朝真的沒錢嗎?翁同龢給出了答案,在簽訂《馬關條約》前,翁同龢曾指出:“寧增賠款,必不可割地。”只能一聲感嘆了,給賠款的時候大方,當初要是這筆錢給北洋艦隊,可能就不會有馬關之辱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