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初見慈禧,留下的一句評語準不準,清宮檔案揭開祕密

1861年,咸豐駕崩之後,子幼母壯,慈禧垂簾聽政。作為湘軍創始人的曾國藩,手握大軍位高權重,在拜見大清新的實際最高領導人慈禧、慈安之後卻非常失望。

曾國藩日記:兩宮(東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才地平常,見面無一要語。皇上衝齡,亦無從測之。

才地平常,見面無一要語”,在曾國藩眼裡,慈禧只能算一個平庸之人,同治皇帝年齡太小,沒辦法看到才能到底如何。那麼,曾國藩對慈禧的評價到底準不準呢?清宮檔案揭開秘密!

曾國藩初見慈禧,留下的一句評語準不準,清宮檔案揭開秘密

一直以來,除了政治權謀之外,慈禧還有一個“知識淵博、書畫驚人”的才女形象。

《清史稿》雲:“年十六時,五經成誦,通滿文,二十四史亦皆瀏覽。”說明慈禧知識淵博,遠超常人。

慈禧太后內侄曾孫葉赫那拉·根正直言,“除了政治才能外,慈禧還具有非凡的文學和繪畫才能”。德齡公主、當時不少文人墨客等,都對慈禧書畫才藝讚不絕口,比如《清稗類鈔》中記載慈禧“工試帖詩”,還附上兩首極有意境的小詩。

2002年至2011年,國內多次舉辦書畫展,均有慈禧太后書畫作品展出,有媒體稱讚其“畫豔驚眾人”。

“知識淵博、書畫驚人”之人,未必通曉世故,未必能與曾國藩高手過招。但如此“知識淵博、書畫驚人”之人,往往腹有錦繡,怎麼也能讓人驚豔一二,而不會讓曾國藩說出“見面無一要語”。那麼,曾國藩對慈禧的“才地平常”評價到底準不準呢?

曾國藩初見慈禧,留下的一句評語準不準,清宮檔案揭開秘密

1861年,咸豐臨終之前,將政事託付給八位顧命大臣,慈禧太后為了爭奪大權,聯合恭親王奕訢準備發動辛酉之變,於是手書一封密信給奕訢。這份密信共237個,藏於清宮,被後人發現,摘錄如下。

密件摘錄: 進成(城)後,在(再)傳旨著恭親王總理贊襄正(政)務,是(當)否,求兄弟著議。

除了內容驚濤駭浪之外,這封密信可謂慘不忍睹,猶如小學生水平:一,錯字別字連天,區區237個字的密件,卻有12個錯別字,且語句還不太通順;二,字跡不整,歪歪扭扭,根本不像“書畫驚人”的才女作品。且,在密信最後慈禧還請求改寫。

1861年,慈禧已經27歲,風華正茂的年紀,卻寫出這麼一份文辭不通、別字連天的書信,實在令人大跌眼鏡,《清史稿》雲慈禧16歲時“五經成誦,通滿文,二十四史亦皆瀏覽”,很可能只是美化之詞。

曾國藩初見慈禧,留下的一句評語準不準,清宮檔案揭開秘密

所謂“狡兔死,走狗烹”,慈禧坐穩之後,準備罷免恭親王奕訢,寫了一封上諭(見上圖),如今還保持著。其中還留下一句話,坐實慈禧並非才女:“詔旨中多有別字及詞句不通者,汝等為潤飾之!”

1904年,慈禧70歲時,抄寫了一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見下圖),留下了慈禧書法的證據,學者評價是“呆滯鬆散,筆力稚嫩”。

可見,慈禧文字和書法水平極其有限,甚至可以說在文人之中屬於很差的水平。既然如此,為何又流傳出諸多藝術價值極高的慈禧書畫作品呢?原因很簡單,慈禧找人捉刀代筆罷了,最後蓋上慈禧印章,就成了慈禧作品了。

曾國藩初見慈禧,留下的一句評語準不準,清宮檔案揭開秘密

不過在古代社會,文字表達和書畫水平往往代表一個人的文化素養,文化修養不高之人,未必治國才能不高,但更多的確是庸才。更為重要的是,慈禧在晚清政治風雲中的諸多決斷,進一步證實了曾國藩的預言。

1883年—1885年,中法戰爭爆發,雙方在軍事上互有勝負,但以慈禧為首的清廷卻主張“乘勝即收”,與法國簽訂了《中法新約》,讓法國不勝而勝,更讓列強看到清廷好欺負的事實。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光緒主戰,慈禧亦主戰,“不準有示弱語”。但是,當有人提出停止頤和園工程,停辦景點,移作軍費的時候,慈禧卻大發雷霆,說出了“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生不歡”之語。為了不影響60大壽,慈禧希望外國出面干涉,儘快結束戰爭,自此開始打擊光緒等主戰派,後來甚至決心向日本求和,不惜付出割地和賠款的巨大代價,讓日本一戰吃撐。

1900年,義和團事件爆發,慈禧一面向萬國宣戰,並要求義和團圍攻使館、抗擊八國聯軍,一面卻讓榮祿前往使館慰問各國使臣,又分別致國書於俄、英、日、德、美、法等國元首,請他們出面“排難解紛”、“挽回時局”,與西方打了幾十年交道,卻幾乎還是不懂西方,不懂國際關係。

1904年,爆發了日俄戰爭,戰場正是在中國東北,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竟然宣佈中立,戰爭的結果是日本戰勝了沙俄。

可以說,從1861年到1908年慈禧去世,世界風雲激盪,日本崛起了,美國崛起了,德國崛起了,英國更強了,法國更強了......中國不僅沒有崛起,反而相對更弱了,進一步沉淪了。這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作為掌舵者的慈禧必然責任最大。

曾國藩初見慈禧,留下的一句評語準不準,清宮檔案揭開秘密

總得來說,在政治權謀方面,慈禧或許才華橫溢,但在治理國家、應付複雜國際形勢方面,慈禧恰如曾國藩所云“才地平常”。而在當時世界風雲激盪、列強環伺的年代,中國領導人更需要的不是政治權謀,而是如何富國強兵、如何改革強國、如何應對列強,可惜對於這些最該做的事情,慈禧幾乎一點都沒有做好,或許根本原因就在於自身能力、知識儲備等嚴重不足。

除了慈禧,曾國藩還評價過其他滿洲貴族重臣:恭親王奕訢人雖然聰明,但受慈禧猜忌,“晃盪不能立足”;文祥人很正派,“而規模狹隘”,不知道廣納賢良輔助自己;倭仁操行尚好,特立獨行,“然才薄識短”,其餘的人就更是庸碌不值一提了。

風雨飄搖的中國,卻被這一群人掌握大權,又如何不會遭遇奇恥大辱?真印證了“危國無賢人,亂政無善人”的老話!

參考資料:《曾國藩:兩宮太后才地平常 見面無一要語》、《揭秘真實的慈禧太后:文化素養並不太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