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没那么厉害?不然孙子本人怎么没有战绩?还是被坑了

孙子本人的战绩

说起军事不得不说起孙子,也就是孙子兵法的原著人。孙子兵法被誉为有史以来兵法第一书,孙子更是被尊称为兵圣,和老子还有孔子齐名。虽然孙子兵法确实是被世人所认同,孙子也被很多人崇拜着。

《孙子兵法》没那么厉害?不然孙子本人怎么没有战绩?还是被坑了

但是了解孙子的人都知道一个问题,那就是孙子的战绩不太多,如果和他的孙子兵法一对比,所以几乎可以说没什么战绩。那么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呢?

说起来孙子指挥的大型战役也就是进攻楚国之战,当时孙子确实很厉害,不仅以少胜多,还进攻到了楚国的国都。可以说是楚国已经要被灭国了。

但是这时候第一个坑他的队友出现了,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伍子胥。

《孙子兵法》没那么厉害?不然孙子本人怎么没有战绩?还是被坑了

众所周知,当占领敌人的地盘后,最重要的就是安抚民心。有句话不是这样说吗,得民心者得天下。然而伍子胥却把楚国君主从坟墓里挖出来并且鞭尸,这样又怎能让楚人归心呢?然而事情还没完,这样的队友孙子还有一个。

那就是当时的吴国君主的弟弟夫概,在吴国进攻到楚国国都的时候,楚国寻求到了秦国的救兵,并且秦国出兵之后打败了吴军,越国也趁虚而入。

这时候或许是孙子的计谋也说不定呢,毕竟孙子兵法里讲过,示敌以弱,诱敌深入。但是这时候夫差却在吴国自立为王,导致吴军只能匆匆撤军。

《孙子兵法》没那么厉害?不然孙子本人怎么没有战绩?还是被坑了

虽然后来在孙子的协助下,吴国还是越来越强大,甚至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但是作为兵家至圣的孙子又怎么会是笨人,明知道有一群太坑的队友下又怎么会继续被坑。

所以在吴国帮助强盛之后,孙子毅然选择了归隐山林,继续编写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没那么厉害?不然孙子本人怎么没有战绩?还是被坑了

可以说孙子的一生虽然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但确实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毕竟他不仅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孙子兵法,还有着圣人才具备的品德。

虽然吴国让他失望了,但他却没有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去别的国家,反而是在归隐后一直留在吴国。

但是我们可以从《孙子兵法》中学到什么呢?小编通篇总结下来,其实就是跟现代的商战很是相似!

只要一个人把任何一本经典读一百遍,他必能从经典中提升其为学的能力,必定能从经典中领悟其为人处世之道,必定能变化其气质,开阔其胸襟,启发其智慧,并且这一百遍经典必将影响其一生!”

——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 王财贵教授

《孙子兵法》的五个最强法则

《孙子兵法》没那么厉害?不然孙子本人怎么没有战绩?还是被坑了

第一、以强胜弱,弱胜不了强

《孙子兵法》第一篇里讲“计”真的不是什么奇谋巧计,其实就是现在SWOT分析法,找出敌我双方的优势、劣势、威胁和机会,比较彼此的综合实力,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

孙子说“多算者胜,少算者不胜”。算出自己能胜,然后再开始准备发兵。我们平时总在希望一些小概率事件发生,想着出奇制胜,其实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小概率事件发生。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既然是国家大事,那就更不能赌在小概率事件上。

《孙子兵法》没那么厉害?不然孙子本人怎么没有战绩?还是被坑了

第二、打不起,就不要打

有的时候,我们通过计算知道自己能赢了,但是战争的代价非常大,所以不要光想着战胜,有时候也要计算一下这场仗值不值得打。

就连汉武大帝到老的时候,发现连年征战把国民经济带到了崩溃的边缘,都给自己下了罪己诏,批评自己:“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打了这么多胜仗,但这些仗的代价也是非常大的。

第三、先胜后战,赢了再打

《孙子兵法》里强调首先要自强,要修炼自己的内功,不要总是想着别人来给你好处。“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而可胜在敌”。

也就是说善于作战的人先让自己修炼成为不可战胜的,然后再等待敌人可以战胜,自己不可战胜在于自己,而敌人什么时候可以被战胜在于敌,你控制不了敌人,但可以控制住自己。

《孙子兵法》没那么厉害?不然孙子本人怎么没有战绩?还是被坑了

第四、诡道,不重要

“兵者,诡道也”这句话让太多的人误解了,其实讹诈归讹诈,万一人家不上套,还是要靠硬实力取胜。

所以平时做人做事,不要靠诡计,要是要踏踏实实地努力。奇谋巧计永远都不如扎实的基本功给力。

第五、《孙子兵法》是在教你认输

《孙子兵法》没那么厉害?不然孙子本人怎么没有战绩?还是被坑了

《孙子兵法》的第一选择永远都是不战,为什么呢,因为战争不如和平来的让人舒服呀。当然接受失败很多人都做不到,但是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能搞定的。

有时候,我们只能接受失败,但接受失败有什么价值呢?价值就是可以斩断所有错误的源泉。

其实,这也就要求你必须放弃一些事情,然后将注意力完完全全地放在最关键的地方,狠练基本功、狠抓基本面。

对《孙子兵法》你有哪些看法呢?欢迎你在下面评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