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絲路行:音樂之都--龜茲

| 龜茲,由梵文音譯而來,位於天山南麓,是絲綢之路北道的必經之路。為古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較強大的國家。

探秘絲路行:音樂之都--龜茲

龜茲故城

●龜茲建國早在公元前272年,是古印度阿育王朝時期的附庸國。在張騫鑿空西域後,才方為內地人所知道。“以歌言聲,以舞傳情”。龜茲人不僅擅長音樂,據說冶煉業也名聞遐邇,那時西域各國的鐵器鑄造多仰仗龜茲。絲綢之路的交流使得龜茲第一個成為接受漢文化的國度。風雨飄搖,經過數千年的戰爭洗禮。清乾隆23年統一新疆後重新歸入大清版圖,才改叫庫車,即現在的新疆庫車縣。

那時西域小國往往是各方勢力角逐的對象,龜茲也不例外。歷史上中原王朝、匈奴、吐蕃和回鶻等勢力連年戰爭,戰亂中的弱國成為犧牲品司空見慣。

探秘絲路行:音樂之都--龜茲

蘇巴什佛寺,龜茲最大的佛教寺院

●受天竺佛教的影響,那時龜茲國佛教盛行,是西域最大的佛教聖地。據說當時有大型寺廟17所,僧侶一萬多人的壯觀場面。上至國王下至平民篤信佛教。在此不得不說一下鳩摩羅什大師,對來自天竺的佛教傳入中國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與玄奘、不空、真諦並列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

探秘絲路行:音樂之都--龜茲

鳩摩羅什塑像

鳩摩羅什祖籍天竺,生於龜茲,父親是古印度婆羅門望族。從小天資聰穎,悟性高有佛根。早年隨母遊歷天竺諸國,通梵文精漢語。

佛經說:“遠離人間的歡樂,為接近智慧,願獨處於寂寞深山”。這句話用在年幼的鳩摩羅什在合適不過。

鳩摩羅什七歲時出家,告別親人在石窟修行,長大後逐漸明白母親的用意而不再埋怨。隨著佛學上的造詣深入人心,鳩摩羅什的名聲遠傳西域甚至中原。一度讓深信佛教的龜茲王把鳩摩羅什尊為國師。

探秘絲路行:音樂之都--龜茲

為紀念鳩摩羅什,後人在武威建造的寺院歌舞昇平,

●敬佩於大師的才華。五胡亂華時期,公元382年,前秦苻堅讓手下名將滅了龜茲國,將高僧鳩摩羅什經涼州帶往長安。因生變故,這一呆在涼州整整17年光陰。這期間,龜茲的歌舞伎人經絲路傳到中原長安,為龜茲樂舞風靡中原拉開了序幕。帝都舞臺的上空常常瀰漫著異域風情的舞姿和曲調。

探秘絲路行:音樂之都--龜茲

歌舞昇平,百鳥爭鳴

●佛學知識的精湛造詣,在把佛教梵文翻譯成龜茲文或漢語過程中,鳩摩羅什精確並且富於韻律,把音樂與佛學融合在一起,讓晦澀難懂的經文變得通俗易懂。

在鳩摩羅什翻譯的佛經中說: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天雨曼陀羅華……。音樂之味躍然紙上,朗朗上口。在他的描述中對來自西方天國的音樂是美妙旋律的歌聲。

探秘絲路行:音樂之都--龜茲

●絲路的交流,那些在波斯或天竺的流行音樂和舞蹈也滲透進龜茲的每一片土地。今天在庫車縣古龜茲國留下的遺址上,我們從石窟壁畫上可窺見一斑。比如:豎箜篌、琵琶、五絃笙、笛、毛員鼓、答臘鼓等等,有的樂器是中原見所未見的。即是敦煌莫高窟壁畫也未曾有過。時代的不同,在龜茲,無論繪畫的風格如何改變,但音樂和舞蹈是不可缺少的。

探秘絲路行:音樂之都--龜茲

●龜茲音樂傳入中原,在唐朝逐漸演變為唐代佛曲。當年唐玄奘西行取經回來著有《大唐西域記》曾這樣評價龜茲音樂:管絃伎樂,特善諸國。可見當時的龜茲樂舞是多麼的聲名遠揚。

探秘絲路行:音樂之都--龜茲

在蘇巴什寺遺址前,載歌載舞

●在今天的庫車,民間音樂和舞蹈已經滲透到每一個家庭和成員中。不光是平常,甚至農忙秋收時節。在葡萄架下,三五成群,自娛自樂,忙的不亦樂乎!

探秘絲路行:音樂之都--龜茲

美麗的龜茲姑娘翩翩起舞

“以歌言聲,以舞傳情”,成為龜茲各民族的一大特色!

對於這樣能歌善舞的民族,你們怎麼看?歡迎留言或評論一下!

-END-

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