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行業的新模式,北上廣已玩瘋……

兩年前,一位躊躇滿志的餐飲老闆在北京望京某商業中心的商場二樓開了一個主打蒸汽海鮮的餐吧,氣勢勃勃進軍餐飲業。

然而因為所在商場經營不善,當時的宏願就像一個巴掌,每天未能達到預期的客流都如同一記記耳光,慘淡而殘酷的經營現狀,讓他終於在堅持不到一年就關門歇業了。

不久之後,外賣的蓬勃興起又給了他一個靈感:不妨把門店改建成外賣檔口,反正自己證、照齊全,還有地兒。

於是800平米的門店被改成了33個小檔口,面積在9~15平米不等,租金在6000~12000元不等。空調集中開放,費用均攤,水電費另算。

萬萬沒想到,在餐飲圈轉了一圈之後,他居然變成了月收房租近30萬的“包租公”。

然而他的故事,可能不是個案……

近兩年,外賣行業風生水起,一批又一批的創業者不斷湧入。

外賣行業的新模式,北上廣已玩瘋……

數據表明,2017年在線外賣營收為2046億元,佔比餐飲整體營收的7.7%,年增長率高達25%,是帶動餐飲快速增長的主要業態之一。

外賣營收節節攀升的背後,權威數據顯示,在2017年7月,外賣領域的用戶規模為7609.6萬人,全網滲透率僅為8%,這表明還有巨大的消費潛力等待被挖掘。

做外賣看起來簡單,前期投入資金更少,管理較傳統餐飲更輕,“低門檻”成為很多想要入場的商家心儀外賣行業的重要原因。

做外賣看起來簡單,前期投入資金更少,管理較傳統餐飲更輕,“低門檻”成為很多想要入場的商家心儀外賣行業的重要原因。

然而,看起來的“低門檻”實際並不低。

想要做外賣也面臨著很多實際的問題,對於“準商戶”來說,在入場的第一環節,可能就會被“攔下”。往往“入場難”、“辦證難”、“狼多肉少”等問題普遍存在。

一流商圈,三流位置是很多外賣商戶的選址準則。聚集大量居民區、寫字樓的商圈是外賣的必爭之地,但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下,即便是三流位置也不再是那麼輕易就可以拿下的了。

加之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的申辦都需要一定的限制條件。當下外賣商家為儘量節約成本,多數會去選擇不符合標準的小門面,無法滿足辦證要求,很多都是無證經營。

所以,在當下外賣行業大市場下,獨立開店對於初創品牌和小外賣餐飲來說,意味著要投入更多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同時還要考慮到運營、推廣等一系列問題,越來越多的小商家表示生意不好做。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餐飲新零售、智慧化等新理念和新科技已經應用到餐飲行業中,推動餐飲外賣從粗獷走向精細化。而集餐飲新零售及智慧化於一體的共享廚房,就是為無數中小餐飲商家發展壯大應運而生的新事物。

從提供基礎硬件設施出發,促進店鋪快速規模化,構建統一供應鏈,利用大數據運營做到實時改善產品和營銷等各個流程,達到有效提高各項關鍵數據的目的,最終形成品牌效應。

外賣行業的新模式,北上廣已玩瘋……

成都食秀坊

成都食秀坊成立於2017年,來自餓了麼運營團隊及物業地產團隊共同創立的一家提供一站式餐飲品牌孵化服務的互聯網餐飲公司。致力於為餐飲商戶提供共享廚房、線上運營、營銷策劃、供應鏈、市場推廣等一站式服務;為用戶提供健康、放心、高品質的餐飲服務。

在食秀坊團隊的不懈努力下,目前成都範圍內首家共享廚房即將於7月底投入使用。該項目位於沙灣路1號匯龍灣廣場,地處沙灣老會展核心商圈,辦公大樓林立、商場密集,流動人口多,輻射範圍廣,是成都外賣訂單熱力核心地帶,東達騾馬市、紅星路,南至人民公園、白果林,西至營門口、西南交大,北抵九里堤、火車北站、荷花池,據統計,周圍三公里區域內寫字樓462座,居民小區760個,醫院143個,高校集中,外賣平臺訂單70萬/月,月交易額3080萬以上。

外賣行業的新模式,北上廣已玩瘋……

沙灣店附近商圈

沙灣旗艦店建築面積為 533平米,使用面積410平米,經整體規劃後,劃分為14個獨立檔口、公共空間以及堂食區域,其中每個檔口面積在15-20平米之間,並統一裝修,開通水電燃氣資源,商家只需提供專用設備即可入駐。

食秀坊共享廚房不僅提供核心商圈的場地,還有專業運營團隊提供線上運營支持、品牌打造等配套服務,還有針對商家進行不同品類的餐飲行業培訓,同時還聘請行業經驗豐富的店長進行統一管理,力爭在食材、餐具等方方面面為顧客提供達到食藥監局標準的健康外賣。在騎手送餐方面,由於場地位於核心商圈,又有專門的駐店騎手單點取餐,並且僅僅提供周圍三公里範圍內的外賣配送服務,省掉了傳統配送的冗餘過程,配送效率明顯提升。不僅如此,食秀坊還自主開發出一套集點餐與收銀管理功能於一體的系統,更加高效、方便。

現在,食秀坊不僅主推沙灣旗艦店,預計今年之內,將在成都範圍內各大商圈開設20個網點,將更多更好的資源和服務帶給商家,將更健康更快捷的美味,帶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