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古見今】秦國為什麼能夠戰勝六國統一

編輯:萬小曠

天下春秋戰國時期,西周衰落,各地諸侯明爭暗鬥,野心勃勃,中國大地四分五裂。但是有這樣一個諸侯國,它大致位於現在的陝西、山西、河南、甘肅、四川各部分,史稱"秦"。

【觀古見今】秦國為什麼能夠戰勝六國統一

在秦孝公上位之前,秦國連年征戰,儘管秦國人民都崇尚武力,但是農業經濟特別低下,糧食補給根本供不應求,士兵經常餓著肚子跟隨打仗。秦孝公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上位之後,修生養息,四處尋找人才,發展文化和經濟,不再向歷屆君主一樣,一味征伐。皇天不負有心人,秦孝公遇見了商鞅,商鞅一進秦國,也給秦國帶來了巨大的貢獻。

【觀古見今】秦國為什麼能夠戰勝六國統一

商鞅是法學的代表,來到秦國受到秦孝公的重用,被封為相國。商鞅在看到秦國的積勞成疾,於是實行了變法,遷都咸陽,商鞅變法傷害了舊貴族的利益,甚至連平民百姓的習俗也被強行改變,困難重重,好在秦孝公始終如一的站在商鞅這邊,大力支持他,才促進了這一偉大變革。商鞅變法成功後,秦國實力大增,軍隊更加正規,糧草供應充足,由從前的一個弱小之國變成了一個虎視眈眈的大國。商鞅也被秦孝公封為商君,可惜秦孝公不久之後就病死,商鞅因為之前變法傷害了舊貴族利益,被五馬分屍,結局非常殘忍,但是秦孝公和商鞅的偉大功績被後人稱讚。

【觀古見今】秦國為什麼能夠戰勝六國統一

秦惠文王繼位,此時的秦國因為商鞅變法之後,國富民強,四處拓展疆土,使得其他六國嫉妒,於是六國約定合縱伐秦。惠文王任用張儀為相,張儀外交能力出眾,為惠文王獻出"連橫",破了六國的合縱,也成功保衛了秦國,併為之後奠定了基礎。秦武王在位只有三年,因舉鼎而死。後秦昭襄王繼位,秦昭襄王是秦國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不過因為資歷尚淺,在位的三四十年裡一直是太后和舅舅魏冉干政。之後秦昭襄王任用範睢為相,慢慢奪取了太后和魏冉的兵權,並且重用白起,不斷用兵,摧毀了其他六國的生力軍,使其他六國真正的衰落,而秦國一家獨大。

【觀古見今】秦國為什麼能夠戰勝六國統一

秦莊襄王異人在位三年,重用呂不韋,奪了地建東郡。連接齊國切斷南北合縱的通道,利用趙燕矛盾佔領趙土,削弱趙國。

【觀古見今】秦國為什麼能夠戰勝六國統一

有了前面歷代君主的豐功偉績,給秦國的強大奠定了基礎。直到嬴政繼位,繼續合理地發動六國戰爭,然後一舉滅六國,才真正實現了統一。統一之後,嬴政稱皇帝,把天下分為三十六郡,郡以下設縣,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並且規定小篆字體作為全國統一的文字,加強了全國統一,使社會經濟文化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之後又驅逐匈奴,修建萬里長城,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國,這個時候世界上其他強國還只是奴隸社會,可見秦朝有多麼強大。觀察秦朝的歷史演變,我們不難看出,秦國代代明君,重用人才,秦孝公重用商鞅,惠文王重用張儀,秦昭襄王重用範睢,異人重用呂不韋,秦始皇重用李斯,才使秦朝統一天下成為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