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年輕後浪們有千般好,卻有一個致命的軟肋:經濟不獨立

最近有一部紀錄片很火,叫做《後浪》。很多人看的心潮澎湃,很多人則頗多微詞。但在我看來,他們完全不在一個頻道。

《後浪》是一部為了五四青年節而作的短片,是為了歌頌年輕人。正如它所說的,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擁有許多其他時代所沒有的優勢:更開放的世界,更和平的環境,更富足的生活,更豐富的文化,更多元的選擇,更自由的社交。自由選擇,自由探索,自由享受,“不用活成我們想象中的樣子”,這恰恰是那些60後,70後羨慕的地方。


中國的年輕後浪們有千般好,卻有一個致命的軟肋:經濟不獨立

西裝革履不適合年輕人

80後,90後,乃至00後,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複雜,最健康的一代人,很大一部分城裡人可以過上中產,還有少部分人靠著拆遷一夜暴富;農村人可以到成立打工創業,而不用窩在田裡,考上大學更是能夠進入白領階層。改革開放中的這代年輕人,儘管有諸多不如意,客觀地對比,卻是最幸福的一代人。

短片集中強調了年輕人的自由選擇、自由發揮,其實已經是很不旋律了,換句話說,很潮流了,裡面的價值觀其實是這個世界奉行的價值觀。但是,滿懷羨慕、滿懷感激,滿懷敬佩……,一個個滿懷,確實讓年輕人有些不舒服。誇讚一旦過了頭,就會變得虛假。在所謂的青春背後,更多年輕人卻感受到了無窮的壓力。其中諷刺最多的,無疑是財富的界限。

後浪的修辭學:漢賦

很多人說,裡面所描述的生活,也許是B站1.3億二次元的真實生活,但卻離普羅大眾的年輕人還有很大的距離。

這就必須得說影片的創作方式,特別是臺詞。

宣傳片其實用的是一種很老舊的修辭,就是鋪排、誇張、辭藻華美的“漢賦”,什麼事情都往最好了的說,相信高中學歷的人都學過《滕王閣序》,類似那種文體就對了。如果你學問更好一點,看過司馬相如的《上林賦》,班固的《兩都賦》,你就會對這種華麗吹噓的文體有更深的體會。

如果說虛假,那也不是宣傳片的問題,而是觀眾的問題,是他們不瞭解這種修辭方式,或者說國人已經不習慣這種修辭方式,而是習慣各種玩笑、小人物、日常生活、或者二次元。大江大海,高山河流之類的,有點讓他們不感冒。接地氣的方式,更加能夠吸引眼球。《大話西遊》之後,恐怕中國人就無法忍受唐僧那種語氣了。


中國的年輕後浪們有千般好,卻有一個致命的軟肋:經濟不獨立

不裝架子,才是年輕範

回想B站的春晚,恰恰是走出了傳統春晚的讚美修辭學,而是用年輕人的方式來表達,很接地氣,不誇大空泛拔高,才引來了那麼多的好評。可惜的是這次B站又回去了。

年輕人最大的痛點

言歸正傳,年輕人有很多問題,也有很多幸福,但是在我看來當今年輕人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經濟不獨立。

不是貧困,不是繁忙,而是經濟不獨立,才是最大的問題。現在的年輕人不窮,大部分的父母都給他們錢,甚至都買好了房子車子,給他們置辦好了婚禮的東西,怎麼會窮呢?就算是農村的,那在農村也都有了房子,到城裡打工,也能夠自己花。年輕人忙,但是年輕人身體好,能加班,加班了賺錢也多,不是挺好的嗎?

問題就在於,無論多麼忙,多麼加班,無論父母多麼有錢,多麼愛子女,總是卡在一條線上:不獨立。要說年輕人是月光族,能夠靠自己的工資養活自己,很好,但是獨立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經濟能夠支撐起自己的夢想,自己的未來。一到這裡,問題就來了。現在的年輕人可以立業,但很難創業,能夠成家,卻買不起房子。到頭來只能靠父母。

有經濟學家說買房需要六個錢包,而不是年輕夫婦的兩個錢包,另外四個就是雙方的父母,這是什麼,這就是經濟不獨立,得靠父母。


中國的年輕後浪們有千般好,卻有一個致命的軟肋:經濟不獨立

家族共同體

而中國文化恰恰就有很強的依賴性,鼓吹家庭、宗族、同鄉等集體的力量。自古而來,父母都是要照顧子女的婚姻未來的,要為子女做犧牲。中國的父母自己可以吃苦受累,就是不能讓孩子委屈。恰恰在這個時候,父母和子女形成了一種共謀:父母樂意付出,孩子也樂得接受,一拍即合,雙方就成了一個“互相剝削”的夥伴:父母以經濟要挾子女,干涉自己的生活,子女以情感要挾父母,索要父母的錢財。到最後,子女想要錢和自由,又有愧疚之心,雙方的關係就陷入到了死循環。

西方,相對來說好一點,有啃老族,也有干涉子女的人,比如那些大富大貴的人,靠著互相提拔,形成一個穩固的上流階級。但是大部分的人還是注重自己的生活,父母想著怎麼頤養天年,沒有老的概念。子女也想著自己獨立生活,不想給父母負擔。他們如果要結婚,會要父母的祝福,而不是錢財。相比於向父母借錢,他們更希望向銀行貸款,特別是西方年輕人的大學貸款特別多,就是負債也要上大學。

貸款,籤協議,這意味著你是一個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一個可以負法律責任的人。中國年輕人也貸款,但是聽到的往往都是校園貸,高利貸,割腎買IPHONE等噁心的故事。其實年輕人貸款是獨立的表現,自己借的錢自己還,既然是借的,也就不敢亂花。但是恰恰相反,中國年輕人借錢大手大腳,花錢也是大手大腳,借貸看不到他們的責任,獨立性,而是看到了攀比、奢華、享受、消費主義。

世界性的年輕人難題

經濟難獨立,是世界性的問題。西方的貧富分化也非常嚴重,階層之間有分化,年齡之間,也有分化,年輕人很難出頭,很難獲得足夠的經濟收入,相比於他們的父母,機會也少了很多。中國的經濟環境更是壓抑了年輕人經濟獨立,因為高高的房價,高高的物價,以及更高的稅收和更低的福利,讓中國年輕人的可支配收入嚴重縮水。


中國的年輕後浪們有千般好,卻有一個致命的軟肋:經濟不獨立

恰恰是這種經濟環境,讓年輕人更加走向了家庭,依靠父母,依靠家庭,依靠集體的力量,龜縮在父母的懷抱中,也因此,在父母面前可能就少了一份底氣,多了一份稚氣。

經濟獨立,需要社會經濟的支撐,讓年輕人有更多的機會。也需要文化的變革,讓個人自立自強的文化壓過依賴的文化。“後浪們”,還是需要繼續努力。當然,年輕人本身就是社會的一部分,如果他們真正奮發起來,團結起來,像當年的五四青年們一樣,也是能夠改天換地,創造新生活,把理想變成美好的現實。

說到這裡,恐怕又有很多年輕人笑起來了,覺得太崇高,有點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