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森工受大股東拖累業績鉅虧 聯營公司恐成業績“拖油瓶”

紅週刊 記者 | 謝碧鷺

2019年吉林森工業績鉅虧,而這背後的原因則是受到控股股東森工集團重整的拖累。實際上,上市公司聯營企業的經營狀況也令人擔憂,未來恐怕還會影響上市公司業績。此外,上市公司自身的財務疑點也有待解釋。

吉林森工受大股東拖累業績鉅虧 聯營公司恐成業績“拖油瓶”

趕在6月底,吉林森工發佈了2019年年報,報告顯示,其當期歸母淨利潤虧損14.85億元,同比下滑3636.92%。

一直以來,吉林森工和控股股東中國吉林森林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森工集團”)以及聯營企業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前不久,森工集團被申請重整,上市公司業績也深受拖累出現鉅額虧損。此外,上市公司聯營企業的經營也出了問題,不但影響了上市公司2019年業績,未來恐怕還會成為上市公司業績的“拖油瓶”。一時間上市公司負累重重。更要緊的是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也存在諸多疑點待解。

控股股東重整 拖累上市公司鉅虧

今年1月20日,在吉林森工披露的業績預告中,2019年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3億元至-3.9億元,然而,其業績預告數據相較年報中14.85億元的實際虧損相差甚遠。

對此,吉林森工在更正公告中表示,公司於2020年5月18日收到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民事裁定書》及《決定書》,該法院裁定受理了大連三林木業有限公司提出的對森工集團進行司法重整的申請,這可能導致公司聯營企業對森工集團的大額債權未來可回收性存在重大風險。根據相關信息,森工集團的重整導致這些聯營企業當期資產減值損失合計為32.2億元。

除此之外,部分位於疫情嚴重區域的聯營企業,資產受2019年發佈的國家天然林保護修復政策影響,出現減值跡象,根據減值測試結果計提了28.4億元的資產減值準備。

受上述因素影響,吉林森工對聯營企業相關長期股權投資以權益法確認損失16.4億元。由此看來,吉林森工2019年的大幅虧損,實際上是受到了控股股東及聯營企業的拖累。

實際上,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森工集團的經營困境早現端倪。據Wind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森工集團的淨利潤均為負數,經營上的長期虧損,使得其不得不大幅融資來維繫經營,這導致其負債高企。

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9年第三季度,森工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均在80%以上。截至2019年3季度末,森工集團賬面上的貨幣資金僅有8.66億元,而同期森工集團的短期借款卻高達133.08億元。此外,還有為數不少的即將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和長期借款,當時森工集團流動性危機十分嚴峻。

2019年12月,吉林森工發佈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吉林隆泉實業有限公司擬購買吉林省天匯房地產有限責任公司和吉林省吉森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旗下的房產和車位,交易金額合計7637.05萬元。有意思的是,上述兩家房產公司分別是森工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構成了關聯交易。

據公告介紹,上述房產包括位於長春市吉森藍色港灣項目的156套公寓,建築面積8302.49平方米;門市2套,建築面積241.32平方米;車位30個。還有長春市吉森漫樺林一期的4套門市(產權),建築面積共980.67平方米。吉林森工稱,本次購買房產位於長春市二環內核心地段,所購買的門市和公寓可作為公司所屬企業在長春市的辦公、產品展示、銷售基地。

然而,《紅週刊》記者查閱“房天下App”發現,吉林森工擬購買的156套位於吉森藍色港灣的公寓僅為普通住宅區,在不考慮公攤面積的情況下,其平均面積僅有50多平方米,作為辦公使用似乎並不合適。因此,這項關聯交易,更像是在間接“支援”控股股東。在多方質疑下,這項交易最終未能成功。

聯營企業恐成“拖油瓶”

在眾多聯營企業中,吉林森工人造板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造板集團”)對吉林森工的影響最大,該公司控股股東亦是森工集團。據年報顯示,2019年人造板集團對吉林森工淨利潤影響金額高達-14.22億元。更關鍵的是,作為聯營企業,人造板集團的經營狀況並不容樂觀,未來恐怕還會對上市公司造成不小的影響。

據3月20日發佈的上交所問詢函回覆內容顯示,截至2019年末,人造板集團其他應收款賬面餘額為21.03億元,累計壞賬減值準備為9.03億元。其中主要涉及三家公司,分別為吉林森工湖南刨花板有限公司、吉林森工三岔子刨花板有限責任公司和吉林森工露水河刨花板有限責任公司,上述三家公司均是人造板集團的子公司。

數據顯示,上述三家子公司截至2019年末的淨資產餘額分別為-4710萬元、-842萬元、-1830萬元,已經全部資不抵債。而直到此時,人造板集團才對這三家子公司的應收款項計提了80%的壞賬準備,不過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剩下20%的債權,要想收回也絕非易事,一旦這些債務收不回來,作為聯營企業,恐怕會對上市公司未來業績造成影響。

營業收入存在疑點

除了上述問題之外,據《紅週刊》記者計算,2019年吉林森工的營業收入和現金流及經營性債權之間的財務勾稽關係也有不少疑點。

據年報顯示,2019年吉林森工的營業總收入為16.02億元,報告期內吉林森工的主營業務是礦泉水、園林工程、人造板產品等,不僅有銷售收入、還有服務收入,其所適用的增值稅稅率分別為16%、13%和6%等,由於不同增值稅稅率下,沒有相應的收入構成,因此我們在這裡分兩種情況來討論。

先來看第一種情況,假設吉林森工2019年全部營收來自於產品銷售收入,那麼當期營業收入所適用的增值稅稅率前3個月是16%,後9個月是13%。2019年吉林森工的營業總收入是16.02億元,按月平均後,可以估算出當期的含稅營收為18.22億元。按照財務勾稽關係,企業的營業收入要麼是以現金流的方式流入企業賬戶,要麼是以經營性債權的形式被記入資產負債表,那麼吉林森工當期的情況如何呢?

在合併現金流量表中,2019年吉林森工“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13.93億元(當期預收款項僅增加了143.08萬元,變動較小忽略不計),與18.22億元的含稅營收相比要少大概4.29億元,因此,理論上當期吉林森工經營性債權應該有同等規模的增加。

在資產負債表中,截至2019年末,吉林森工的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和應收賬款所計提的壞賬準備金額分別為1712.55萬元、2.14億元和7461.2萬元,同類項目合計較2018年末僅增加了1.23億元,這顯然和理論上應該要增加的金額並不相符,大概存在3.07億元的差額。

我們再來看第二種情況,假設當期吉林森工的營業收入全部來源於服務收入,那麼當期營業收入所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6%,由此可以計算出當期的含稅營收為16.98億元,用同樣的方法計算,亦得出當期大概有1.84億元的含稅營收既沒有經營性債權也沒有相關現金流的支持。

如此看來,吉林森工2019年大概有1.84億元至3.07億元的含稅營收既沒有相關現金流也沒有相關經營性債權的支持,需要公司做出合理解釋。

吉林森工受大股東拖累業績鉅虧 聯營公司恐成業績“拖油瓶”

採購數據有異常

除了營收方面的問題之外,2019年吉林森工採購方面的財務數據也存在疑點。

據年報顯示,2019年吉林森工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2.79億元,佔總採購金額的32.29%,由此可以推算出當期吉林森工總採購金額為8.64億元。當期吉林森工採購部分主要以原材料為主,雖然有部分工程勞務,但該部分佔比較小,因此在計算過程中不考慮這部分因素,對最終結果的影響也不大。按照前3個月適用16%的增值稅稅率,後9個月適用13%的增值稅稅率進行估算,吉林森工當期的含稅採購約為9.82億元。

根據財務勾稽關係,該部分含稅採購應當體現為經營性現金流的流出及經營性債務的增減。進一步來看的話,2019年吉林森工“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9.26億元,再減去當期預付款項所增加的5750萬元,則當期與採購相關的現金流出金額大致為8.69億元,相較於含稅採購,要少1.13億元。也就是說當期該公司的含稅採購並未完全以現金支付,剩餘部分應當以經營性負債的方式呈現。

那麼實際情況又如何呢?據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吉林森工的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分別為2000萬元和6.3億元,同類項目合計較2018年末增加近5800萬元,這明顯和理論上應該要增加的金額不符,大概存在5500多萬元的差額。

也就是說,吉林森工2019年大概有5500多萬元的含稅採購既沒有現金流,也沒有相關經營性負債的支撐。而出現這一差異的原因,恐怕只有上市公司來解釋了。

吉林森工受大股東拖累業績鉅虧 聯營公司恐成業績“拖油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