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地方財政:全國12省份一季度財政收入降幅超14%

新冠疫情對全國省級地方政府一季度財政收入狀況造成明顯衝擊,除三個未公佈數據省份外,全國只有西藏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呈正增長,其餘各省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幅度下降,其中12個省份降幅超過全國財政收入下降幅度。

據財政部消息,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984億元,同比下降14.3%;支出55284億元,同比下降5.7%。

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主任劉金雲日前表示,全國財政收入下降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一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稅基減少,以及為支持疫情防控保供、企業紓困和復工復產採取減免稅、緩稅等措施,拉低全國財政收入增幅約10個百分點;二是鞏固減稅降費成效,增值稅翹尾減收效果持續釋放,拉低全國財政收入增幅約5個百分點;三是上年末延至今年初繳納入庫的稅收收入同比減少。

地方政府一季度財政情況同樣受衝擊明顯,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統計,全國31省份除安徽、河北、新疆未公佈財政數據外,其餘28省份僅西藏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正增長5.7%。

疫情影響地方財政:全國12省份一季度財政收入降幅超14%

一季度全國各省份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情況,單位:億元,資料來源:Wind,製圖:澎湃新聞

除西藏外,下降幅度小於10%的省份有8個,分別是廣西、江西、浙江、雲南、湖南、廣東、江蘇和青海。這8個省份中,財政收入體量大於2000億元的是浙江、廣東和江蘇。

有19個省份的一季度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降幅大於10%,其中12個省份的降幅超過16%。這12個省份為甘肅、河南、天津、遼寧、寧夏、山西、陝西、內蒙古、黑龍江、重慶、海南和湖北。

下降幅度較高的5個省份分別是湖北、海南、重慶、黑龍江和內蒙古。其中湖北省財政受疫情衝擊最大,降幅為超過47%,接近腰斬。

各省份財政收入下降受稅收入收下降影響明顯。一季度,湖北、海南、重慶和內蒙古的稅收收入分別為434億元、101億元、293.6億元和316.1億元,同比下降45.9%、43.5%、27.7%和22.8%。

財政收入下降幅度較小的省份,也並不意味著其稅收收入沒有下降,如西藏和廣西的稅收收入就分別下降2.9%和20.7%,不過其非稅收入拉高了整體財政,廣西一季度非稅收入同比增長就高達34.%。

支出方面,由於財政收入下降帶來的壓力,全國多數省份一季度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支出不同程度下降,只有山西、廣西、西藏和黑龍江的支出呈正增長,非別增長10.6%、5.1%、4.3%和1.1%。山西也以超過10%的增速在去全國排名第一,據山西財政廳,一季度支出中,民生支出1091.2億元,佔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5.1%,增長12.7%。

不過,衡量地方政府財政健康狀況還應考察其“財政自給率”。所謂財政自給率是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除以當期“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獲得的比值,數值越高說明財政自給能力越強,數值越低則表示該地的財政支出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中央財政支持。

疫情影響地方財政:全國12省份一季度財政收入降幅超14%

一季度全國各省份財政自給率情況,單位:億元,資料來源:Wind,製圖: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統計全國31省份財政自給率發現,上海、浙江、廣東、江蘇、天津在一季度的財政自給率排名全國前五,其中上海以高達98.9%排名第一。

另一方面,全國共有18個省份的一季度財政自給率低於50%,其中黑龍江、甘肅、青海、西藏不足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