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專題報道|海豐篇:千年古邑,紅色故里

海豐作為南粵一座千年古邑

,取意“臨海物豐”。它以敢於亮劍、敢為人先的無畏姿態存在於華夏之南。

CCTV專題報道|海豐篇:千年古邑,紅色故里

海豐城區俯瞰

海豐人的性格在動盪的歷史、獨特的地緣中被塑造,革命年代裡紅色基因在海豐人的血液中激盪。

探海豐歷史遺存

海豐東、西、北三面地勢較高,南面向海,中部為寬闊平原,黃江、赤石河、大液河和龍津河等水系蜿蜒流過,向南注入大海。地域封閉,水系獨立,使海豐既無法融入東邊韓江的潮汕平原,也無法融入西邊東江的珠三角平原,而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地域單元。

閉塞的環境激發了海豐人向外探索和冒險的慾望,羊蹄嶺古道由此而生。它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是惠州連接潮州的鎖鑰之地,也是古代粵閩交通史上最為悠久的一條官道。

清乾隆年間,兩廣官員見此地勢險峻,在嶺上建造了五座關隘,派兵防守。

CCTV專題報道|海豐篇:千年古邑,紅色故里

歷史的風煙損毀了五座關隘,現僅剩第二關殘存的半壁城牆,掩映在荒草叢中。但那些漢代的磚塊、清代的碑記以及說不出年代的鋪路石上,沉澱著海豐人的氣質和秉性。它們彷彿在昭示著世人,縱然前方有再多艱難險阻,海豐人也會挺起脊樑,咬緊牙關向前走,向外走,遠行,打拼。

憶海豐家國情懷

海豐縣城有一處五坡嶺,嶺頭有一座亭子叫方飯亭。明正德年間,為紀念文天祥,在五坡嶺上興建了表忠祠,祠前是忠義牌坊,祠後便是方飯亭。

CCTV專題報道|海豐篇:千年古邑,紅色故里

海豐五坡嶺方飯亭

南宋末年,元兵壓境,宋室君臣南逃廣東,顛沛流離。彼時,已遭罷免的文天祥散盡家財,起兵勤王,一路南下至海豐縣境。祥興元年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和他的大部人馬在五坡嶺就食午飯之際,突遭元軍包圍。一場血戰後,文天祥被元軍俘虜。他捨生取義的精神激勵著後人忠勇堅韌、保家衛國。

文天祥將愛國、重義、大義的種子種在海豐人的心上。嘉靖四十三年春,倭寇兩萬多人自潮州入侵,屠戮劫掠海豐百姓。抗倭名將俞大猷以新招撫的礦工首領伍端為先鋒,於海豐石塘都全殲入侵之敵,在中國古代軍事史上留下了“海豐之捷”的記載。

數百年來,文天祥、俞大猷的精神薰陶激勵著海豐人前赴後繼,反抗壓迫,尋求解放。

贊海豐紅色精神

CCTV專題報道|海豐篇:千年古邑,紅色故里

海豐紅宮紅場

在海豐縣城,有一處仿俄羅斯風格建造的紅場舊址,所有的建築都被刷成紅色,廣場中心矗立著一座彭湃銅像。參天的木棉樹從那場革命的開端,就在這裡生根、成長。

這裡,是海豐革命的源頭。

1927年4月15日,廣東軍閥在汕頭髮動反革命大屠殺,以彭湃為首的中共海陸豐地委面對嚴峻形勢,決定舉行武裝起義。

11月18日至21日,彭湃在這裡主持召開了全縣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了海豐縣蘇維埃政府。全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由此誕生

CCTV專題報道|海豐篇:千年古邑,紅色故里
CCTV專題報道|海豐篇:千年古邑,紅色故里

彭湃領導建立的海陸豐蘇維埃政府,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為此後紅色政權的建設積累了經驗,開闢了中國革命“以農村為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念海豐人文傳承

擁有兩百多年曆史的海豐獨角麒麟舞,至今還保留傳統的表演方式。一人舉麒麟頭,一人牽麒麟尾,在大鼓、大鑼、大鑔、大嗩吶的伴奏下,隨興舞動。麒麟舞剛猛強勁,虎虎生風。麒麟舞表演之後是武術表演,南拳套路一應俱全,刀棍鐵尺火星四濺,氣氛達到最高潮。

CCTV專題報道|海豐篇:千年古邑,紅色故里

海豐麒麟舞

舞麒麟預示吉祥。逢年過節,麒麟舞的表演者們就會去各家各戶門口進行“拜年、驅邪”等表演。

CCTV專題報道|海豐篇:千年古邑,紅色故里

44歲的葉建龍不僅是麒麟舞表演中的主力,也是麒麟頭製作的行家。他從年輕時代起就開始迷戀麒麟舞。製作一個麒麟頭通常要花費一個月的時間,利潤微薄,但葉建龍並不想放棄,他希望將這門手藝和這種藝術形式所承載的“敢為天下先”、“敢作敢當”的精神永久傳遞下去。

只要麒麟舞的鑼鼓一響,熙來攘往的人群就圍上來駐足觀看。對於這裡的民眾來說,獨角麒麟舞承載著他們對海豐歷史的記憶,也寄託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1984年,改革的春風吹拂到了海豐這塊革命聖地,海豐人開始轉變思路。他們對外製定優惠政策,吸引外資,對內發展橫向聯合,拓展多種經營方式。

CCTV專題報道|海豐篇:千年古邑,紅色故里

新時代裡,東風已至,海豐的未來近在眼前。

CCTV專題報道|海豐篇:千年古邑,紅色故里

海豐這座邊陲小城複雜、深刻,像一個時間的守護者,將革新與堅守收於胸中,安逸的面容下醞釀著驚人的爆發力。

海豐人一代代傳承鬥志和熾熱信念,它們流淌在古老的故事中,也浸透在當下的奮鬥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