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那些傳說中存在的“龍”

在我國的歷史上,龍這一生物是古代傳說中的一個經典形象,往往能夠呼風喚雨,代表著祥瑞和尊貴,而民間百姓則還認為其能夠起到消災,祈福等作用。關於龍的傳說不計其數,因此龍也出現了許多不同的種類和名稱,不過不同種類的龍也擁有著不同的形象以及它們不同的成長演變過程。

龍中第一個說的要數青龍,因為青龍在我國神話傳說中是“四聖”、“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之一,同時它也叫為蒼龍,代表東方,我國古代的天文學家將天上的若干星星分為二十八個星區,即二十八宿,其中就有蒼龍星宿。《洛書說》:天之星有五宮,東宮蒼龍,北宮玄武,西宮白虎,南宮朱鳥,中宮紫薇垣是也。

細數那些傳說中存在的“龍”

第二個是夔龍,是一種想象性的單足神怪動物,是龍的萌芽期。《山海經·大荒東經》描寫夔是:“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說文解字》中也記載:“夔,神魅也,如龍一足。”但更多的古籍中則說夔是蛇狀怪物。

第三個是虺,是傳說中的一種毒蛇。據《述異記》載:“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它是龍的幼年期,是一種早期的龍,以爬蟲類——蛇作模特兒想象出來的,常在水中,曾出現在西周末期的青銅器裝飾上,但不多。

第四個是虯,虯龍古代傳說中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有角的小龍,一說是無角的幼龍。雖然古文獻中有註釋:“有角曰虯,無角曰龍。”,不過別的文獻中也有相反的說法,因此後來又誕生了一種說法,幼龍生出角後才稱虯。不論怎麼說,不可否認的是都表明成長中的龍為虯。

第五個是蟠螭,對蟠螭有三種說法,一種是指黃色的沒有角的類龍生物,是龍屬的蛇狀神怪之物,“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一種是沒有角的早期龍,《廣雅》集裡就有“無角曰螭龍”的記述;另外還有一種說是雌龍。

第六個是蛟,一般泛指能發洪水的有鱗的龍,擁有龍族血脈的水獸(包括魚蛇等水族)在朝龍進化時的其中一個物種,只要再渡過難劫就可以化為真龍,都有強大的力量,蛟龍若遇雷電暴雨,必將扶搖直上騰躍九霄,渡劫後方可化龍。

關於蛟的來歷和形狀,古典文獻中說法不一,《說文》記載:蛟,龍之屬也。池魚,滿三千六百,蛟來為之長,能率魚飛置笱水中,即蛟去。還有的說“龍無角曰蛟”,有的說“有鱗曰蛟龍”。

在《墨客揮犀》卷三將其的說的很具體:蛟之狀如蛇,其首如虎,長者至數丈,多居於溪潭石穴下,聲如牛鳴。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中有周處入水三天三夜斬蛟而回的故事。按照這種說法,蛟很可能是一種鱷魚。

第七個是角龍,也就是明確的有角的龍,據《述異記》記述:“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又千年為應龍”。而角龍就是成年期的龍。

細數那些傳說中存在的“龍”

第八個是應龍,應龍又名飛龍,是一種背生雙翼的龍。據說當年軒轅帝有名大將就是應龍,它曾奉黃帝之令討伐過蚩尤,並殺了蚩尤而成為功臣;而在大禹治水時,也因疏導洪水而立功,所以又名為黃龍。

應龍分有兩種,一為毛犢與羽嘉所生,生鳳凰、麒麟;二則是龍修煉一千五百年所化。主要特徵是生雙翅,鱗身脊棘,頭大而長,吻尖,鼻、目、耳皆小,宛如一隻生翅的揚子鱷。

第九個是蟠龍,是指蟄伏在地而未昇天之龍,龍的形狀作盤曲環繞。在我國的古代建築中,一般把盤繞在柱上的龍和裝飾莊樑上、天花板上的龍均習慣地稱為蟠龍。在《太平御覽》中,對蟠龍又有另一番解釋:“蟠龍,身長四丈,青黑色,赤帶如錦文,常隨水而下,入於海。有毒,傷人即死。”

第十個是蜃龍,蜃龍是一種比它的帝龍族表親更強也更詭秘的龍族,它棲息在海岸或大河的河口,擁有巨大無匹的蛟形身軀,覆蓋著金綠色的龍鱗模樣很像蛟,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種。蜃具有不可思議的能力,就是從口中吐出的氣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幻影,它們喜愛不斷地飄搖盤旋,形成令觀者眼花繚亂的一團閃光和各種錯綜複雜的花樣。

《三才圖會》中說蜃龍“狀似螭龍,有角有耳,背鬣作紅色,噓氣成樓臺,將雨即見,得其脂和蠟為燭,香聞百步,煙出其上,皆成樓閣之形。”;而段成式《酉陽雜俎》載:“蜃身一半以下鱗盡逆”。另一種則是《國語》:“小曰蛤,大曰蜃。皆介物,蚌類也”,這裡把蜃樓當作大蛤。

細數那些傳說中存在的“龍”

第十一個是魚化龍,顧名思義是一種龍頭魚身的龍,魚化為龍,古喻金榜題名,亦是一種“龍魚互變”的形式,這種形式古代早已有之,這種形式中國古代早已有之,為歷代民俗、傳說衍變而來,其歷史淵源悠久,可追溯到史前仰韶文化—半坡類型時期的魚圖騰崇拜。

《說苑》中有“昔日白龍下清冷之淵化為魚”的記載,《長安謠》中有“東海大魚化為龍”的記載和民間流傳的鯉魚跳過龍門,均講述了龍魚互變的關係。不過也有傳說鯉化蛟,蛟化龍,而當龍達到一定境界時,會化為行龍。

第十二個是火龍,一種存在於《清史稿》記載中的龍,相關的字句有:“浮山有龍飛入民間樓舍,須臾煙起,樓盡焚”、“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葭州赤龍見於張體兩川圍中。六月初七日,高平火龍見於石末村”、“五十六年六月,莒州赤龍見於龍王峪,先大後小,長數丈,所過草木如焚”。

除了以上的之外,還有其它傳說形式存在的龍,比如雲龍,望龍等,不過它們的相關記載甚少,同時也並沒有什麼有關的傳說留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