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重塑自己

四年前,我的孩子入小學,陰差陽錯,我的工作單位倒閉。現在想來,這或許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我順應天意地做起了全職陪讀媽媽。

雖說開始了陪讀生涯,但我對何謂陪讀、如何陪並沒有很明確的概念。儘管我的孩子已出生六年,但我卻發現他對我來說如同陌生人,我一點都不瞭解他。做媽媽六年,現在才發現我幾乎對家庭教育一無所知。我陷入了焦躁的深淵,經常置自己於生氣、鬱悶之中,並且還會一次次地用惡言惡語傷害孩子,來發洩自己。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大概兩年,直到有一天,我無意中翻開了囤了多年的書《發現母親》,裡面羅列的家庭教育失敗案例,彷彿就是在講我。我一邊流淚,一邊讀這本書。當我讀完了這本書,我明白了我的問題所在:不明白母親這一尊貴稱呼的含義,在教育孩子方面,沒有好的方法。從那一天起,我重拾了我的愛好:閱讀。

陪伴孩子,重塑自己

陪伴孩子,重塑自己

陪伴孩子,重塑自己

閱讀,充實自我,找回自己

記得讀大學的時候,我最愛做的事情便是泡圖書館,每天的課餘時間,我都在圖書館中度過,一邊看書,一邊做摘抄,摘抄本有厚厚的幾大本。

但這個愛好在畢業後,被我丟棄了很多年,家裡的囤書堆成山,但是翻開過的不過幾本,看完的更是寥寥無幾。

我開始完全地將自己沉浸在書堆裡面,並廣泛涉獵各類書籍,育兒、自我管理、修身養性,一本本地仔細揣摩、研讀。不到一年間,我讀了將近100本書籍。我從書中汲取到無限的能量,一次次幫我指點生活迷津,幫我破解一道道難題,打開一扇扇希望之門,自我提高,情緒管理,教育孩子等等。

在我深陷於婚姻的迷茫之中,無法自拔之時,《親密關係》為我揭示了夫妻的相處之道。

在我被生活中的瑣事纏身時,《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讓我學會積極、主動地面對生活。

《少有人走的路》使我明白心智成熟的重要性。

《家是如何傷人的》讓我意識到,一個人真正意義上的成長是從思想上脫離原生家庭。

《整理情緒的力量》教給了我一套自己掌控情緒的思維方式,做情緒的主人。

兩本有關閱讀方法的書籍則一再激起我的共鳴:《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肯定了我多年來堅持手寫讀書筆記的有效性;《如何閱讀一本書》讓我篤定地繼續一個一直以來的習慣:面對一面嶄新的書籍要去閱讀,而不是聽別人講解。

《睿智父母的愛》向我展示了充滿愛的家庭的生動畫面:爸爸愛媽媽,媽媽關心爸爸和孩子。也同時揭示了教育的根本:父母做好自己,用榜樣的力量去影響、塑造孩子。

《正面管教》教給了我教育孩子的具體實例。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給了我教育好孩子的信心,並獲得了幫孩子成長的方法與力量。

……

閱讀書籍讓我積蓄力量,讓我實實在在地相信“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所有問題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閱讀可以賦予人無限潛能。

陪伴孩子,重塑自己

陪伴孩子,重塑自己

陪伴孩子,重塑自己

寫作,找到奮鬥的方向

回想我當初困惑、迷茫之時,正是文字影響了我。有了一定的閱讀量之後,今年4月底,我決定開始寫作。

我報名參加了一個為期兩個月的無戒老師的寫作訓練營。訓練營的兩個月,我堅持日更,兩個階段的培訓,我都被評為優秀學員。我的寫作能力也從最初的每天500字都費勁,到最後可以輕鬆地寫出1000字的文章。

9月,我又在無戒老師的推薦下,註冊了頭條號,並參加了頭條號為期一個月的寫作培訓。在認真聽了各位大咖老師對頭條的深度分析、講解之後,10月底,我順利通過了原創。這讓我喜出望外,同時,也讓我堅定了踏上寫作之路的決心。

我的寫作領域是育兒,主要方向是家庭教育。每一篇寫作,對我來說都是一次對育兒知識的梳理。隨著文字順著筆尖一點點流淌,我發現原來我已掌握了大量的教育理論,這一發現增強了我教育孩子的信心。

與此同時,我的文章也在影響著別人,有越來越多的人點贊、轉發,那一刻,我知道我的分享幫助了別人。沒有什麼比助人更能讓我開心不已!

陪伴孩子,重塑自己

刻意改變自己

我經常給孩子說的一句話是:人改變別人很難,但改變自己很簡單,也只有改變自己,別人才會跟著改變。

1、為了孩子愛上旅行

我從來都不愛旅行,習慣了生活在熟悉的環境,陌生的地方會讓我緊張。之前曾硬著頭皮跟著單位外出旅行,但每一次歸來,我不但沒有得到放鬆,反而疲憊不堪,從未真正體驗到旅行的快樂。

而去年到今年,為了孩子,大大小小的旅行,我參加了六七次。並且在今年的國慶節,我更獨自帶著孩子完成了北京的自由旅行。

這次旅行帶給我的是滿滿的成就感。原來到達一個陌生的地方,沒有那麼可怕;原來我完全可以自己研究攻略、制訂旅行路線;原來旅行是這麼地讓人愜意:跟孩子一起吃美食、看日出日落,欣賞不一樣的風景,領略不一樣的心境。沒有了學習與生活的紛擾,我們的相處只有愉快與歡樂。

陪伴孩子,重塑自己

陪伴孩子,重塑自己

2、與孩子一起堅持鍛鍊

我自小不喜歡運動,體育一直是我的弱項。孩子或許是繼承了我的這一基因,體育也是老大難,每一位體育老師見到我都無可奈何地搖頭。平時,孩子忙於學業,基本無暇顧及鍛鍊。今年的暑假,我把鍛鍊列入重中之重。

每天早晨6點,我們兩個準時起床,一起到河邊的步道慢跑。下午5點,我跟他一起去小區運動場跳繩。除了雨天,從未間斷。

兩個月下來,我們兩個的體重減輕了許多,孩子也不再那麼容易感冒,更重要的是,這學期他參加了體育評測,老師反饋他成績提高許多。

心理學家認為:所謂的成就感,就是心中的願望和眼前的現實達到平衡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感受。

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關注孩子的同時,也關注到了自己。我逐步讀懂自己的內心,重啟了閱讀與寫作的習慣,用閱讀來提高自己,用寫作來梳理自己,一步步在實現著自己的願望,並不斷地突破自己,這為我帶來了強大的成就感。成就感讓我持續保持愉悅的精神狀態,徹底地控制了情緒,有效地助力孩子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