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座千年古塔,帶你領略歷史之美

中國的塔,是一種非常久遠且帶有中國風格的建築。現在留下來的中國古塔,經過上千年的風雨,已經不僅僅是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經等的建築,而是一種中國文化的沉澱和定格。

塔,是一種從印度傳入中國的建築形式,最初是用以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經、僧人遺體的場所,在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後,遂發展演變成為有著特定形式和風格的中國傳統建築。

十座千年古塔,帶你領略歷史之美

常言道“有塔便有寺”,中國早期的佛教寺院大多是以“塔”為中心的。孤高聳天的佛塔,以它巨大超人的空間體量,打破傳統古典建築平緩坦然的空間序列,是佛陀“涅磐”神聖的象徵。今天小編就帶你看看中國著名古佛塔。

十座千年古塔,帶你領略歷史之美

華嚴寺塔

華嚴寺塔,位於陝西長安區韋曲少陵原半坡華嚴寺內。該寺建於唐貞觀年間,為華嚴宗發源地之一。 清乾隆年間因少陵原坡塌崩,殿宇被毀,現僅存磚塔兩座。東邊一座為華嚴宗初祖杜順和尚的墓塔,方形七層,高約13米,現移至陝西省博物館保存。西邊是華嚴宗四祖清涼國師(即澄觀)塔,六角五層,高約7米,塔上鑲有“大唐清涼國師妙覺之塔”刻石。

十座千年古塔,帶你領略歷史之美

延安寶塔

延安寶塔,又稱嶺山寺塔,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山,始建於唐代,現為明代建築。寶塔山上是欣賞延安城市風貌和黃土高原風光的絕妙觀景臺,登山觀景,可俯瞰革命聖地全貌。塔呈平面八角形,九層,高約44米,為樓閣式磚塔,現已成為延安市的標誌性建築,革命聖地的象徵。

十座千年古塔,帶你領略歷史之美

普救寺塔

普救寺塔,又名鶯鶯塔,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的普救寺內。因為元代雜劇作家王實甫《西廂記》描述了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而聞名天下。是與北京天壇迴音壁、四川潼南石琴、河南三門峽蛤蟆塔齊名的我國古代四大回音建築之一。

十座千年古塔,帶你領略歷史之美

青銅峽一百零八塔

青銅峽一百零八塔,中國古代大型喇嘛塔群。在寧夏青銅峽市青銅峽水庫西岸山坡上。塔自上而下按 1、3、3、5、5、7、9、11、13、15、17、19奇數錯落排列成12層,每層塔前用磚砌護牆一道,地面用磚鋪墁,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塔群,共 108座。始建年代不詳,從歷次修繕出土的西夏文帛畫、彩塑和彩繪圖案、題記等遺蹟推測,該塔可能是西夏的遺構。

十座千年古塔,帶你領略歷史之美

泉州東西塔

泉州東西塔,泉州東西塔是鎮國塔、仁壽塔的合成,是中國現存最高的一對石塔,位於泉州市區西街泉州開元寺內。鎮國塔始建於唐鹹通六年(公元865年),仁壽塔,始建於五代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東西塔歷經風雨侵襲,地震搖撼,仍屹然挺立,表現了宋代泉州石構建築和石雕藝術的高度成就,是中國古代石構建築瑰寶。

十座千年古塔,帶你領略歷史之美

北海白塔

北海白塔,位於北京市北海公園瓊華島上,建於清初順治八年(1651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也是北海的標誌性景點。上圓下方,富有變化,為須彌山座式,塔頂設有寶蓋、寶頂,並裝飾有日、月及火焰花紋,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樣光芒四射,永照大地。磚木石混合結構,塔高35.9米,現已成為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十座千年古塔,帶你領略歷史之美

雷峰塔

雷峰塔,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邊的夕照山上,因白娘子的傳說而廣為人知。雷峰塔是由吳越國王錢俶為祈求國泰民安而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舊雷峰塔已於1924年倒塌,重建的雷峰新塔完全採用了南宋初年重修時的風格、設計和大小建造。

十座千年古塔,帶你領略歷史之美

官渡金剛寶座塔

官渡金剛寶座塔,又稱妙湛寺塔,位於昆明東郊的古鎮官渡螺峰村。金剛塔為沙石所建,形制之奇,建工之精,堪稱國內金剛寶座式塔中之上品。據典籍志書記載,金剛塔始建於明朝天順元年,次年落成。至今歷經500多年的風雨滄桑,其塔雖為風蝕斑駁,但風骨依舊,傲然聳立。

十座千年古塔,帶你領略歷史之美

少林寺塔林

少林寺塔林,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少林寺西約250米,是少林寺祖塋,由歷代高僧的墓塔組成,佔地約21000多平方米。有唐以來歷代古塔230餘座,是國內最大的塔林,有磚、石和磚石混合結構的各類墓塔。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餘為清塔或時代不詳者。有單層單簷塔、單層密簷塔、印度窣堵坡塔和各式喇嘛塔等。有正方形、長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圓形等,式樣繁多,造型各異,是綜合研究我國古代磚石建築和雕刻藝術的寶庫。

十座千年古塔,帶你領略歷史之美

北京天寧寺塔

北京天寧寺塔,位於北京市天寧寺內,天寧寺塔是一座密簷實心高塔,是北京現存著名的古塔。據梁思成考證應為遼代所建,明、清兩代曾進行過多次修葺,天寧寺塔是北京城區現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築。1988年隨著北京市西廂工程的竣工,天寧寺塔被修葺一新,並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京城的一道亮麗風景。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