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球近年來受到了日本的嚴重挑戰,怎樣才能永保我們的霸主地位?

懷川子逸


最近幾年,中國乒乓球隊受到了日本隊的嚴重挑戰,那麼如何才能保住我們的霸主地位呢?這裡有三點,

一是科學訓練,二是科學參賽,三是鞏固群眾基礎。

一,\t科學訓練。

科學訓練分為三部分,分別為技術訓練,體能訓練和心理訓練。

(1)\t技術訓練

技術訓練是基礎。每一個運動員都需要在教練員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的技術訓練,不斷的鞏固與提高我們的技術。訓練時。隊員需要刻苦訓練,更要有科學的訓練安排,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我們需要基礎技術訓練,有問題的技術糾正訓練和針對重點選手的特殊的訓練。

基礎技術訓練,就是要讓每一位運動員把動作要領做到位,把基礎打好。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有了堅實的基礎,才能提高。

問題技術糾正訓練是指對運動員在訓練與比賽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糾正,改善。比如說丁寧的發球。丁寧的發球一直是她一個很大的技術問題,所以如果丁寧還想提高的話,她的教練就需要帶她在發球上下功夫,幫助她解決問題,度過難關。

針對重點選手的特殊的訓練是指在與我們主要對手比賽中,找到他們的比賽和技術特點。然後根據他們的各種特點進行系統的針對性的研究與訓練。

這裡我想提兩位運動員,一位是日本的平野美宇。她在2017年的亞錦賽上,接連戰勝丁寧,朱雨玲和陳夢三名高手獲得女單冠軍,震驚世界。那場比賽以後,中國隊開始仔細研究她的的技術以及比賽特點,並且在隊裡找到了與她打法十分相似的人隊員,讓主力隊員與這名隊友進行1對1訓練,很快我們就把平野美宇研究透了,而她就再也沒有贏過中國隊了。

另一位選手是張本智和。當他第1次擊敗馬龍的時候,我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的慌亂,害怕從此我們就會失去冠軍。但是中國隊在回國以後就開始研究張本智和的打法,並且針對他的打法進行系統性的練習。很快就見到了效果,現在中國隊已經不怕張本了。

以上兩個例子說明了針對性訓練的重要性,知彼知己,百戰不跆。瞭解這些選手的特點及打發,並且找出如何應對這種打發,那贏球就是必然的了。

(2)\t體能訓練

體能訓練是十分必要的,運動員沒有體能,是無法保證比賽正常的完成。很多時候我們發現高手之間的比賽都會打到決勝局,在這時候,運動員需要足夠的體能來支撐他的比賽。所以每一位運動員是必須要進行足夠的體能訓練。

例如今年的五一長假,中國乒乓球隊沒有放假,他們就在進行各種各樣的體能訓練。他們意識到了,豐富的體能是贏球的保證。只有充沛的體能,才能保證這動員順利的完成比賽甚至贏球,他們要有充沛體能去與其他選手周旋,保持進攻與防守的節奏。

(3)\t心裡訓練

心理訓練非常重要。一方面在比賽中有一些重要的時刻,比如賽點,局點,考驗的就是一個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誰能抓住關鍵分,誰就會贏球。另一方面,在比賽中,當一個運動員領先或者落後時,運動員內心都會有波動。誰能在這個時候穩住自己,不急不躁,誰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還記得去年的世錦賽女單決賽嗎?為什麼劉詩文能夠笑到最後?就是因為劉詩文的心理素質比陳夢要好。其實按能力來說,兩人沒有什麼差異。但在落後時陳夢心裡開始波動,以至於無法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這場比賽可以說是心理戰的一個典型案例,它告訴我們,在大賽中,當大家的技術水平都是相同的時候,誰的心理素質更好,誰就會獲勝。

二,科學參賽

所謂科學參賽就是有參賽計劃,讓運動員在不疲勞的情況下參加比賽,發揮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我們可以注意到國乒每年參加各種比賽,都是由不同的運動員來參加。為什麼呢?這麼做,就是希望每一個運動員都能有足夠的比賽去鍛鍊,但是又不能讓他們因為過多比賽而累到自己以至於受傷。

一個科學的參賽計劃是運動員既能得到很好的鍛鍊,又能保證他的健康與狀態,能夠發揮全部的水平。所以對於每一個領隊來說,只有做好科學參賽的計劃,才能讓每一個人在比賽的時候都能帶著最好的狀態去比出最佳水平。

三,群眾基礎

群眾基礎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好的群眾基礎才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也會為將來的國家隊輸送新鮮的血液。

在這裡舉一個反例,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體操隊最近幾年是非常艱難的前行,因為現在練體操的人越來越少了,很多人都覺得練體操容易受傷,所以家長就不讓孩子練。可是當教練們想要去選一些好苗子的時候,發現已經沒有多少人才了。

所以如果乒乓球想保證每一代都有新人湧現,能長盛不衰,就必須培養好群眾基礎。參與這個項目的人越多,這個項目發展的就越好,就越有潛力的苗子。乒乓球應該以簡易的特點,向更多的人推廣,讓更多的人參與這項活動中,這樣強身健體,同時也發現了好的苗子,為日後源源不斷的國家隊輸送人才奠定基礎,讓中國隊一直稱霸。


小謙看體壇


中國乒乓球運動長盛不衰的秘笈是舉國體制,群眾基礎,科研領先,組織精密,科學地大運量的刻苦訓練,加上經驗豐富的指導團隊。希望繼續堅持堅定地走下去,而不能用妖蛾子式的所謂改革來折騰垮掉。


寒友3


國球受到日本隊的挑戰,對於這項運動而言是好事不是壞事!競技體育不同於表演項目,很多超高難度的球是在激烈的競爭中,在運動員超級興奮的狀態下打出來的。有競爭才有進步,才有發展。日本隊這幾年乒乓運動水平飛速發展,首先得益於他們有從事這項運動的優良傳統,狄村就是優秀代表。其次日本隊對運動水平先進的中國歐洲等國家,採用(走出去)虛心學習,請回來參加他們國內聯賽共同提高的兩條腿走路的方法來進行訓練,收益頗豐。還有一條我認為很值得借鑑的方法是:在青少年運動員中及早參加國際大賽,以賽代練,練賽結合。這一點有別於傳統的踏踏實實先打好基礎然後再參加比賽的傳統觀念。值得我們借鑑。客觀的說目前而言,日本整體水平肯定還是低於中國。偶爾有幾個冒尖的運動員出現,對我們產生挑戰是正常現象。我們該堅持自己行之有效的選拔機制和訓練方法,借鑑他人經驗,多頭並舉,方可保住霸主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