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解讀分析與丹道修煉的關係5

西遊記與丹道修煉的關係

《西遊記》解讀分析與丹道修煉的關係5

孫悟空

從第四章至第六章,這三章奇思妙想,掀起了故事的第一個小高潮,從悟空官封弼馬溫到齊天大聖,從搗亂蟠桃大會到大鬧天宮,悟空主動的挑起戰爭,引來了天庭的鎮壓,和觀世音的觀望,這三章有些學者把它讀解為作者對當時社會及社會制度的不滿,借悟空來表達勇於反抗的精神,這也可能是西遊記在明清的時代被列為禁書的原因吧。

如從修行的角度來看,卻另有一番滋味,如果把這一階段的悟空當做一個普通人來看待,看做剛成熟的青年人的心裡活動及行為,就可以理解作者這三篇所講的內容了,我們還是先來看看作者自己是怎麼說的,作者在第七章的開篇就對前三章做了總結:富貴功名,前緣分定,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彌深。些些狂妄天加譴,眼前不遇待時臨。問東君因甚,如今禍害相侵。只為心高圖罔極,不分上下亂規箴。

《西遊記》解讀分析與丹道修煉的關係5

猿猴道體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

作者又詩云:猿猴道體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齊天大聖非假論,官封弼馬是知音,馬猿合作心如意,緊縛賈拴莫外尋,萬相歸真從一理,如來同契住雙林。

試想想,人生為何有病痛的災難?每個人都是從孩童時,一片天真,無慾無求,簡單快樂,純真,到了性成熟以後,開始滿腦子都是事情,要成家立業,功名利祿,要一切想要的,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忘了,人為物役。年青時,年富力強,敢想敢幹,無有恐懼,如悟空一樣,天馬行空,自由暢想,胡作非為,哪還管它一切,神馬都是浮雲,再加上個心比天高的齊天大聖,自命不凡,任意糟蹋蟠桃相當於糟蹋自己的壽命,糟蹋仙酒相當於糟蹋自己的金精玉液。道德經有言: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大家想想看這時候的天庭,自己的大腦,會不會大亂,亂成一鍋粥,自己的天庭怎麼能夠降伏自己的心智呢?所以要用佛的知識來修煉,所以《金剛經》有言:須菩提問佛祖:‘心如何住,如何降伏其心?’佛祖說:‘如是,如是’。

《西遊記》解讀分析與丹道修煉的關係5

西遊記

這三章如果說作者這樣的理解,就能符合前面幾章的故事邏輯發展了。

第七章這一章實際上是點明瞭修佛的入手法。

也有一些學者這樣點評,佛主把悟空騙在手上,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就把悟空壓在了五指山下,暗喻著封建社會統治者的冷酷,無情,卑鄙,不擇手段的鎮壓人民的本性,這是沒有修行的人,對佛理完全不懂,因為佛法的修行是從修心這個角度入手的,佛祖已經是成佛的人,當然是已經明心見性,所以一切心當然逃不出佛祖的手段,佛主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把悟空壓在五指山下,是借用了佛家的一個修煉方法叫做‘泥沙俱下’,就是一杯渾濁的泥沙水,如何才能讓它清淨下來呢?其實很簡單,把它放在一邊,靜靜的,慢慢的,它就會清澈下來,所以禪宗的入手法也是用了這個道理,剛開始時,也是不讓修行者先看書,學習,直接坐下,先修一段時間,有了體會以後再講道理,主要的目的也是為了防止修者看書以後瞎猜亂想,更難進步,因為知道跟體會是兩回事。

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並用:嗡(ong)嘛(ma)呢(ni)唄(bei)咪(mei)吽(hong)為封條把五指山封住,它的意思是用佛法的六字真言就能把心降住。嗡(ong)嘛(ma)呢(ni)唄(bei)咪(mei)吽(hong)這六字真言的發音實際上是釋迦摩尼佛梵文的發音,換個說法,就是隻要念阿彌陀佛就能把心降住。這實際上阿彌陀佛經傳入中國後,佛教得以快速壯大的原因,因為成佛的成本降低了,只要念阿彌陀佛就能成佛。為何唐僧念嗡(ong)嘛(ma)呢(ni)唄(bei)咪(mei)吽(hong)的時候五指山就會開呢,這裡是講心性純淨有佛根的人在唸阿彌陀佛時,心性純淨的人不用有形的形式去唸,因為唐僧是有佛根的,自性清淨,他用的頓悟法,所以五指山立刻就開了。

大家再想想五指山在哪裡?在海南,在古代海南就是神州的天涯海角,現在的海南就有一座五指山,同時暗合修者在打坐的時候,接手印把手放在丹田上的像,暗合把心意放在在海底的這個意,也即心腎相交的意思。

回看前面這七章故事的邏輯,西遊記用內丹文化體系講述師徒5人成佛的故事。從第一章悟空的出世,修佛的緣起,到十年時間訪得明師,到第二章悟空在靈山修行,修什麼?借悟空告訴修行就是修長生不老,也即明心見性的結果。第三章是在講修到明心見性以後會有什麼好處,什麼功效?好處就是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第四-六章講悟空官封弼馬溫,再封齊天大聖,蟠桃會搗亂,最後大鬧天宮的故事,借悟空來描述人性成熟以後的狀態;第七章將悟空壓在五指山下,藉此講修心的方法。真事隱,假言存,都指在借悟空發生的這些故事,講人性成熟以後的經歷及修心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