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五)浅议大烧纸——陇南丧葬礼俗探究之十五

撒“海孝”的,人人要接受孝布;不撒“海孝”的,客随礼俗,丧场里外,多有区别。

外来“烧纸”的炮声在大门外一响,祭堂内草铺上的男女便动哭声相迎,是孝男中的长者还要出铺陪同来宾哭祭稽首。

烧纸结束,孝男孝女必须节哀止泣。

每来一批“烧纸”者,孝男孝女必须迎着哭祭一次。也就是说,有多少批,就哭悼多少次。

所以,大烧纸之日,整天是炮声不断,哀乐不绝,哭声连连,在哭声中夹杂有诉说,寄托着难以尽了的哀思。

凡来烧纸者,行礼毕,丧家皆以宴席招待后,再在灵柩前上香,辞去。

说实在说,在佛教文化中,并没有给已故亲人烧纸钱的做法,也不认为烧掉的纸钱,可以让先人收到,并在阴间使用。

中国的传统中认为,人死了会变成鬼,鬼的世界也像人一样,需要花钱。但佛教中认为,鬼是六道轮回之一,人死后变为鬼的可能也只有六分之一。

生命在六道间轮回,死后投到哪一道,受生前业力影响,自己无法决定。而鬼道是六道轮回中的三恶道之一,死后如果投生到鬼道,会过的很悲惨,时刻得忍受煎熬,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去使用阳间烧的纸钱。

佛教讲究慈悲为怀,虽然烧纸钱并没有用,但这是一种祭奠、缅怀先人的方式,也尊重烧纸钱的民间习俗了。

饮水思源,视死如生,烧纸钱祭拜先人,也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

哀悼的方式不单单是大烧纸哭祭,还体现在孝帽、丧杖、服饰等许多方面。

【原创】(五)浅议大烧纸——陇南丧葬礼俗探究之十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