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致“南京家長已瘋”?!教育部最新迴應來了 | 熱點

江浙兩個經濟和教育強省最近因為同一事件刷屏朋友圈,前有《南京家長已瘋》刷屏,後有浙江中小學生減負徵求意見稿引爭議。

引起這新一波輿論熱潮的是減負這一老話題,但引爆輿論場的,其實是“減負”引來的教育政策與教育現實的矛盾。

“校內減負校外增負,教師減負家長增負”,這一怪圈讓人焦慮,也讓減負成了現階段教育領域最棘手的問題。11月5日,在教育部通氣會上,教育部也對此進行了最新回應。

減負致“南京家長已瘋”?!教育部最新回應來了 | 熱點

近兩年,作業多、作業難,成了很多家長抱怨的問題,朋友圈一直流傳著:「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的段子。

在很多家長看來,“減負”=“學渣”;如果不想做“學渣”,就要花時間、花錢讓孩子把學校不教、少教的在課外補上。

要想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突出重圍,負擔是萬萬不可減的。這也是《凌晨四點的哈佛圖書館》《美國孩子負擔真的那麼輕嗎》等文章大受歡迎的原因。

為了不讓孩子因為考不取理想大學而造成階層代際滑落,家長們打了雞血一樣要保護住“應試教育”這塊最後的堡壘,不惜花重金讓孩子們超前學習、重複學習,只是因為“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

真實情況是,「減負=製造學渣」嗎?

教育學者認為:這是教育焦慮的產物。

回顧:是什麼讓南京家長“炸鍋”了?

起因是一位南京家長投訴教育局的減負政策,“教育局憑什麼干涉我們孩子的正常學習?”

減負致“南京家長已瘋”?!教育部最新回應來了 | 熱點

家長們埋怨教育局,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每學期只有兩次考試機會?併發出質問:我們學生有免中考升入高中、大學的權利嗎?

從南京教育局發佈的減負政策來看,還真是奔著與國際接軌,比如:不許考試,不搞排名,不公佈分數,不許按成績分班……並且還有一些“實打實”的做法:突襲學校、查學生書包,查課外輔導教材……

減負致“南京家長已瘋”?!教育部最新回應來了 | 熱點

減負致“南京家長已瘋”?!教育部最新回應來了 | 熱點

家長炸鍋了,老師恐慌了,全市學生中考可是要比排名的,學習不好,一般學生考不上高中,未來只能呢過去讀職高,家長們普遍不能接受給自己孩子減負的做法,在他們看來,減負等於削弱了孩子的競爭優勢,不公平。

據瞭解,減負措施並不是南京特產,江蘇多個城市,如無錫、南通,以及其它省份,也都有在進行。

減負致“南京家長已瘋”?!教育部最新回應來了 | 熱點

減負致“南京家長已瘋”?!教育部最新回應來了 | 熱點

再來看看浙江的情況。

繼“減負=製造學渣”“南京家長已瘋”刷屏之後,浙江小學生晚9點後可拒絕完成作業的消息,也迅速衝上熱搜榜。

28日,《浙江省中小學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公佈了33條減負方案。

減負致“南京家長已瘋”?!教育部最新回應來了 | 熱點

浙江家長們有話要說:

減負致“南京家長已瘋”?!教育部最新回應來了 | 熱點

面對家長們洶湧而來的意見,南京和浙江相關方面已經回覆。南京市表示,主要是對減負督查工作理解不準確,執行簡單化引起了社會和一些家長的誤解。

南京市教育局不僅高度關注減負,還將陸續出臺措施,解決“擇校熱”、大班額、負擔重、減輕校外負擔等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比如,去年,南京市教育局聯同相關部門對一批培訓機構進行綜合整治,符合條件的文化類校外培訓機構從以往的近2000家銳減到200多家。

而浙江減負三十條是面向社會的徵求意見稿,背後的目的是根據社會大眾的反映和實際感受,進一步完善,不是最後的執行結果。作業時間的規定實際上其出發點是為了保證學生的睡眠時間。

關於減負,你怎麼看?


人民日報

對此,人民日報發表銳評——《落實“減負令”,必須撫慰家長焦慮的心》

落實“減負令”,必須撫慰家長焦慮的心,才能走出“家長一邊反對負擔,一邊反對減負”的怪圈。

當務之急,是先要讓減負政策“接地氣”。減負本身並不是目的,學習也不是越輕鬆越好,必須有效實現“學生減負,家長減壓”。

長遠之策,當是深入改革教育評價體系,破除升學評價中的唯分數論。才能讓校外補習班沒有“創富”市場,才能讓家長不必頻頻自我加壓、負重前行。

專家說

“減負=製造學渣”,這樣誇大負外部性進而對減負汙名的說法,不過是拿應試教育的高壓學習標準來衡量當前的減負,也是教育焦慮的產物。從邏輯上講,這根本就站不住腳。

——(熊丙奇,新京報評論)

教育部回應

在今年兩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也特別解釋了“減負”問題,現場還爆出了金句:“減負難減負難,減負再難也要減,寶寶不高興,問題很嚴重,不獲全勝,絕不收手!”

11月5日,在教育部通氣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對此做出了回應,簡單說來,有這樣幾個要點:

減負要進行到底,但要有方法,有重點;

減輕校外負擔,成為減負的一個新重點;

減負不是讓學生沒有負擔,成才必須要付出努力;

減負要通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師教育水平來解決。

官方回應

減負在不同階段,針對的重點不同

減負是一個綜合複雜的工程,政府、社會、學校等多方都有責任。減輕中小學學業負擔,不能簡單地通過縮短在校時間,減少作業量,降低課業難度,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觀,有增有減,減去強化訓練,應試刷題,校外超前超標不合理負擔,增加美育體育,特別是補上勞動教育短板,避免出現無差別、無目的、強制性的減負。同時,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深化中高考改革,強化素質教育導向,解決好指揮棒的問題。

目前,學生學業的主要負擔來自於校外。面對新情況,減負又成為一個新問題。

從2017年到現在,主要是減輕過重的課外負擔,主要是解決校內減負,校外增負,教師減負,家長增負的問題,以開展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為入口,提高育人水平為著力點,綜合施策,系統減負。

減負不是讓學生沒有負擔,成才必須要付出應有的努力

有家長認為,不應該再給自己的孩子減負,而有人則表示應該將減負進行到底,學業負擔到底應該如何理解?

俞偉躍解釋道,合理的學業負擔是學生開發智力,激發潛力,鍛鍊能力的必要條件。

他指出,我們制定的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標準、科學設置內容和各學科比例為學生完成學業提供基本依據,這不應該是過重的學業負擔,減負不是降低課程標準,不是讓學生沒有任何負擔,成才必須要付出應有的努力。

過度負擔還與學校教育教學密切相關


俞偉躍指出,有的學校辦學能力不高,教書教學能力不強,仍然存在搞題海戰術等問題,造成了學生的學業負擔過重。同時,有的學校存在對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沒有及時進行幫助、因材施教的情況,使得這些學生感到學業壓力過重。

我們目前正從通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師教育水平來加以解決。此外,過重負擔是還受到社會嚴重影響,比如社會上存在唯學歷是舉的用人制度直接引導了家長的育人觀念。同時,一些政府受政績觀影響,片面以清北率、一本率等升學指標衡量學校的辦學水平,觀念和壓力逐級傳遞給學校、老師、學生。一些地方掐尖招生,也加劇了社會焦慮。

人人盼減負,

人人又怕減負,

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