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六解:道之不息,萬物不滅

我們人活著,最害怕的是什麼,最放不開的又是什麼?

我想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會認為是死亡。

的確,古往今來,有多少的帝王將相都害怕死亡的降臨而走上了尋仙問道的道路,不論是後世人眼中殘暴的秦始皇,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亦或者是開創貞觀盛世的唐太宗,都抵不過對死亡的恐懼,妄想求得長生不死。

可是卻從來沒有人成功過,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天地萬物都要遵循自然的規律啊。

天地萬物都因‘道’而生,又因‘道’的變化而消亡,這一切都是在自然之中演化的必然。

‘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它永遠處在一個自然演化的循環之中,生生不息,永不消亡。

在這自然的循環之中,萬物都有自己既定的軌跡運行,自然也就不會有人能夠長生了,因為那是違背了自然之道的本源運轉的。

《道德經》第六解:道之不息,萬物不滅


原文: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道’永不停歇的孕育生產天地萬物,這就是玄妙莫測的母性本能。

玄妙的母性生產本能,就是天地萬物產生的根源。

它綿綿不絕,生生不息,無形的存在著,發揮的能量永遠用不完。

關於‘穀神’,我看到過兩種解釋:

一是說,谷通“欲”,在這裡翻譯成愛慾,神是指不測的變化。連起來就是,虛無變換的愛慾。

還有一種解釋是,谷,是山谷的意思,在這裡用山谷的空蕩來形容大道的虛無。神是指孕育萬物的能力,不拘於形式的過程,運行部息的變化規律。‘谷’與‘神’結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大道虛空生養萬物,綿延不絕,生生不息。

‘道’綿延不絕,永不消亡,是生育天地萬物的根源,也可以說是天地萬物的母親。

道就如同雌性的生殖器官一樣,都是從‘無’中孕育出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在那個時代的人並不知道生命是因為精子與卵子的結合,從而孕育的。他們認為生命是從陰陽的交合中孕育,所以認為雌性的生殖器官是神秘且神聖的。

因此,老子把‘道’孕育萬物的本能比作了雌性的生殖本能。

《道德經》第六解:道之不息,萬物不滅


我們不能說老子的無知,因為我們是站在科學的這個時代在評判,假如,把你放在老子的時代,你並沒有接受現代的知識,那麼你可能會連生存都存在問題,想想那個時代的人口量就不難想象。

如果你在那個時代,恐怕僅僅為了能夠生存就要拼盡全力了,更別想想老子,孔子,等等聖人那樣,有那般的學問了。

關於這一章節,我比較鐘意牟鍾鑑在《老子新說》裡面講到的觀點:“女性的子宮是中空的,所以能生養胎兒,而且能連續的生養。每個人原本都是不存在,都是從母體中發生出來的,因此都是無中生有,最後是有歸復於無。”

這正應和了老子對於‘穀神’的表達,更加讓‘道’和雌性的生殖器官相契合。

但無論是生殖器官的契合,還是‘谷’的契合,都是為了說明‘道’的生生不息,證明‘道’是為天地萬物的本源。

‘道’生養孕育了萬物,又任憑萬物的生死寂滅,不加干預。

而我們作為‘道’之本源產生的萬物之中的一種,便是要遵循著自然之道去存在與消亡。

《道德經》第六解:道之不息,萬物不滅

其實想想是不是覺得挺沒意思的,人的生命承載不過短短几十年,幾十年以後,無論你是大富大貴亦或是路邊乞者,是名人聞世又或者黃土老農,最後都不過是歸於虛無,沒有聲音,沒有動作,沒有思想,消散於天地之間,歸於本源大道的懷抱。

害怕嗎?

恐慌嗎?

其實面對死亡,害怕什麼的並不丟人嘛,但凡活著,誰不害怕死亡呢?

但這是既定的,是無法改變的,所以才有了那麼多不甘心的人去試探,有沒有能夠免於死亡的方式。

不過這些都很難說,至少離我們還很遙遠。

而我們呢,是不是覺得既然是既定死亡,是不是就如同塵埃一點,把自己埋進大地?

這個思想真是……

雖然死亡是既定的,但我們可是有好幾十年可活的,難道要沒日沒夜的在死亡的恐慌中數著它的到來?

可別了吧。

日子雖短,生活卻很長。

我覺得,與其害怕死亡,亦或者在苦難中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爭名奪利,不如踏遍大好河山,欣賞人文風光,逍遙自在尋開心,輕輕鬆鬆過一生。《道德經》第五解:天地有‘仁’,而以萬物為芻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